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游背后有什么猫腻?
暑假期间,各旅行社纷纷挂出“最低价”、“超低价”等招牌吸引顾客。
旅行社打出的低价牌服务能保证吗?这些“低价游”背后都有什么样的猫腻?市民如何避开这些低价陷阱?记者就此进行了全面调查。
点击案例:
交了基本的旅游报价,还要额外付费。
最近,徐先生打算带家人出去玩。看到某旅行社报价1180元海南游后,徐先生来到该旅行社咨询,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颇为感动。一切准备就绪,徐先生来到旅行社签合同时,被告知除了支付1180元,还要支付其他近600元的费用。旅行社解释,600元中的额外费用包括机场建设费和部分景点门票,基本报价中不包含。
徐先生对此感到不解,问:为什么广告里没有提到这部分费用?他认为商家此举涉嫌欺骗消费者。
无独有偶,秦先生一家三口前几天参加了一个两日生态游,旅行社当时的报价很便宜:一家三口两日游总价只要300元。但当我真正来到山脚下,才发现所谓的山不过是一个地势略显复杂的土丘,瀑布也远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爬山只用了半个小时,沿途的小游戏景点也很常见,比如幸运戒指,玩彩弹,踩气球。秦先生的孩子抱怨,不如去爬千佛山!
记者了解到,徐先生和秦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市民被旅行社广告中的低报价所吸引,以为广告中的报价就是整个旅游的总费用,却不知道还要支付其他费用;有时候付了全款去了景点,才发现景观和当时旅行社介绍的差远了。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徐先生和秦先生的经历,很多出国旅游的人都遇到过,旅游消费确实花钱买很多麻烦。
扩展调查:
“低价游”背后陷阱重重
今年6月,省城市民胡先生收到省体育中心附近一家旅游公司发来的宣传单。碰巧胡先生的两个亲戚想去海南旅游。胡先生看到宣传单时,海南四日游每人只要1400元,包括往返机票、食宿费和四个景点门票。看到价格低于市场,胡先生打电话向集团反映。
但在签合同时,胡先生被对方告知,除了交这些费用,还要交200元的意外险保费和200元的杂费。胡先生觉得被骗了。
据记者了解,从济南到海南,如果机票不打折,往返机票差不多要3000元到4000元,而参加旅行团,来回飞,加上在海南吃住行玩,最低报价也不过1180元。有什么玄机?
省城一家旅行社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飞往海南的航空公司和航班很多,激烈的竞争使得航空公司给旅行社的折扣达到了5折甚至4.5折。旅行社一般选择早晚不太好的航班,所以价格比较便宜。
另据了解,海南的地接社大多采取与泰国相同的做法,即每位游客只象征性收取一两百元的接待费,甚至不向游客收取入住酒店、餐厅、带团等费用,而是从游客购物、消费自费项目中抽取利润,造成目前海南游的超低价格。但是游客一到当地,导游就会带他们去当地的购物场所。
据介绍,游客到达一个旅游目的地,大多要被带到购物场所购买珍珠水晶,参观黎族苗寨,参加一些水上运动,这些都成为导游索要高额回扣的方式。相应的,游客的旅游时间被占用,游览时间和项目自然被削减。另外,由于游客对景区路线不熟悉,旅行社会省略一些旅游内容;还有的旅行社通过模糊报景点。其实很多景点只是路过,游客根本没有时间去参观。
更有甚者,一些游客报名国际游线路,明显是冲着一些大旅行社的招牌来的。没想到出发前,旅行社突然变卦,说原来的线路报名不够,只好另找旅行社,而后者的资质往往不如原来的大社。游客不知道,就只能接受。其实往往存在旅行社的“职业”——有时候不是旅行社没有线路,而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把游客“卖给”另一家小旅行社。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旅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旅行社纷纷降低报价,一些国外、境外旅游线路价格低得吓人,有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旅行社为了弥补损失,会将一些本应包含在报价中的费用单独向顾客收取,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行规”。据一位从事旅游多年的导游介绍,在导游圈里,旅行团分为“胖团”和“瘦团”。如果有的客人爱购物,这就是“胖团”,但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那些总是要按合同办事的游客就成了“瘦团”。
消协提醒:
理性消费是避免被骗的关键。
济南市消协相关人士介绍,旅游纠纷大多集中在广告误导、不安全、违约、随意转团等方面。
据消协分析,旅游消费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旅行社未使用规范的旅游合同,其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它们是旅行社自己制定的不公平格式合同,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很难预料到合同中的陷阱;旅行社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旅行社不规范;旅游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介绍,一些市民陷入这一陷阱是因为他们的消费不够理性。在出国旅游方面,市民要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理性消费。市民不要因为一些没有品牌的“黑社”价格低而与之签订协议,一定要联系有法人资格的旅行社进行经营;其次,要明确行程中的景点和费用,了解团费中包含哪些旅游项目。根据规定,旅游开始后,游客可以拒绝支付行程以外的任何费用。如果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可以直接向旅游主管部门投诉。在一些额外的旅游购物点,游客要用理智战胜欲望。不要贪图他们不需要的东西,不要随大流,不要被某些导游“过了这个村就没有店了”的推荐所诱惑。
同时,消协提醒消费者,出国旅游要选择信誉好的旅行社。正规旅行社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旅游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其次,要跳出低价不顾服务质量的怪圈。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价格来衡量旅行社服务的好坏,还要看清价签中包含的旅游项目。另外,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涉及到很多细节,比如行程安排、交通工具及标准、住宿、用餐等。,应严格声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说:
旅游消费应做到“六清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与旅行社签订合同,但合同中也存在不少陷阱:部分旅游合同含有文字游戏、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或免除经营者义务、口头合同不明确、责任不明、观光游成为“购物游”、“非法游”等。业内人士认为,只要游客处理得当,旅游行程中有很多侵权案例是可以避免的。
针对旅游中的各种陷阱,山东蔡皋律师事务所周昌鹏律师认为,消费者必须做到“六个清楚”,才能避开这些陷阱:
要清楚旅行社提供的路线和价格。分解报价,明确收费及相应标准,逐一约定,以免被廉价广告迷惑。二是明确出行时间和交通工具。第三,旅行的食宿水平和标准要明确。第四,旅游购物时要明确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谨慎购物,分清真伪,货比三家,保存好发票。第五,要明确选择什么样的旅行社,签订什么样的旅游合同,注意以书面形式确定一切口头承诺。第六,要明确发生纠纷如何依法维权,权益受到侵害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