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3岁前——前庭感觉系统感觉刺激原理家庭训练计划|感觉科学|

前庭感觉系统、触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并列为三个基本感觉系统。

前庭感觉的主要功能:

更多关于前庭感觉的信息,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进一步了解。

儿童前庭功能不全对身体智力的影响(一)

儿童前庭功能不全对身体智能的影响(ⅱ)

儿童前庭功能不全对身体智能的影响(三)

在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帮助下,前庭功能使我们能够阅读和写作,学习驾驶和打球,照顾自己的衣服,在与人交往时值得信任和欢迎。这些都是因为前庭感觉与我们的肌张力、肢体平衡、协调性、左右脑发育、身体生长等密切相关。

第二段是一岁到三岁。

由于孩子的身体行为能力在出生六个月后发展迅速,他的触觉系统的发展逐渐与前庭感觉系统相连。所以,六个月后,要想发展孩子的触觉,一定要和前庭感觉训练一起做。换句话说,六个月之后,再去弥补孩子的触觉系统是不够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触觉系统的训练动作中,很多动作看似与前庭感知的发展有关,但还是有区别的。

触觉系统中的训练动作偏向于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触觉刺激,而前庭感觉系统中的训练动作偏向于平衡、协调和连续反应。

以下是1至3岁前庭感觉刺激家庭训练方案。如果能指导孩子每天进行连续30分钟的重复循环训练,加上触觉的原理训练,在营养、语言环境、爱的氛围和正确的爱的方式都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孩子在3岁之前应该不会出现感官失衡。

培训计划:

1,手脚并用爬行10米,重复3次。

A.用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引导孩子爬行,捡回收纳盒。

B.在床的周围放置玩具,吸引孩子,引导他们爬行和检查。

C.用嘴衔一根5厘米长的吸管,在吸管上挂一根橡皮筋,在亲子比赛中爬行并运送橡皮筋到指定点。

备注: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发现,爬行时需要抬起头,这样橡皮筋才不会从吸管上滑落。当橡皮筋跑到指定点时,可以把指定点设置成矿泉水瓶,让孩子把橡皮筋套在水瓶上;或者其他突出的支架,让孩子把橡皮筋挂在微小的支架上,这样孩子在放置橡皮筋的时候也可以练习小肌肉的灵活性和视觉聚焦能力。

2、爬行10米,重复3次。

A.将多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家具高度30至40厘米处,形成许多穿越障碍,用故事引导孩子在橡皮筋下爬行。

B.用家具跨越障碍,用故事引导孩子在家具下爬行。

C.家长把爬膝盖的姿势做成了可以随意移动的“隧道”,设计游戏规则,引导孩子在家长数到100之前挑战跨越10~20个“隧道”。

备注:在感觉统合训练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在游戏中设置相应的认知学习成分。

3.左右侧滚各10米,重复3次。

A.父母相互拥抱。左滚10米后,右滚10米回到原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孩子把手放在父母的脖子或腋下。

b、亲子滚打比赛。侧身翻滚时,要求孩子伸直双臂至头部。

C.亲子滚球比赛同B项,但要求双手抱球。球的大小必须是双手合十能抓住的大小,单手握球不合适。

备注:如果家里场地长度小于10米,可以缩短距离,增加车次。C项可以配合运球次数,或者在折返点中点设置精细动作的训练环节。比如左侧滚到折返点,就要把积木堆在一起。

4.跑、爬、跳,重复6次。

在家里直线距离最长的终点,用安全的家具堆成三层阶梯式平台,引导孩子从起点跑到终点,然后爬到最高点,再爬下来,双脚并拢放在最低一层的家具上(高度大约20~40 cm,视孩子情况而定),然后跳下来。

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爬上爬下的安全,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稳住家具或者铺上垫子。当然,全程可以由孩子自己评估,独立完成,训练效果最好。父母只需要帮忙稳住家具。

5、追泡泡和抓泡泡

A.家长一边高空移动,一边用安全无毒的泡泡液吹出许多泡泡,引导孩子追逐、抓取泡泡。

B.做和上面一样的活动,但是引导孩子用拇指和食指代替捏泡泡。

C.与上述活动相同,但家长站在固定位置,一次只吹出几个泡泡,通过口吹引导孩子吹单个泡泡远或高。

备注:这一项也可以改成孩子吹泡泡,家长一起把漂浮的泡泡吹得又远又高。这样,孩子可以从父母吹泡泡的行为和现象中观察到风的作用。

6.听听捉迷藏的声音

A.拿出能发声、会发声的玩具或小乐器,巧妙地吸引孩子去追父母“抢”玩具或乐器,让他们追1分钟以上;

B.引导孩子自己探索摇动玩具或小乐器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提供记忆玩具或小乐器声音的机会;

C.家长拿起这个玩具或小乐器,边跑边摇,让玩具或乐器发出声音,然后藏起来,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看到家长跑的方向去找家长;

D.躲起来的父母可以偷偷移动,变换位置,晃动玩具或乐器,让宝宝根据声源找到父母。

备注:在平时,如果家长有“孩子哭着投降”的坏习惯,这个活动需要缩短孩子追逐玩具的时间,给孩子创造快乐成功的体验,然后逐渐拉长孩子得到玩具的时间。

7.两岁以上的孩子要加大脚跳,一次15次。

A.家长和孩子面对面,手拉手,一边唱儿歌(边唱边听儿歌),一边原地踏步跳,再原地踏步跳。

B.把小图形两两贴在地上,比如形状、颜色、动植物、数字。用故事引导孩子对准指定的图案,用脚跳。

c在地面放置5cm以下的障碍物,如绳子、棍子、纸箱等,引导孩子用脚跳过障碍物。

备注:当孩子双脚仍不能跳跃时,家长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将孩子抱在腋下,要求孩子重复屈膝、踮脚等动作。踮着脚的时候,家长会轻轻把孩子抬起来。或者与孩子面对面,手拉手,让孩子重复屈膝踮脚的动作。踮着脚的时候,家长会把孩子往前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