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觉得孩子没礼貌,这只是行为问题。

幼儿园不够积极的时候,小学要集中注意力,就会变成毛毛虫。其实幼儿园升一年级的孩子感受最大的差距,就是身体活动量大大减少。有的孩子能适应,有的孩子水土不服,上课就动来动去,扭来扭去。其中,我在临床中发现,比较严重的孩子,一般在幼儿园,运动量不足。长大后注意力不集中,被贴上“多动症儿童”的标签。真相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是感觉统合中“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的不平衡,或者是童年时期的不满足造成的。如果我们在不断的纠正孩子的行为,就是在胡乱的打鸟,反而让孩子变得很没有安全感,有的孩子甚至开始讨厌上学。

“耶妈妈,耶今天又打我了”,“耶妈妈,耶今天又碰到我了”…

有一种孩子在课堂上举棋不定,动来动去都无所谓,动作总是很粗暴。他们一激动,总是疯疯癫癫的,毫无节制,你喊也没用,总是惹麻烦。如果你稍微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故意的,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想交个朋友打个招呼,最后弄巧成拙,影响了群体的人际关系。

是行为问题吗?其实判断的方法很简单,因为孩子的行为问题通常是通过行为教育来改善的。比如老师或家长会用约定俗成的方式提醒孩子“太粗鲁会让人不舒服,下次不能再犯!”"或者教孩子正确表达需求的技巧,而不是直接表达."但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闹,需要很多次提醒,却还是改不了,那就不是行为问题那么简单了,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本体感受问题”!

13常见的本体感觉障碍有

□孩子容易疲劳。

——孩子往往是鲁莽的,不顾危险到处乱闯。

过度用力让别人难受自己却感觉不到。

□要摔倒的时候保护自己总是来不及(比如手没有支撑住地板,经常受伤)。

□穿衣服、处理纽扣、拉链等精细动作有困难。

□当你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你可能永远不会从地上爬起来。

——经常摔倒、绊倒,协调性非常笨拙。

粗大运动技能差,尤其是跳跃、开合、攀爬或球类运动。

——书写、使用餐具、梳头和剪刀等工具发展缓慢,操作不灵活。

□书写涂鸦过轻或过重,书写动作缓慢。

作业本看起来总是很脏,用橡皮擦的时候纸经常皱或者刮花。

——老是憋坏劲,像老是摔门,摔东西,伤害小动物等。

模仿动作的能力总是很难。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行为,是孩子在寻求“感觉统合和本体感受”的* * *行为。家长一定要会分析,会理解,不要只想通过大喊大叫,不断禁止来纠正孩子的行为。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寻求“本体感受”的行为

我喜欢寻求跳跃、颠簸或坠落,我喜欢“粗暴的玩耍”。

走路的时候脚步声很大,或者有时候故意用力。

爱扔玩具,喜欢拿重的或者大的。

坐着的时候总喜欢用脚踢地板或者桌椅。

喜欢咬或吮吸手指,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有挤压关节使其发出咔哒声的行为。

我喜欢紧身的衣服,鞋子黏黏的或者绑得很紧,喜欢用厚毯子盖着。

□喜欢咬着牙或者磨牙。

□喜欢被用力挤压/拥抱。

——经常故意摔在地板上。

我喜欢咬东西,比如嘴唇、吸管、铅笔、衣领、袖子等等。

我喜欢从高处/家具上跳下来。

我喜欢推、拉或拖东西。

喜欢推、捏、撞或打人。

-我喜欢用玩具或东西敲门,发出“砰”的声音。

感觉统合失调——本体感觉问题的养育策略

1.让孩子练习拿不同轻重的东西,比如帮妈妈提菜,提书包,练习比较轻重的感觉。

父母经常示范不同的动作,并和孩子玩模仿游戏。

3.让孩子操作需要耐心和精细协调的组合玩具,通过部件的组合来调节手的本体感受。

4.和孩子互相推,看谁把对方推倒或者谁先动。

5.给孩子彩色铅笔、蜡笔和水彩笔,练习使用不同的工具,训练着色活动。

6.让孩子分别拿小塑料球、小橡皮球、健身球,指定不同距离的抛球游戏。

更多的大脑感觉整合活动,在“教孩子比智商更重要的东西:21儿童发展专家的大脑潜能课程”

为了教育孩子的心情,用心设计每一套教具——专家教你玩。

本体感觉训练教案及相关感觉统合教具

1.双手操作组合,握力训练= & gt学习立体感,工具使用,指尖控制。

2.感觉统合老师通过专业的黏土,设计教案,设计不同的硬度,结合创造力练习,调整双手的感觉统合本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