大班“平均分布”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中1“平均分布”的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配一些物体的活动过程,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平等分享玩具或东西,培养分享意识和快乐。
3.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4.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6个,梨10个。
学习工具:操作问题(几个)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配的含义。
1,展示6个苹果,让孩子随意分一分。
-看老师给你带了什么?
然后让我们数一数有多少苹果。
2.请告诉孩子们怎么分。
好吧,现在我邀请一个孩子来分享苹果,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分享。谁想去?
-那你怎么分?(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得分)
——让我们为这位小伙伴点赞!
3.教师带领孩子观察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两种方法都是一样的。那怎么分呢?
4.总结:将物体分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每份的数量是一样的,我们把这种把每份放在一起的方法叫做“平均分配”。
5、老师讲平均分配的概念,让孩子学会说概念。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1,老师展示10个梨,演示几种划分方法,让孩子说说是否均匀分布。
2.如果是平均分配,分多少份,每份有多少份?
3.让孩子学会平均分配的概念。
(3)儿童操作。
老师拿8张卡,平均分配,让孩子和老师按要求一起分配。
1,8片晶圆分成两部分,每部分是多少?
2.八个晶片被分成四部分。每部分有多少?
3.8个晶圆中的每一个都是1。可以分成几份?
(4)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单上的操作题。
“现在让孩子们把篮子里的操作题和铅笔拿出来。每个孩子只考一道操作题,然后请家长帮孩子完成操作题。”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也认识到了平均分配在学习中的意义,他们也可以平均分配人和物。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让孩子更难理解。而是以实物操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孩子更清晰地学习知识,了解平均分布。最后,在操作题的方式上,让孩子巩固和练习平均分布。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因为家长在孩子身边,孩子会分心,导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理解不是很好,平均分配不够。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一步,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大班教学计划“平均分配”2教育目标:
1,通过平分物体的过程,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在活动中,可以根据需要分配数量。
3.能够与同行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能够大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教具:猴子图片若干,桃子图片若干,录音纸若干。
学习工具:每个孩子一份操作材料。
重点和难点:
理解平均分布的含义。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对话,初始感知均匀分布。
老师:今天有多少孩子在这里?你被分成多少组?每组有几个孩子?儿童观察并回答。
总结:我们将32(28)名儿童分成3或4组,每组人数相同,他们都有8名儿童。
第二,在“分桃子”的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老师:今天是猴宝宝的生日。母猴给猴宝宝买了一些桃子。请帮孩子们分桃子。孩子们会帮忙吗?孩子们必须公平地分享桃子,每个猴宝宝也应该分享(一样多)。不然小兔子会不高兴的。
2.孩子们试着“分桃子”
(1)老师:两只小猴子怎么分四个桃子?孩子的分,老师的提问记录,强调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子一样多。八个桃子怎么样?12桃子在哪里?
(2)观察记录纸,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没变?总结:我们给两只小猴子越来越多的桃子,每只小猴子得到一样多的桃子。
(3)老师:正好我们给三只小猴子12个桃子,每只小猴子会得到多少个桃子?给四只小猴子怎么样?孩子是老师记录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情况,孩子们发现了什么?
总结:把桃子给许多小猴子,每个小猴子都得到同样的桃子。
3.总结;像这样把许多物品分成几份的方法叫做平均分配。
第三,在“分食”的游戏中,练习平均分配。
老师:刚才很多动物知道小朋友帮猴子分桃子,也要小朋友帮忙。孩子们快乐吗
第一组:“帮兔子分食物”
第二组:“帮小猫分鱼”
第三组:“帮狗和猴子分食物”
第四组:“帮助许多动物分食物”
四。推广活动
老师发现孩子特别爱帮助别人,(在自己的鼓励下)回家后用我们学的平分的方法帮妈妈分了点东西好吗?
活动反映:
儿童对平均分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基于具体的运算经验。通过一系列情境体验,孩子们情绪高涨,在快乐的食物分享游戏中轻松达成目标,实现了边玩边学,边学边求快乐的学习理念。4、5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老师需要更加注意及时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平均分布”的设计理念3、大班数学教案;
平均分配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的现象,就是把同一项分成几份。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然后能够将所学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动中,我遵循“新大纲”的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带入生活,并创设了参观熊家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玩、想、分、吃的过程中轻松学习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感知游戏中的平均分配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够根据需要分配数量,并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3.能够积极参与运算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知识和经验准备:孩子对量有一定的认识。
材料准备:(1)各种颜色的糖果零食若干。(2) ppt活动流程:
先介绍场景,初次接触一般。
1.今天参观新家,小熊搬了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熊家的数量。请给每个孩子找一把小椅子坐下,分成6组,每组要求人数相同。
第二,初期操作,学习平均分布。
1.集体操作,感性平均分布(1)小熊为我们的孩子准备了一份零食。让我们看看它是什么。有多少?
(2)让孩子分享这些零食,每个人要分享同样的量?
(3)儿童讲述。
2.逐一相加,体验平均分布(1)。小熊发现这么多零食太少了,我再加点让你多吃点!(老师加零食)(2)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3)我给你加一些零食,请用不同的方式分享一个点,并要求每个孩子分享相同的量。
老师总结:原来把同一篇文章分成几份的现象叫做平均分布。
第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秀糖果(1)小熊请我们做嘉宾,也请了几个小动物做嘉宾,但是遇到了麻烦。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请给他们这些美味的糖果,让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吃尽可能多的糖果!
(2)集体交流2。分享糖果现在让我们与来宾和老师们一起分享美味的糖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