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游戏
正月登琅琊台是胶南特有的习俗。胶南吃年夜饭不是在午夜,而是在五点,所以当地人叫它“年夜饭”。晚饭后,人们开始拜年。新年过后,天一亮,琅琊台村周围的男女老少就拿着鞭炮和香去琅琊台。直到正月十五,琅琊台的人络绎不绝。如今,琅琊台景区每年都会贴对联、挂鞭炮、备古轿子、戏剧等。,渲染“年”的气氛。
正月爬毛子峰是胶南的另一个独特习俗。除夕之后,人们举行灯笼,鞭炮,纸钱,祭品等。,并登上了大珠山南麓的一座山峰——毛子山的顶峰。原来的山顶是徐庶寺,现在只剩下寺基了。
正月里,民间艺术表演是胶南的一大民俗景观。胶南的民间艺术表演是传统的高跷、旱船、舞龙和舞狮。过去民间艺人自发组织,在乡村演出,流行已久。每年正月十四日前,是当地各乡镇的演出时间。正月十四,将在大厂、黄山、刘王等乡镇站同时上演。正月十五,胶南市举行花车环城巡游,市内举办民间艺术展览。
莱芜海关
一进入腊月,莱芜家家户户纷纷置办鱼、酒、香、鞭炮,称为“办年夜饭”,要全家人吃到月底。进行一次大扫除,称为“扫尘”。腊月三十早饭后,开始贴春联、门神、灶王爷、年画。祭祖用的桌子叫“请家堂”。晚上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这叫“辞旧迎新”。晚饭后,点燃稻草,在门外燃放鞭炮,这意味着庭院吉祥明亮,它被称为“赵婷”。然后,全家人彻夜不眠,包饺子(多为素馅,意为“素净”),围坐在灶台旁,守着家堂直到天明。
朔日清晨,“纸码”(烧纸、烧香、“金元宝”等。)并燃放鞭炮祭拜天地神灵,迎接新年的第一天。然后全家人一起包饺子。晚饭后,男女老少穿着新衣服开始拜年。先祭拜祖先长辈,再根据家人和邻居的关系,致敬问好。最亲近的亲戚和长辈给年幼的孩子分发“压岁钱”或糖果,并在当天或第二天下午送到家庭大厅。
初三到十五,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送礼,有的邻里之间互相请酒,有条件的乡镇举行杂耍、表演、评书等娱乐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习惯吃饺子或元宵,用12蒸灯配杂面。晚上,他们分别在门口、祖屋、河边、路口放置面灯、萝卜灯、纸灯。开灯时放一把“火”给祖。放花盆,鞭炮等。在街道上和庭院里。
济南海关
趵突泉灯会
农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或“灯会”,济南一年一度的灯会极为壮观。
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更是别具一格。各种花灯、鸟兽灯、灯笼灯、故事灯、谜语灯等。或雄伟壮丽,或古朴典雅,或匠心独具,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流行吃元宵。
荡秋千
清明节期间,荡秋千的习俗也在济南城乡流传。这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新衣,在街前的广场上搭起一个木架,架上一根横木,下面挂两根绳子,绳子下面横绑一块木板。人可以坐在板上,也可以站在板上,手里拿着两根绳子可以上下浮动,非常好玩。相传荡秋千最初是北方胡人的游戏。自汉唐以来,多用于帝王的后宫和显贵贵族的园林,后逐渐流传到民间。
插柳种树
清明是“绿柳黄半不连”的季节。在济南的城乡,过去都有把柳树放在门里的习俗,妇女和孩子都戴着柳枝和柳球。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神农,这位教导人民种植庄稼的农民的创始人,后来发展成为记住年份和表达长寿的美好愿望。农村有句农业谚语“戴一朵花,生一百八,插一根,生一百九”。后来,戴柳的习俗逐渐被淘汰,而插柳、植柳盛行并流传,后演变为清明时期的植树造林。
沐浴佛,放生。
给佛洗澡放生是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浴佛节。民间香药甜水互赠,在佛寺烧香布施,或购买鱼、龟、螺、蚌等水生动物放生,称为“浴佛”。寺庙里有很多专门的放生池,供人们饲养动物。传说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日。这一天,东岳庙和北极庙的和尚道士们都搭起了供台诵经,许多善男信女蜂拥至庙中争抢钱财。有的人还整天念诵放生咒,把买来的鱼、龟、螺、蚌等水生动物丢入水中,以表达对宗教的慈悲和虔诚。
端午节
