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
中国的唐装不是关键,强大的唐朝才是关键。......
“唐朝(618 ~907)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视为中国继秦汉之后的第二个帝国时期,而日本历史学家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终结。唐朝的国力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所以中国人也被称为“唐人”,今天西方的中国人聚居地也被称为“唐人街”。"
——摘自百度百科,唐朝
汉字——相比唐装,汉字本身更能让中国人骄傲;汉字是世界上审美和文化最好的文字之一,汉语也是世界上最美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而且,汉朝也是中国的一部伟大历史——
“汉朝是当时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从汉高祖到韩文静时期,经济实力飙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方罗马并称为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的列强也闻风丧胆。到汉武帝时,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逃往北方。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从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1000多年后的蒙古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音远播,外国人开始称中国为“汉”,汉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中国永恒的称呼。
中国第二个统一的王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长安是其前期的都城,也称西汉、前汉;后期以洛阳为都城,又称东汉、后汉。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繁荣富强的朝代。它继承和巩固了始于秦朝的大一统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幸福,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因此,西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西汉,* * *传至十四帝,历时210年。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各民族的核心汉族都出现在这个时期。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战国时期各国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到了西汉时期,中国地区在法律法规、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逐渐走向统一,从而形成了* * *中国文化。从此,中国各民族之间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其高度的文明程度,在我国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自汉代以来,虽然朝代的名称有所改变,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从未改变。"
——摘自百度百科,汉代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对世界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外国用火药做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鞭炮祭神;外国用指南针来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所以——吃老本的中国人,脸上只有自信,只有阿q式的“自我感觉太好”;对里子的信心,还有外国人给我们的信心,只有我们中国现在的科技发明才能赢得。
中国文化-被全世界大多数人认可......
“中国文化也叫华夏文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传统文化包括-
"农历-武术-二十八夜-对联-龙-五行学说-八卦-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思想-奇道-茶艺. "
传统学科是-
“数学:周蒯舒静;《九章算术》(三国刘徽著);祖冲之;算盘。
天文学:天文观测记录,观测仪器的发明:标准手表;电枢;简仪;高桌;杨仪,制作历法(农历)。
医学:中医、藏医、蒙医。
农学:齐《姚敏书》、的《水经注》、郦道元的《水经注》。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建筑:参观中国建筑、园林、寺庙、宫殿、紫禁城、阿房宫、宝塔、万里长城和陵墓。
绘画:国画,清明上河图。
书法:青铜器铭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
手工艺品:剪纸、中国刺绣。
舞蹈:古代舞蹈、周代雅乐、大舞、小舞、汉代乐府、唐代乐舞、现代舞、缎带舞、武术、扇子舞。
京剧、评剧、越剧、粤剧、古画戏、湘剧。
曲艺:相声、歌仔戏、皮影戏、木偶戏、南曲、高甲戏。
戏剧影视: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史,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史。
服装:见中国服装。
饮食:请参考中餐。
八大菜系:川菜(川菜)
湘菜(湖南菜)
粤菜(粤菜)
江苏菜(苏菜)
鲁菜(鲁菜)
浙菜(浙菜)
闽菜(福建菜)
徽菜(安徽菜)
筷子
教育:国子监、太学、科举制度、私塾、书院、国子监。
文学:看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神话。
中国的寓言。
中国典故。
中国的小说。
中国的诗。
体育:象棋-围棋-武术(功夫)-气功-蹴鞠-麻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中华文明的活力,不仅要扩大其范围,而且要通过继承、发展和创新来增强其吸引力。”
——摘自百度百科,中国文化
幅员辽阔——不是关键,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拥有丰富的资源才是关键。......
“能源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中国化石能源资源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2006年煤炭储量10345万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巨大。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储量相当于年发电量6.1.9万亿千瓦时,经济上可开采的年发电量约为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的1.02%,居世界第一。”
——摘自百度百科《中国能源形势与政策》。
人口世界第一——不是关键,关键是拥有大量优秀人才。......
