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山上有个木头脑袋”语言活动教案
1.要求孩子正确念出“山、上、三”三个字,区分S和sh、an和ang。
2.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强制性语言的听力水平。
3.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听说能力。
这项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听说游戏的主要目标:帮助孩子发难音和混淆音,了解和理解游戏规则,提高孩子控制自己动作和语言反应的能力。目标全面具体,目标难度适中,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准备的活动
木偶玩具(或用纸板做的可移动的木偶人)。
“准备好的”材料用于创造游戏情境。如果没有可移动的木偶,也可以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木偶戏的人创造游戏情境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老师用木偶的El kiss向大家介绍自己:“我是Woodenhead。今天,我想和我的孩子玩一个游戏。名字是“山上有一个木头脑袋”。“然后,老师一边操作木偶弦,一边读儿歌,帮助孩子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老师继续用木偶的口吻和孩子们说话。老师可以说:“谁想和我玩游戏?那你必须先告诉我,我刚才说了什么?”引导孩子回忆童谣的内容,在游戏中学习读童谣,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尤其是“山”、“山”、“三”。
(活动开始时,以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游戏的兴趣。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通过语言刺激孩子学习童谣。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发音,教会孩子正确读童谣。这将为以后游戏的顺利发展打下基础。)
2.向孩子们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1)游戏过程中一定要读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唱完之后,你不能动,也不能出声。
(2)如果任何人移动或制造噪音,他必须向他的同伴伸出手,他的同伴会握着他的手说:“我会打千千一万次,因为没有时间打他三下马马虎虎。”然后拍拍伴侣的手掌,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语言练习必须纳入游戏规则,否则无法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这个游戏的规则要求孩子一边读童谣一边玩,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的孩子,老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一定要简洁,让孩子明白游戏的规则,基本理解游戏。)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与所有或个别孩子交流,给孩子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老师带领所有小朋友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的同时朗读童谣,鼓励小朋友做各种动作,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读完儿歌,老师故意先动起来,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同学边说边玩三遍,给孩子们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做游戏,及时纠正个别不准确的声音。
(在孩子基本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老师在游戏中的主导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老师先和全班孩子一起做游戏,可以以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孩子成为胜利者,在游戏中练习常规语言,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
然后,老师和个别孩子一起做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清晰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孩子独立游戏做好充分准备。)
4.孩子独立玩耍。
老师安排孩子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独立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孩子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进行友好合作的游戏。
这个游戏更适合孩子以免费陪伴的形式来玩。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独立地玩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充分实践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退出主角,让孩子独立玩耍,但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视观察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的游戏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用游戏童谣:
山上有一个木头脑袋。
山,山,山,
山上有一个木头脑袋。
三三三,
三个有趣的木头脑袋。
不要说话也不要动。
活动扩展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进行简单的听指令模仿游戏儿歌的活动。老师可以问以下问题,比如“除了Woodenhead,你见过其他材料做的人吗?你还能用什么材料做人?”引导孩子说“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童谣。比如,人说“稻草人”,孩子就会念“山上有稻草人”的游戏童谣。
建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安排这个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发音,锻炼各种能力。
在孩子对上述游戏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孩子模仿儿歌,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内容,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说适应能力,提高语言模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