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按长度排序”
1小班数学教案“按长排序”活动目标;
1,可以分辨5以内的物体长度。
2.体验操作活动中物体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度排序。
3.让孩子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长棍;五种不同长度的羊毛;五支不同长度的钢笔。
活动流程:
第一,玩网络游戏
长颈鹿脖子长,梅花鹿脖子短。大象叔叔有一个长鼻子,猪有一个胖鼻子和一个短鼻子。白兔耳朵长,小猫耳朵短。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又短。也请告诉我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
第二,对比游戏,回顾长度。
每个孩子拿一根长棍,依次和周围的孩子比较,用文字说:“我的长棍比你的长(短)。
“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感知的长短是相对的。
第三,教师和孩子* * *以探索的长短为序
长棍娃娃也想请小朋友比较长度,给他们排队。老师拿出五根长棍,演示五根长棍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是孩子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会把他们重新排好。(儿童操作探索)
第四,小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长棍,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组:将毛线按长短顺序排好,方向不限。
第三组:操作铅笔,按照长短顺序体验长短的顺序关系。
活动结束:
带领孩子到户外按长度顺序寻找物体。
小班数学教案“按长排序”的活动过程2;
1,游戏导入,体验感知排序规律。
介绍:“今天,我们班的‘小救援队’成立了。我们想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小动物。现在我们去森林里看看,看看有没有需要的小动物。”
当背景音乐播放时,孩子们跟着节奏。
①设置花园和池塘的场景,让孩子问候花和青蛙,体验有规律的排序。
a按照“红花好,黄花好,红花好,黄花好……”的规律问候园中的小花。
模仿池塘里的青蛙。指导幼儿按照“看见大青蛙大声叫,看见小青蛙小声叫,看见大青蛙大声叫,看见小青蛙小声叫……”的规律问候青蛙。
2.巧妙设置场景,感知色彩的规律顺序。
(1)场景设定:林...电话铃响,传来兔妈妈的声音:“小救援队?我是一只兔子妈妈。一只右脚流血的狼毁了很多小动物的房子,抢走了我的小兔子。你能帮助我们吗?"
(2)引导幼儿寻找小动物足迹的规律顺序,通过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问题:哪个是受伤狼的脚印?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讲道理。
默认结论:
黑色足迹→红色足迹→黑色足迹→红色足迹...目的是带走大坏狼的脚印。
③儿童实践推理的结论。引导小朋友跟着脚印,追踪狼,营救白兔。
3、情景探索,练习和体验图形的规律排序。
(1)帮助“兔子乖乖找家”儿童观察并找到去兔子家的路。(根据路标:红方、蓝圈、红方、蓝圈规则)。
问题:请找出去兔子家的路。
引导孩子根据规律找到去兔子家的路。
(2)在实践经验中找到被破坏的道路,进一步感知规律。(违法了)
老师:兔子回家的路已经被可恶的狼破坏了。我们应该先帮兔子修好回家的路,然后再送兔子回家。
小朋友* * *讨论:如何根据完整的路面找到缺失的图形?
