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手机一族”“低头族”,构建高度参与的课堂。
《高度参与课堂》的作者是罗伯特·j·马扎诺,美国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他在研究大量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提高课堂参与的策略。他认为学生的参与是教师精心策划和实施具体策略的结果。参与程度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专注和参与。
焦点涉及两个具体问题,1是我的感受,第二个是我感兴趣吗?这两个问题背后的原理是让学生在大量的感官信息中注意老师要教什么,让老师的内容进入学生的工作记忆。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或者注意听老师讲课。就像建立一个社区。你得先吸引人。
参与涉及的两个问题是“重要吗?”“我能做到吗?”这两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将老师所教的知识保留在学生的工作记忆中,并转化为长时记忆。这就相当于人进来后还把人留在小区里。我前面说的是,即使学生感觉很好,同时也很感兴趣,但如果内容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和价值,他认为自己做不到,他也不会积极参与课堂。
概括起来,这四个关键问题及相关策略如下:
可以从五个方面策划活动:让学生心情愉悦。
1.课堂节奏的平衡。?
2.肢体动作融入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3.表现出你对所教内容的专注和热情,感染学生,告诉他们这很重要,很有趣。可以分享个人故事。老师应该面带微笑,充满激情。
4.营造幽默的氛围,书上有一些方法,用起来就好了。
5.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注意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保持对学生的兴趣,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1.使用游戏。
2.发起“友好”的辩论,深入讨论课堂内容,通过辩论达成一致。
3.意想不到的有趣的信息,学生非常喜欢,以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兴趣。
4用回应率更高的方式提问。如果一个学生被提问,其他学生就会分心。可以随机提问,两人一组回答,也可以全班同学自己回答和回答。?
1.联系学生生活。
2.联系学生的人生志向,将当前的学习纳入学生的人生规划,包括7点。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特定层面上对学习和行为的感知,即自己能不能,有没有信心去做。?
可以采用四种策略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1.帮助学生跟踪他们的学习进度。
给予有效的口头反馈。
3展示例子?一个自我效能的例子
4直接讲自我效能感的知识,成长思维的知识,告诉学生只要努力,能力就会提高。
对我来说,比较鼓舞人心的是以下三点:
课堂上新知识的引入,活动的实施,作业的布置,内容的转换都要流畅,要有稳定的节奏,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太慢,学生失去注意力,太快,学生跟不上。这一点我可能会忽略,因为有时候觉得上课的节奏比较慢,比如提问的时候其他同学溜了,或者问完一个问题没有同学正面回答,节奏就慢下来了。
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我教的东西,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任何问题。第一次在书中看到如何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如何将知识与学生的人生抱负联系起来,如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复杂的任务。
我们可以用比较和类比推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选择其异同点,如身体特征、其发生过程、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心理特征甚至声誉等,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让学生从比较中说明所学内容。这种学习是活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比如学习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就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如果在剧院演出时,观众非常频繁地鼓掌,掌声就像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一样失去了意义,我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对比。另一种方法是类比推理。比如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发动机和汽车、鼓手和乐队、母亲和家庭的关系。
另一种激发知识重要性的方法是将知识与学生的个人抱负结合起来。只有受到内在动机的激励,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才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目标并实现它们。这个过程当然很漫长,但通过贯穿整个学期的逐步渗透,可以分七个阶段完成。
首先是我想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不清楚,可以提示他们说,如果他们知道不会失败,他们会尝试什么?
第二,找到偶像和榜样,以及自己的支持者。
第三,想想我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资源来实现我的目标。比如为了考上空军学校,就要锻炼身体。
第四,我需要做哪些改变来实现我的目标?
第五,我实现目标的计划是什么?我要多努力工作?比如去锻炼身体,加入田径队,学习物理知识。
第六,现在可以采取哪些小步骤?立刻做某事。
第七,想想我最近怎么样。评估自己,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小目标。
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解如何建立和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学生树立榜样。
帮助学生感知事物重要性的第三种方法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特定水平上学习或执行行为的知觉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认为自己能行,学好了,就去做。曾经看过一个材料,就是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中,比如学习技能、学生内在动机、教师教学方法等。,这些并不比学生的成长思维更重要。而拥有成长思维是自我效能和自我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一个学生有了成长思维,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潜力,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实践得到增强,就会不断进行勇敢的尝试。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气馁。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推动者。
教师可以使用四种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帮助学生跟踪和研究学习进度。通过各种量表(书中),让学生认识到他的努力程度和他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努力才能进步的信心。
二是给学生有效的口头反馈。我们不应该表扬学生的聪明,而应该给他们合理的反馈。比如,我们可以说,“你为此付出了努力,这很棒”,“你很专注,所以坚持下去”,“你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坚持下去”。当学生做得不好的时候,首先要肯定他们。
第三点是给学生讲励志故事,或者用励志的句子来激励。
第四点是直接教给学生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知识,比如成长思维和定势思维的区别,判断自己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
针对四个关键问题,笔者提出教师的备课工作可以包括日常策略、机会策略和拓展策略。日常的策略是把握教学节奏。教师应保持专注和热情,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每节课,老师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机会策略包括上面提到的12小方法,可以在课堂上酌情采用。拓展策略是指从整个学校的角度来进行课程设计的计划。
作者很体贴。本来想自己做一个手册,没想到每个关键题(四题)后面都做了一个知识自测清单。同时在附录中,根据日常策略、机会策略、拓展策略三种策略,我列出了一个老师自己对比的列表。每节课前,我们都会根据清单积极的规划设计,我们会收获一节参与度很高的课。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和情感的启蒙。期待更多老师设计,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