济南人过端午节有以下特点:画门符。在端午节,人们用“五毒”(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和壁虎)的形象制作剪纸成为门的象征。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除“五毒”,预防瘟疫。插艾叶枝挂在艾虎——端午节的早晨,人们在门上插艾叶枝,或用艾叶编成“艾虎”,穿在门楣中间,以驱虫辟邪,保护健康。喝雄黄酒吃粽子——端午早餐前,要先喝一杯雄黄酒,再吃糯米红枣包的粽子。喝黄酒据说是为了杀虫祛邪,包粽子是为了向爱国诗人屈原致敬。戴香囊,扎彩丝线——给孩子戴香囊,手腕上扎彩丝线,也是济南端午节流行的习俗。这个香囊是用棉布和丝线绣成的。香囊中除了雄黄和苍术外,还装有草药制成的香料,戴在身上可以驱除昆虫和污秽。五彩线条象征五色龙,能制服妖怪。在端午节,济南的一些名人在胡明湖划船,聚会,喝酒,写诗和唱歌。其中一些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端午节插艾条、包粽子,这种习俗在今天的济南仍然非常盛行。
痹痛饮
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荷花的使用上,济南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趣的是蓝管饮料。当大明湖的荷花盛开时,一些官员和学者经常去湖边避暑。他们把湖里的大荷叶剪下来,放上酒。然后他们用簪刺荷叶的中央部分,使其与空心的莲茎相通,从莲茎的末端喝下酒。这就是唐宋时文人雅士流传下来的美谈《碧通饮》。
在济南,荷叶除了可以用来做酒,还可以做很多独特的食物。以前济南人也有吃莲蓬的习俗,其中“炒莲蓬”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新鲜完整的莲瓣洗净后,挂一层薄薄的蛋糊,放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在嘴里。它们美味可口,令人回味无穷,深受人们的喜爱。
池春
济南人喜欢吃香椿。香椿是一种树叶芳香可食的树。在清代,人们把春天采摘并食用香椿嫩叶称为“吃春”,意为迎接新年。济南郊区的仲宫地区盛产香椿。每年春天,香椿发芽长叶的时候,也是济南人“吃春”的时候。这时,农民们就把嫩紫色或浅绿色的嫩芽掰下来,拿到市场上去卖;喜欢“吃春天”的人,争相买回家,品尝春天的甜蜜。香椿的吃法很多,济南的“香椿芽拌豆腐”很有名。
7月30日,河灯上映。
在济南,过去每年七月三十日的晚上,佛寺都会举行盆景会,教化佛经。一些人焚烧了大量的香烛,沿着庭院和雍路的墙壁种在地上,以示对藏王的虔诚。还有的把死在河里的鬼以河灯的形式翻出来。
河灯是用湿面条做的。晾干后,将豆油倒入灯碗中,用棉花搓成灯芯,点燃,放入河中,任其顺流而下。这时,只见河面上灯火通明,闪闪烁烁,飘飘欲仙,河水映红。据说河里溺水的“鬼”见光就能超生。燃放河灯是佛教的迷信活动。
明湖邹欧
济南盛产莲藕,尤其是胡明莲藕。在胡明湖踩莲藕是济南的传统习俗。踩莲藕时,踩莲藕的人穿着皮质防水“连体衣”。皮衣遇水变软,穿着者可以在水中自如使用。我看到头或者皮衣在水面上流动,很有节奏感。这是用脚在水下探索莲藕的莲藕踏浪者。找到莲藕枝后,还要找一个合适的莲藕节,然后用力踩,一根新鲜的莲藕就会从根部被掰下来,然后用脚把莲藕里的水抠出来,在莲藕上抓一块黑泥敷在断口外,避免倒水。因为莲藕里面有空气,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否则就会沉入水中。最后,把漂浮在水面上的莲藕收集起来,拿到市场上卖。
“九五”千佛山登高
在济南,每到重阳节,人们都要去爬千佛山。自元代以来,这一天被定为千佛山庙会,因此更为热闹。济南人除了赏菊,还有吃菊花的习俗,采摘白菊花花瓣,蘸面粉炒熟;或者用肉做菊花火锅,用菊花泡酒在山上野餐。除了爬山,济南人过去在重阳节吃蒸枣糕。街上有卖枣糕的,多以糯米和枣或赤小豆和枣为原料,蒸熟后切开在街上卖。
马尚饺子马霞面
山东人在自己家里出门或送别客人时,会邀请即将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轿子山”,意思是轿子像古代的银锭、元宝,希望他们出门发财。当家人远道而来或有客人来访时,晚餐一定是面条,俗称“下马面”。传说面食就像一根绳子,绊住来访者的马腿,让他多呆几天,以示情意。
工艺品:潍坊的风筝,淄博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