预设结论:在明确路标规律后,引导幼儿找出缺失的图形,然后开始操作。
③相互合作,共建“彩色之路”。
A.互相合作,共同建设。
b、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
重点引导:引导幼儿观察路标的规律,找出并完成缺失的路面。
(4) * * *检查铺好的路,送兔子回家。
4.老师总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按规律排序的物品。请注意观察,寻找更多的规律。
活动扩展:
1,娃娃屋:有规律的给娃娃屋铺地板,贴壁纸,装修娃娃屋。
2.美术设计区:画出“衣服、毛巾”并按规则上色,用彩泥做成彩色的“棒棒糖”。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三种颜色来排列。
3、操作区域:
(1)按照颜色或形状和大小的规则给“玩偶之家”里的玩偶戴上项链。
(2)挂帘:按规矩使用形状、图案、色彩。
4.建筑面积:“为灾区孩子盖新房”按照图形和色彩的规律,按照自由的顺序进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猫玩球
小班数学教案“按长度排序”3活动目标
1,激发排序兴趣,大胆用语言说出排序结果。
2.培养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
3、能熟练地根据物体长度的差异进行正反排序。
要准备的活动
1,课件-数学:【3-2】比较概念;[3-1]比较概念。
2.4根不同长度的棍子;吃山楂条。
活动过程
第一,进口
1,调动孩子的情绪。
老师:老师今天要请客。看啊!这是什么?(长山楂卷)
这两个山楂条一样长吗?(相同长度)
老师把其中一个切成小块,让一个孩子尝尝。
2.看,什么变了?(一长一短)
然后,老师会切下一长块,给孩子们品尝。
(直到两个都吃完)
第二,拓展
1,孩子自由探索整理木棒。
请幼儿比较木棒的长度,排列一排木棒,积极探索排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对排序的掌握情况。
2.老师用课件和孩子一起总结整理方法。
请孩子观看课件:3-2个比较概念
(1)先比较四个对象,找出最长和最短的,把最短的放在前面,最长的放在后面。
(2)然后比较另外两个对象的长度,按顺序放在中间,说:我把对象按最短、短、长、最长的顺序排队。
请看课件:3-1比较概念。
(3)让孩子在正向排序的基础上做反向排序。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两种排序方式不同?
(1)正排序是从短到长,一个比一个长。
(2)反向排序是从长到短,一个比一个短。
(3)鼓励孩子大胆使用语言。
第三,结束
1,请自由安排孩子,老师会进行个别辅导。
2.老师总结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救援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和颜色。通过探究尝试有规律的排序,体会数学中的规律之美。
2.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互相合作。
活动准备:
1.有几个垫子上印着各种小动物(狼、兔子、鸡、小鸭)的脚印。
2、一盘音乐磁带。
3.一个大坏狼头饰和一个小白兔头饰。
4.几个显卡(圆形,方形,三角形)。
小班数学教案“按长度排序”4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可以很好的分辨两个物体的长度,但是不能很好的分辨多个物体的长度,所以我设计了这一课。
活动目标
1,可以分辨5以内的物体长度。
2.体验操作活动中物体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度排序。
3.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4.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5.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难度:能分辨5以内的物体长度。
要准备的活动
1,教具准备:5支不同长度的笔;
2、学校准备:长棍;5根不同长度的绳子;5支不同长度的笔;
活动流程:
1,准备活动:
老师和孩子们互相问好
网游:老师和孩子边走边读儿歌,但是老师说,或者老师和孩子一起说;
2.小组活动:
1)老师和孩子* * *用探索按长度排序。
创设情境:老师给孩子带来一群好朋友,他们是孩子学习的好帮手。让我们先把它们排好。老师拿出五支长短不一的笔,老师把这五支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引导孩子从上到下观察,体验一支笔比另一支笔短;从下往上,经验笔一笔比一笔长;
2)儿童操作探索:
老师:“长棒宝宝也想让小朋友给他们排队。”
幼儿拿出长棍,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长棍,呈现样本长度的顺序关系。
3、小组活动,老师观察孩子,操作完成后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是如何对物品进行排序的。
第一组:操作长棍,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组:将绳子按长短顺序排好,方向不限;
第三组:操作笔,按长度排序,体验长度之间的顺序关系。
4.游戏活动:游戏“说反话”,老师说“文章长”,小朋友说“文章长”
产品短,要求速度越快越好。例如,火车很长,汽车很短。
5、交流总结,收拾学校工具:
老师指导孩子按要求收拾好学校的工具。
活动扩展:
1.完成练习册第13-14页的活动;
2.玩“吃棍子”的游戏。孩子们三人一组,每人拿三根长短不一的长棍。三个孩子一起说“一、二、三、出”,每个孩子拿出一根长棍子,比较长。长的吃短的,最矮的可以吃最长的。最后,看看谁剩下的棒子多。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把握教材方面设计得很好。链接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中,孩子全身心投入,兴趣高涨。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幼儿在运算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度的方法,理解了长度和顺序的关系。
在儿童分组的操作中,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对接受速度慢的儿童没有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强调并落实儿童的个体差异。
专注于
如果我再上一次这门课,我会在操作中找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中把重点放在策略上,让所有的孩子都掌握好。另外,为期一天的活动将把这个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