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被骗后会说“被骗”?
“被骗”这个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大家都知道是骗的意思,但是这两个字里没有“骗”字。怎么会有“被骗”的意思?其实“被骗”的本义很简单。即使在清末以前,“骗”这个词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但它指的是典当行典当的东西。之所以有今天的意义,也和一个历史故事有关。
据说清朝光绪年间,清河一个姓王的大户人家在城里开了一家当铺,多半是靠祖上积累的遗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意越做越大,典当行生意蒸蒸日上。但在王家之这一代,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各个房间的人都很懒,除了享乐之外没有经营的意图,无异于坐山观虎斗。但毕竟家里有做生意的传统观念,所有族人都把自己的钱投进当铺充当分红,这样即使平日无所事事,也能有吃有喝。
但是典当行必须有人打理。各家商量之下,请了一个叫朱寿的小伙子来打理,典当行的日常业务都交给了他,他成了甩手掌柜。朱寿是个学者,除了读书,通常没有其他爱好。爱看书是好的,但你得看看人家在看什么书。这个朱寿对生意一窍不通,又嗜书如命,所以对当铺的典当生意很是马虎。
按道理,如果说普通人不知道当铺老板不识货,王家自己人也心知肚明,于是上演了冷嘲热讽的一幕。王氏宗亲把自己店里没用的东西都典当在自己家里,然后说这些没用的东西价格很高,要店员全部出钱。当然,店员们不敢得罪顾东,而朱寿是个不识货的人。他总是心不在焉,根本没放在心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来典当的人越来越多。没几个月,典当行的资金就被骗的干干净净,资金充足的典当行不得不倒闭。讽刺的是,所有“骗”典当行的人,都是王自己人。可以说是自己骗自己。当时的人知道这件事后,编了一句很可笑的话:“在清河,你上当了。”从此“被骗”就成了被骗的意思,但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这件事的时间,“被骗”和“被骗”在之前是完全不相关的词,但我们几乎从所有的古装剧中都可以看到这两个词,所以几乎所有的古装剧都错用了这两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