“人均能源资源很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的发展。”
“能源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中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平衡。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赋存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明显。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大规模长距离运输,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开发能源资源很困难。与世界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地下开采,极少量可用于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大多集中在西南部的山区和山谷中,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超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总产量为226543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居世界第一。相继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几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达到654.38+0.85亿吨,实现稳定增长,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从1980亿立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5860亿立方米。商业性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二。综合能源运输体系发展迅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用线和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节能效果显著。从1980到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6年的3.39吨标准煤+0.21吨标准煤下降,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的趋势。能源加工转换储运及终端利用综合效率33%,比1980提高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钢铁、水泥、大型合成氨、供电煤耗等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消费结构得到优化。中国的能源消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比重从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加。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力的比重从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日常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科技水平提高很快。中国在能源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陆相生油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油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的勘探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煤炭行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在电力行业,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广泛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初步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高温气冷堆和快中子增殖堆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快速提升。正负500千伏DC、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DC、1000千伏交流UHV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
环境保护取得了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各行各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199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的能源政策也把减少和有效控制能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作为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近100%,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基本持平,单位电量烟尘排放量减少90%。2006年,全国建成投产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654.38+0.4亿千瓦,超过此前654.38+0年的总和,安装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场环境逐步改善。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改善,能源行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行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市场化。电力行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油气行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不断完善。"
——摘自百度百科《中国能源形势与政策》。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不是关键,但拥有世界第三第四的GDP才是关键。......
世界GDP增速是关键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包括GDP在内的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1936年中国GDP世界第二,民国24年(1936,二战前)经济不弱。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中国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仅低于美国,是日本的两倍。由于人口众多,人均GDP美国约为1/9,日本约为1/4。”
——摘自1936中国GDP世界第二。
“在31和37年之间。.....
首先,日本的工业产值在1928超越农业,能真实反映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国力。资料来源于《东亚经济发展史》;
第二,自大萧条爆发并波及全球以来,1929-1931期间,日本出口减少76.5%,进口减少71.7%,主要行业开工率仅为50%,产量明显下降,工业总产值减少32.9%,煤炭减少36.7%,生铁减少。船舶下降88.2%。到1931,日本的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400万,而在1931,日本的罢工人数达到了破纪录的2415。同样,农业产值也下降了40%。虽然1930年日本大丰收,但是米价下降了一半。到1931年末,由于日本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日元,日本国家黄金储备只有4.7亿美元,日本被迫脱离金本位。(以上信息来自:;)
三、日本的危机对策从1931开始,日本政府开始采取:;在一系列经济统治法的主导下,各部门强行组织托拉斯和卡特尔,日本政府向财阀企业下达巨额订单,并向接受订单的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和优惠价格。与此同时,政府还扶植了一批以军工为基础的新财阀,日产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如此,直到1937年,日本的重工业才上升到工业产值的57.8%,而同期日本的纤维工业只增长了20%。
第四,1937之前日本的军火扩张政策。
通过:;通过一系列经济统治规律和各种经济措施的整合,到1937,日本的八大财阀和五大新财阀控制了日本公司资本总额的27.2%,完全控制了所有经济部门。1931-1937之间的6年间,日本以刺激军工生产为主的财政扩张政策,使日本政府的财政总额在6年间增长了50%。从0年的1931.476亿日元,增加到1.936年的22.82亿元。与此同时,日本的军费开支从1.931年的4.54亿美元扩大到1.936年。日本的GDP是146亿日元,日本满足战争需要的国债已经超过100亿日元。过去6年,日本对日本军事经济的投资达70亿日元,其中25%用于建设国有军事工业工厂,75%用于投资民间资本。与此同时,654.38+0936起的军费已经直接占到日本政府支出的近50%。
日本是世界经济危机中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时间在1932到1933之间。当时日本主动将本国货币贬值35%,严重冲击了当时已经危机四伏的世界市场。当时日本的出口暂称为“黄祸”出口,而1931-65438。掠夺性的经济政策和倾销政策不仅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可靠而必要的物质保障和销售市场,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军事冒险中看到了机会。
也许有人从工业化程度上判断当时的中国和日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但不管他们的观点如何,都应该承认日本在1931的经济实力,别说支持一场全面战争的消耗,就连支持一场局部战争的消耗都极其有限,这一点已经可以用1.28的上海抗战来证明。还有,为了抗日,国民政府不得不做了很大的准备。遗憾的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日本的战争准备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的国民政府。总之,从1931到1937,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在加大而不是缩小的,这期间东北对日本实力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日本人。
-摘自/question/36329146.html?si=1
北京奥运会——这个问题,用事实说话。
截至2008年8月14日23时59分,北京奥运会金牌前五名如下:
排名国家和地区的金、银、铜牌总数
1中国
2美国10 9 15 34
3韩国6 7 3 16
意大利6 4 3 13
5德国6 2 3 11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五名如下:
1美国
2中国32 17 14
俄罗斯27 27 38
澳大利亚17 16 16
5日本16
——2008年8月15日00:35修改,Zero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