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对儿童入园期望的研究

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摘要: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发展中的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前进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政府应该关注农村儿童家长的合理需求。

关键词:农村孩子的父母;学前教育;态度

首先,提出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迅速提升,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村的学前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并没有与经济同步发展,这与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不符。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总体状况基本改善。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政府也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努力确保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拓展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学前教育在国民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见,农村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出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园、“庭院式”幼儿园、学前班等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增加了农村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农村父母因为外出打工等原因,知识面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比如年幼孩子的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背靠黄土生活,很多都在外地工作,一年最多只能回家一次,所以就会出现孩子无人照看的问题。如果是老人带孩子,那一代一代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老人会不会太宠孩子?这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但是,大部分农村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着纯学前教育等问题,于是出现了现有的幼儿教育水平是否满足新时期家长的需求,家长对幼儿教育有哪些新的需求?这样的问题很多。此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长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调查和讨论。

第二,研究方法

作者调查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家长的问题,对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保证了问卷的有效性。

在本研究中,作者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是在前期调查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写的。访谈的内容围绕农村孩子家长的教育观念展开,访谈对象是农村孩子的家长和我实习的幼儿园的幼师。所有面试均以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

此外,作者还采用了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三、关于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及其原因。

1.对环境资源分配的态度

从问卷反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认为本村幼儿园的玩具种类太少,希望增加一些,让每个孩子玩得更充分。另一方面,家长也看到幼儿园的童书只有几本,而且历史悠久。他们希望书籍的种类和数量能够适应孩子的数量,书籍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让孩子的知识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会因为在农村长大而输在起跑线上。在这个案例村,孩子是半日制,就是早上在家吃完饭,早上8点左右去幼儿园上课,中午11: 30左右回家吃饭,下午2点左右来幼儿园,下午5点被家长接走。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只有少数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可见这个村的半日托的设置还是符合大多数家长的意愿的。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条件太差。比如这个村唯一的幼儿园,大房子,三个小格子间,用木板隔开。与县城幼儿园宽敞明亮的活动室相比,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他们迫切希望农村的孩子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在改善幼儿园的设施和环境方面,家长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但孩子的入托费不宜大幅提高。

2.对教师分配的态度

案例村的幼儿园,三个班只有两个老师,没有保育员。平时上课,老师把作业留在这个班,然后匆匆忙忙去另一个班讲课。总会有一节课没有老师管。家长对此非常担心。他们希望每个班至少有一个老师可以全天看管教室,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老师,别说教学质量,就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无法保证。虽然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安全事故,但是像孩子被夹到抓伤这样的小事还是避免不了的。有安全隐患,有老师就可以消除一些安全隐患。关于教师的学历,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学历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希望幼儿园的老师讲普通话,让孩子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成长。

3.课程的状态。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他们更愿意看到孩子接受学前教育,他们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每天学会写几个字,算几道算术题。他们的希望是舞蹈、绘画之类的课程可以开,也可以不开,不开更好,哪怕是小班的家长。对于游戏,父母特别不喜欢。他们认为游戏是纯粹的玩耍,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好处,完全没有必要带领孩子玩游戏。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园开设语文和数学课程是最好的。

4.对设立私立幼儿园的态度。

在案例村,孩子的入学率可以达到98%,其中3%的孩子在其他村或镇的私立幼儿园。在私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更好,父母几乎都是做生意的个体户农民。大多数家长不知道也不想了解私立幼儿园。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村的民办幼儿园硬件设施比公办幼儿园好,收费高他们是不会送孩子去读书的。

1.对物质资源分配的态度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媒体工具在农村已经普及。和以前相比,很多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提高了,对外出打工原因的认识也开始变得宽泛。他们对农村学前教育有很多新的想法。比如他们希望幼儿园玩具书籍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增加,希望这些资源的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幼儿园的托管制度方面,大部分家长并不想做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在农村,都是和老人同吃同住,而且家离幼儿园比较近,最多步行20分钟就能到达最远,所以老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吃饭前多付饭钱没有必要。幼儿园教室空间方面,95%的家长对目前的教室空间不满意,因为教室一下雨就漏水,一下雨就被迫放假。这篇文章的作者在采访中听到一位家长说:“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城里十几个孩子在一个特别大的教室里学习,而这里几百个孩子却挤在一个比较小的漏雨教室里。政府总是讲教育公平,但教育公平实际上是体现出来的。”事实上,案例村本身并不穷,由村委会或镇政府出资建设幼儿园教室不会有太大的经济问题。但据该幼儿园老师介绍,每次上报教室建设情况后,政府和教育局总是互相推诿。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了,教室什么时候能有效修好还是个未知数。95%的家长认为政府应该对幼儿园的物质资源投入负责。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父母负担,按照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

2.对教师分配的态度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农村孩子的家长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师数量方面,家长希望教师数量能相对增加,因为单就安全方面的顾虑就很多。在走访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案例村的幼儿园有96个孩子。分三个班后,只有两个老师在教,安全隐患多。他们认为如果老师能一直关注孩子,就可以放心。老师学历方面,家长认为只要老师能严格一点,让孩子在幼儿园多读书多做作业,学历不重要,教会孩子学习最重要。

3.课程设置中的态度原因。

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让很多农民觉得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而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不是面朝黄土,就是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特别希望下一代能走出这一亩三分地,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来看,他们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考虑素质的培养,几乎是高考要考什么,幼儿园要为高考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孩子每天回家,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今天学了多少单词,会做多少数学题。所以在幼儿园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就好,其他课程都是浪费时间,最好不要学。本文作者认为,这样的想法也是社会压力太大和农民自身素质水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