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洗澡有什么好处?
给宝宝洗澡的好处。
1,清洁身体,放松心情:这是给宝宝洗澡最明显的好处,也是大多数妈妈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2.刺激宝宝感官和大脑的发育:妈妈给宝宝洗澡时,自动为宝宝营造了一个“感官天堂”。洗澡时,妈妈给宝宝涂抹香喷喷的沐浴露,给宝宝按摩身体,和宝宝聊天,宝宝自己玩泡泡,这些都可以刺激宝宝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的发展,刺激宝宝的感官,也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
3.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妈妈可以一边洗澡一边和宝宝玩游戏,或者互相分享有趣的事情,享受和宝宝一起度过的洗澡时光。
如何正确给宝宝洗澡?
妈妈第一次给宝宝洗澡,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手忙脚乱。给宝宝洗澡前,建议妈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确给宝宝洗澡:
1,调节室温和水温:室温建议保持在25-28之间,洗澡水温控制在36-38摄氏度之间。如果没有水温表,妈妈可以用手腕测试,手腕感觉微热但不太热。
2.准备好所有洗漱用品后,给宝宝脱衣服:调整好水温,准备好所有用品后,给宝宝脱衣服。过早脱下宝宝的衣服会让宝宝感冒。
3、慢慢将宝宝放入水中:建议妈妈用双手慢慢将宝宝的身体放入水中,记得慢慢放,让宝宝逐渐适应水温。
4.洗澡时始终保持宝宝头部高于整个水面:给宝宝洗澡时,妈妈要一手托住宝宝头部,另一手擦洗宝宝身体,从头到脚擦洗。
宝宝在玩泡泡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擦身、摸背,也可以一边给宝宝按摩,一边和他说话。反复抚摸和按摩有利于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
5.用清水清洗宝宝的生殖器:清洗女宝宝的生殖器时,从阴道口到肛门擦拭。用清水清洗生殖器即可。不建议使用沐浴露,否则会破坏外阴的自洁功能。
男宝宝的阴茎和阴囊褶皱要用清水仔细清洗。三岁以下男宝宝的包皮大部分会粘在一起,所以清洁时不要把包皮翻起来。
6.洗澡后,用浴巾将宝宝裹好,擦干头部,轻轻拍掉宝宝身上的水,然后在宝宝全身涂抹乳液或婴儿油进行按摩和抚摸,特别注意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皱纹部位。最后,给宝宝穿上衣服。
给婴儿洗澡的注意事项
1.关于沐浴露:使用有香味的沐浴露可以刺激宝宝的触觉,给宝宝创造更持久的记忆,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宝宝的皮肤比成人娇嫩很多,给宝宝洗澡最好用专用的婴儿沐浴露。
2.关于浴缸玩具:其实宝宝不需要浴缸玩具,水和洗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很有趣。当宝宝大到可以在浴缸里洗澡的时候,妈妈可以在水中放一些小鸭子、各种容器甚至防水的洗澡书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顺利完成洗澡。
3.如果宝宝喜欢洗澡,那么不妨适当延长洗澡时间,让孩子尽情玩水,这样孩子长大后对水的恐惧就会小很多。
4.千万不要把宝宝一个人留在浴缸里:给宝宝洗澡时,可能会被电话、敲门或其他事情打断。这时候妈妈一定要把宝宝从水里抱出来,用浴巾包好。千万不要把婴儿单独留在浴缸里。
5.接种疫苗当天不要洗澡。宝宝刚打完疫苗,皮肤表面有损伤,不适合给宝宝洗澡。因为伤口接触水后,容易造成伤口感染,不利于宝宝伤口的恢复。
6.有些婴儿对洗澡有抵触情绪。如果宝宝洗澡时哭闹、情绪激动,妈妈一定不要强迫宝宝洗澡,因为这样可能会让宝宝对洗澡产生阴影,不配合下一次洗澡。妈妈可以爱抚、安慰宝宝,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选择宝宝喜欢的香味的沐浴露,改善心情。
婴儿洗澡的九大禁忌
1,喂奶后不宜立即洗澡。
宝宝喂奶后不能马上洗澡,因为热的时候身体的血流会扩张,腹腔的血液供应也会减少,直接导致宝宝的胃扩张,直接降低宝宝的抵抗力。因此,建议马宝在宝宝喝奶后0-2小时给宝宝洗澡1。
同样,孩子也不能吃完饭马上洗澡,至少要一个小时后。
2.运动后不宜立即给孩子洗澡。
运动后洗澡应该很舒服,其实不然。运动后马上洗澡非常容易生病。因为运动后,人的毛孔会变大,排出热量和汗液,遇到水后会立即闭合,带走孩子的热量,从而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
建议孩子在运动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洗澡。
3.孩子皮肤受损不能洗澡。
如果孩子皮肤受损,如脓疱疮、疖子、烫伤、外伤等。,这些都不适合洗澡,因为皮肤受伤后会出现局部伤口,洗澡会扩散或污染伤口。
4、孩子发烧或发烧后48小时不能洗澡。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建议洗澡,自身抵抗力差。另外,洗澡时毛孔张开,冷空气很容易侵入,导致病情加重。
5.刚打完疫苗,不要给宝宝洗澡。
打完一些疫苗就不能洗澡了。事实上,无论是哪种疫苗,马宝都不应该带孩子洗澡,因为接种疫苗后会留下一些小伤口,如果接触到不干净的水,很可能会引起感染。建议马宝过两天带孩子去洗澡。
6、以防频繁上吐下泻:洗澡时难免要动宝宝,在孩子频繁上吐下泻时洗澡会加重呕吐。
7.宝宝有皮肤损伤时:宝宝有皮肤损伤,如脓疱疮、疖子、烫伤、外伤等。此时不宜洗澡,会扩散或污染伤口。
8.早晨&;晚上:这两个时间温度普遍太低,宝宝皮肤调节能力跟不上,容易感冒。
9.饱餐后:饱餐后洗澡,表皮血管受热水刺激而扩张,更多血液流向体表,腹腔供血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