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童年游戏

教育随笔:童年游戏

你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写过作文吗?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意记录。常见的随笔形式有哪些?以下是我的教育随笔:童年游戏,仅供参考,大家看看吧。

教育随笔:童年游戏1“山山,山上有个木头脑袋,别说话,别动”。每当在幼儿园的走廊、操场、活动室想起Woodenhead的儿歌,你看到的都是孩子们全神贯注、全神贯注、投入到这个游戏中。这个游戏在孩子身上就像魔术一样,孩子可以做上千遍也不会累。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必须在读完童谣后保持一个像木头一样的姿势。即使是调皮的孩子,为了体验这个游戏的乐趣,也必须控制自己,遵守游戏规则,这无形中提高了自制力弱的孩子。这个游戏也有多种兴趣。说出童谣后,他们可以自己编一个动作保持不变,这对孩子来说很有挑战性。我们应该尽力使自己与众不同。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之为“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包含了孩子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的机会。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我们的游戏越丰富,孩子的性格就会越好。所以让我们用更多更丰富的游戏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吧。

教育随笔:童年游戏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旨在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在幼儿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方面,我园严格遵守大纲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对于我们幼师来说,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游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端坐,不能乱说话,不能像小学生一样回答问题就举手,不能盲目给孩子灌输知识,不能缺少教具,不能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很无聊...就像喝水一样,有的孩子不爱喝。如果他们坐火车跑累了,需要加油,油加满了,火车就能跑得更快,比枯燥的说教和讲道理更有效。

在家庭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智能提升班,让孩子获得更高级的学习知识,过早扼杀学习热情。面对一些倾向于“小学化”的家长,我会按照大纲和指南,引导家长用正确的、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超学的问题。

一天早上,马瑞和我交流说:“如果你让你的孩子写,他就是不写,但他还是哭得很伤心。你能做什么?别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了。”我听到这个的时候很震惊。中产阶级的孩子让他写作。这不是在折磨孩子吗?于是,我说:“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孩子探索欲望,敢于发现,勇于实践,勇于验证的阶段。这种超前学习会扼杀孩子学习的天性和兴趣,对小学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并给她讲了《三年与危机》。告诉她,与其强迫孩子写字,不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读书,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到让孩子提前学习的弊端,马瑞不住地点头说:“我们还是多陪孩子玩游戏吧,不要再逼他学习了。”

抛弃小学教育,给孩子一个嬉戏的童年,是我们作为幼师的职责。

教育随笔:童年游戏3“你当爸爸,我当妈妈!”

“那我应该是什么?”

“做个孩子吧!”

“那我去买菜。”

“你去吧,我在家做饭呢!”

呵呵,你看,孩子们又在过家家了。现在说起来,觉得自己当时真的有点可笑和幼稚。现在这种游戏只留在我的记忆里。

每个游戏开始时,先分配角色,大多是父亲、母亲和孩子的角色。然后根据他们的职责,做什么:有的“选菜”,有的“炒菜”。蔬菜大多是野生的草或落叶。最好的材料只是不可食用的菜叶。做饭的时候,用水当油,土当盐,用生锈的刀切菜。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还可以偷偷弄点面粉、酱油、醋,这些都会被我们视为珍贵的物资。在“烹饪”完成后,我们还会有“专业人士”和“品尝”的评论,让游戏更有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游戏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只留下那些回忆。而不是他们,整天在网上聊天。可是我是多么怀念童年时真实的笑脸,天真的笑容,无忧无虑的生活啊!

童年的游戏也将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