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过美人鱼这个物种吗?
儒艮科的儒艮科
儒艮,一种哺乳动物。俗称美人鱼。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省南部沿海。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 ~ 500公斤。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唇呈马蹄形,吻部有刚毛,头部前端并列有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没有外耳廓,耳洞位于眼后。没有背鳍,鳍状肢呈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平坦对称,后缘呈叉形,有刻纹。脚蹼下有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略浅。
儒艮是一种海洋食草动物。其分布与水温、洋流、以海藻为主要食物密切相关。多仔
它出没在离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上,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觅食后随落潮回到海里,很少游泳。
在海上。生活在2 ~ 3头的家庭群体中,生活在隐蔽条件较好的海藻区底部,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经常被
公认的“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儒艮是由陆生食草动物进化而来的海洋动物。遭到了严厉的捕杀,资源遭到了破坏,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省南部沿海。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北部湾北海市合浦县沙田海域是中国唯一的儒艮(俗称“人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近,当地渔民两次在这里发现“美人鱼”的踪迹。
保护区管理站站长赖春苗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美人鱼’们还在坚守着自己心爱的家园。”
目击者叶伟贤说,这只儒艮长约2米,皮肤光滑,呈灰黑色。有人走近,他马上像个男人一样跪下,两只‘手’耷拉着,不停地抖,嘴巴张得像头牛。当有人游到距离儒艮约5米的海面时,它的尾巴一甩,不到两分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管理站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在儒艮附近的水域,有大面积茂盛的大米草和盐生植物,这是儒艮最喜欢的两种海藻食物。这里作业的船很少,桩和网也不多。环境比较安静。
“估计儒艮的数量非常稀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还是不愿意离开这片熟悉的海域。”赖春苗说,“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尽快让他们回到一个安静干净的家,杜绝一切伤害他们的事件。”
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潘一直非常关心儒艮的生存状况。他说,对儒艮的保护,肯定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保护,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美人鱼”学名儒艮,属于“濒危珍稀海洋动物”,是我国仅有的两种一级保护海洋哺乳动物之一。它们以浅海海沟中的海藻和水生植物为食,喜欢群体活动,没有自卫能力。它们的妊娠期一般是13到14个月,每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
儒艮目前分布于印度洋、热带和亚热带大陆沿海水域和西太平洋的岛屿。它们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广西、广东、台湾省和其他省份。北部湾的广西合浦县沙田海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儒艮栖息地。
然而,1980之后,儒艮的生存遇到了危机: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海藻被渔民的拖网破坏了;浅海被农场分割;海水也被污染了,人们怀疑这里的儒艮可能已经灭绝或者迁徙了。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面积350平方公里。今年,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沙田镇的居民又在附近海域看到了儒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