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白有哪些古诗词?

李白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有诗人之誉。以下是诗人李白整理的古诗。欢迎参考他们!

1,秋风吹着我的心,永永远远向着玉通。——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所有五座圣山,没有距离的想法,按照我生活中一个不变的习惯。——李白《鲁山之歌》以御史鲁徐州

3.秋雁有长风护航,我在这别墅里面对它们,喝着我的酒。——李白《宣州谢楼送别校书舒云》

4、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散,西方寒鸦惊。——李白《三五七言》

5.曾经在这里玩耍的凤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放弃了它,来到了这条荒凉的河边。——李白《论南京登凤凰台》

6、连待云端,天上取杯。——李白《随夏十二登岳阳楼》

7.我会渡过黄河,但冰会窒息渡船会爬上白雪皑皑的太行山。——李白《难去我也》

8,这夜曲闻折柳,谁经不起思乡。——李白《春夜洛杉矶闻笛》

9.生活在混杂的人群中没有名声,为什么要像月亮或云一样崇高??古代未能退休的人才,没有一个不是在赢得荣耀后悲惨地死去的。——李白《三世难行》

10,像这个白鹭分河的岛。——李白《论南京登凤凰台》

11.两个人在饮花,一杯接一杯。——李白《山中与友人对质》

12.大白兔秋天捣药,春天复活。嫦娥的邻居是谁?现在的人在古月不见,在现月却取了古人。——李白《问酒问月,故人贾春岭》

13,入夜,清溪去三峡,四君不见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14,云要衣要花要容,春风吹门槛。——李白《清平调一》

15,玉帝吹黄鹤楼,五月江城梅花落。——李白《与施琅钟琴在黄鹤楼上听箫》

16,在她紧闭的窗扉后,她为什么还在等待,透过水晶玻璃看着秋月的光辉?。——李白《玉族》

17,山起于人面,云在马旁。——李白《寄友人于蜀》

18,我们和着松风的曲调歌唱;当星星落下时,我们唱完了我们的歌。——李白《下终南山》致胡俟亲切的枕头和碗

19,只愿歌对酒,月色照金瓶。——李白《问酒问月,故人贾春岭》

20.天门断开楚河,清水东流。——李白《望天门山》

21,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使我们三个。——李白《独饮明月四首》第一部。

22.水给你带来了家的感觉,让你的船行驶三百英里。——李白《荆门渡口送别友人》

23.山脉的尽头和平原的起点,河流蜿蜒穿过荒野。——李白《荆门渡口送别友人》

24.五月的天山雪,没有花却很冷。——李白《塞下六曲,第一首》

25、飞鸟高飞,孤云独去。——李白《独坐敬亭山》

26.一阵风吹来柳絮,铺子更香了,一个吴姑娘倒酒,劝我也喝。——李白在南京一家酒店的离别

27.我会在浮云中想起你,所以在夕阳中想起我。——李白《送友人》

28、大白兔把药砸了,问跟谁吃?大白兔不是老灵丹,你能告诉我谁吃吗?——李白《鼓浪屿》

29.春天的微风,既然我不敢认识你,为什么要分开我床边的丝绸窗帘?。——李白《春思》

30.我醉了想睡觉,明朝打算抱琴。——李白《山中与友人对质》

31,当我和我的朋友喝得酩酊大醉时,我们之间忘记了世界。——李白《下终南山》致胡俟亲切的枕头和碗

扩展:

李白的故事:李白跳月的故事

在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据长辈说,月亮在冬月十五的时候,站在桥头望着水,月亮映在水里的影子正好分成两半:桥这边一个,桥那边一个。月亮的圆形阴影为什么分成两半?这里有一个故事。

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次来到金陵(今南京),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家餐馆歇脚。那天正好是冬月十五,晚上他一个人坐在餐厅里赏月,然后一边喝酒一边背诗。李白一生最爱月亮,说月亮干净漂亮。那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又白又圆,很高兴,就又喝了几杯。半夜,李白趁着醉意,下楼来到文德桥。他一走上桥,低头一看,突然看到月亮掉进了水里。河水动了,几条黑线加在白月的影子上。

李白这时醉了,以为月亮被河水污染了。他没有脱下靴子,张开双手,跳下桥去抓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接住,却把月亮摔碎在水里,一下子裂成两半。故事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建了一个平台,据说是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李白的故事:少年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做生意赚了很多钱,相当富有。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我翘课下山了。经过一条小山涧,看见一个老婆婆在洞边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把一根粗铁棒磨成细针并不容易,但老奶奶信心满满。她说:“只要努力,铁棒也会磨成针。”从那以后,李白放弃了逃学,努力学习。他学过文学和武术,专攻击剑。立志做一个侠义的“游侠”。

李白年轻时记忆力非常好。百家争鸣,佛经道书,都是看着背的。据说他五岁就能背会写《刘佳》,十岁就能读百家争鸣的书,对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都了如指掌。此外,他还学会了弹钢琴、唱歌和跳舞。

一天,一位客人来到李白家。他浪漫优雅,精神非凡。那时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这次他来到钟书做官。在长安时,他已经听说了李白的诗,这次他在上任前来拜访钟书。他的家人带他到河边的柳树下。他看到一个年轻的书生,戴着黑色的丝巾,拿着一把剑,在吟诗,也是妩媚出众。诗人对这个年轻人的爱油然而生。然后他又看了少年李白的诗。他先是惊讶,然后是佩服,最后是拍手。他说,“小家伙的话几乎和司马相如的一样!写得好,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诞生了。”

李白从小就志向高远,思想高尚。当时读书人都想求名,然后都考进士。然后李白想,君子在世,要做就做国家栋梁,然后一辈子只做平民。他常常把自己比作谢安,认为自己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扬帆直上,涉沧海”。

李白童年时代留下的诗歌不多,较早的一首是《戴天访道姑》。据说有一天李白去山里的道观拜访一位道士。现在是初春,桃花开,瀑布流,野竹鹿流,山里的景色真的很美。可是道士一直没回来,从早上到下午,然后就再也没见到人,只好悻悻的离开。回到家,越想越觉得道士真的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再也憋不住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