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雄守城战
自从宋钦宗撕毁了和议书,决心用武力确保三镇不失后,从上一年的十二月开始,太原就一直被层层围困。事件起因可点击:金国来袭童贯跑路,好在此人坐守危城奋死抵抗!
但全城军民毫不气馁,他们同仇敌忾,多次打败金军的猛烈进攻。客观地说,一个孤城能够坚守到现在,实在是个奇迹。可惜盼望了九个多月,没盼来解围的援兵,却盼来了卷土重来的金国铁甲大军团。
那么,饱经打击、粮草几尽的太原城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迎接这场战争大风暴呢?时穷节乃现,越是危难的时候,越能显示一个人的节气和风骨,也越能展示一个人的英雄气概。有人说,太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此言非虚。
太原作为一座军事重镇,在一千四百余年的频繁战争中,无数次遭受侵略军的攻打,尽管每一次面对的都是极为惨烈的恶战,却鲜有军队能从正面交锋中将之攻破。这座英雄城市,即使城池被毁、百姓惨遭屠杀,其抵御外敌的精神依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在抗金战争中如此,一千多年后的抗日战争中也是如此。
现在的太原城内,除了张孝纯,还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而建武军节度使王禀,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个。
王禀,字正臣,开封(今河南开封)人,行伍出身,在军队中摔打多年,终于混到了一个步军都虞候的职位。宣和三年,他参加了镇压方腊的行动,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成为了童贯手下的一名统制官。童贯从太原遁逃回京城,他毅然地留了下来,在太原任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城。太原战争中,他和张孝纯分工明确、团结合作,他负责对外防御,张孝纯负责居中调度。因为防御有功,这年六月,他被赵桓加封为建武军节度使。
面临金兵新一轮的大规模进攻,王禀毫无惧色,在城内发起了全民总动员,号召全民皆兵,全城皆战。百姓的抗战热情高涨,为了支持抗战,他们甚至把相连的屋舍全部打通,用以输送兵械、粮食和转移守城兵力。为了弥补粮草不足,官兵则时不时缒城而下,劫番贼寨,掠取柴薪。
但对完颜宗翰来说,这次他是有备而来。女真人原本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但在和辽国的生死搏杀中,他们学习和总结出了一套极其完善的攻坚方案,其中就有之前实施的锁城法,此外,还制作出了许多用于攻城的大型器械。
为了啃下太原这根硬骨头,这次完颜宗翰带来了数千具炮石、洞子、鹅车、编桥、云梯、火梯。攻城一开始,就列炮三十座;鼓声一响,众炮齐发。无数斗大的石块遮天蔽日,挟着巨大动能和势能,呼呼风响,声威赫然。每块石块砸到城墙,都可以明显感到城池在震动,楼橹中炮,立即倒塌,四处泥土飞扬,木屑飞溅,人不幸被砸中,直接成为肉酱!
针对这个情况,王禀先在楼橹四周架设虚栅,下面堆高粗糠布袋,楼橹即使被毁,也能很快修复。
完颜宗翰又用填濠法向城推进:用一种下置车轮,上安巨木,状如屋形,用生牛皮覆盖,外面又用铁皮裹实的洞子,士兵在里面推动车轮前进,每一座洞子向城池迫近,后面都会有数不清的洞子连续跟上,座座节次相续,连接上了五十作余辆,士兵便在里面不断传输土木、柴薪。靠近了城下濠沟,便用大板薪柴垫底,一层层加高,最后填土,与平地无异。
拥有了这些刀枪不入的洞子,无论城上抛射下的无论是箭、还是石头、檑木,统统失效,毫无作用。这实在太危险了!如果再想不出办法破坏这些洞子,洞子里面的金兵就填平了濠沟;填平了濠沟,就接触到城墙了;接触到城墙了……他们会干什么?当然是继续躲在洞子里面工作了?干什么工作?凿城墙!
王禀算准了洞子靠城的位置,在对应城里面放置着大型风箱,箱前放置柴火,等金人刚一凿穿城墙,便拉起风箱,熊熊烈火顿时被吹成了一条条狂飞乱舞的巨大火舌,钻过了城洞。刚凿穿了城墙的金军还来不及庆祝,被火一烧,鬼哭狼嚎,却又无从躲闪,只好沿着洞子往后退,火顺着洞子往里燎,洞子反而成了一个更加巨大、更加绵长的风箱,而且洞子里面是木制的,遇火即燃,烈焰张火,金军被烧得鬼哭狼嚎,死伤无数。
完颜宗翰气得七窍冒烟,命人推出几十座鹅车,该车体积庞大,形如鹅形,下面用车轮运载,通体包着铁皮,与城头齐高,前面的鹅头由锥形熟铁铸成,下面由大索拉动。每一辆鹅车都由几百人躲在后推行,靠近了城头就拉动大索,鹅头上下城,情形可怖。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王禀在城中制造跳楼,士兵站上面将一块块巨石捆起来,放在对方鹅车上,又派死士在下面用绳子和搭钩将鹅车拉倒。
诸如此类,一场堪称古代战争中最经典的城池攻防战就此展开。攻防双方都无所不用其极,将战争的艺术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史称:其云梯、火梯,悉用车轮,其高一如城楼,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考虑到城墙会坏,王禀甚至里面筑起了另一道城墙。这差点没把完颜宗翰恶心死。
不过,从攻防的角度分析,攻方明显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而防守方除了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外,还要不断面对诸如人员减少,物资耗尽等种种致命因素的威胁。
王禀带领着太原军民又勉强地坚持了近二十天,终于陷进了绝境。从太原被围之日算起,已经整整二百五十六日没有得到过外界的任何补充。
城内粮尽,三军就先宰杀牛马骡驴为食,接着是烹弓弩、煮筋甲;百姓则煮浮萍、草、树皮、糠z、草茭裹腹,再到后来就吃死人的肉。吃人肉现象一出现,就意味着城池里的支撑已经到了极限。
时间推至靖康元年九月,城中乏薪,军民毁屋取木,燃骨充腹,殍死百分,存活的只有十之一二,大多病不能起。士兵虽然披坚执锐者,因为饥饿,根本拖不动军器,只能倚壁瞠目,无法行走。九月三日,王禀在城南城墙上巡逻,金兵率先攻破北城,潮水一样冲入城中。信号传来,王禀赶紧率兵前往救援,中途已报知府张孝纯被俘,王禀掉头向知府衙门奔去,与已冲入城中的金兵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冷兵器时代,城池是抵御敌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城池失陷,守军的斗志与士气便随之崩溃,再激烈的巷战也不可能改变战斗的结局了。
王禀身被十余创,自知大势已去,便带着身边的几十个士兵且战且退,从城南的开远门杀出,到了城外的太原庙里。
庙里供奉着宋太宗赵光义的画像,看着画像,王禀放声痛哭。
庙外的杀声越来越近,王禀拭干了眼泪,背负着画像投下汾水,慷慨殉国。其后赴难的还有王禀的儿子王荀、通判王逸、转运判官王毖等三十余名官员,死得极其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