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阴影的颜色和形状,获得关于阴影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阴影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和用更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发现的能力。
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漂亮的娃娃。
2.孩子们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玩了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晴天。
活动过程
(1)场景引入,激起孩子探索阴影的兴趣。
老师:你觉得人有阴影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画出来。
(2)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阴影的特征。
1.老师:你的影子是什么?
2.小组实验:教师指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阴影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在娃娃的帮助下,引导孩子观察和比较娃娃和影子的区别。
老师:漂亮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娃娃的影子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娃娃举起了双手。她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3)引导孩子观察和比较自己和影子的区别。
老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4)绘画记录,请幼儿画出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1.老师提醒孩子思考如何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让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告诉他们是哪一部。
3.老师和孩子讨论:身体里的影子在哪里?
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树叶,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
2、通过游戏,加强孩子对树叶的认识,体验游戏的乐趣,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让孩子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重要和困难的活动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树叶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落叶树木和常绿树木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正确区分和记录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
要准备的活动
1,体验准备:上课前,孩子们观察周围的各种树叶。
2.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VCD、碗碟、环卫工人的衣服、扫帚、簸箕、孩子课前做的树叶摆件、记录卡、树叶。
活动过程
开始链接:小朋友安静的坐着,和小朋友一起玩五官的游戏。
基本链接:
首先,以秋枫姐姐赠送的礼物的形式介绍主题,引导孩子认识常绿树木和落叶树木的主要特征。
1,放录音-风。
老师:(上帝的秘密)听,那是什么声音?(风)为什么风这么大?(秋枫修女)
老师:秋枫修女来了!秋枫修女送了一份礼物,从另一扇门出去了。
老师:秋枫修女,你为什么要去?
2.引导幼儿认识落叶树木和常绿树木的主要特征。
(1)了解落叶乔木的特性。
老师:(找礼物),这是什么?打开看一看(展示树叶)
老师和孩子交谈。
老师:你在哪里见过树叶?
小孩子:在街上,在山上...
老师:这段时间你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
小朋友:是黄色的,红色的,在往下掉。
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孩子们:秋天
总结:对了,树的叶子要在秋天变黄变红,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发芽长叶。这种树有一个和落叶树同名的名字。
(2)了解常青树的特性。
(出示另一袋叶子)老师打开让小朋友观察,说出名字。它叫常青树。
总结:像常青树一样,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这种树被称为常青树。
播放课件,帮助孩子区分长绿树和落叶树。
老师:老师做了一个VCD。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看碟,说出树的种类。一边看老师,我们一边用红外线指令。孩子们说常青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在秋天会变黄变红,从树上掉下来。(暂停播放光盘)
第三,对话结束后,带上你课前做的树叶摆件,引导孩子再次分辨并记录。
1.和孩子说话,玩VCD。引导孩子制作挂件,记录落叶树和常青树。
2、幼儿操作:幼儿自己选择饰品,做好记录,老师分别指导。
总结:大家都做得不错。我们应该做有礼貌的孩子。我们要把饰品送给老师和客人,让他们变得漂亮,然后来找肖老师,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
播放VCD,观察落叶飘落的姿势,与老师和孩子交谈。
老师:有风的时候树叶怎么办?(有风时摇摆,空中飞翔,地上盘旋,翻滚...)
老师:风停了吗?(睡在地上),是的,有些叶子是黄的,但是要从树上掉下来。
五、游戏:扫落叶
老师:我们来玩“扫树叶”的游戏,你来玩树叶,好吗?播放风的录音,小朋友玩树叶,用肢体语言表达有风和无风时秋叶的样子。
End session:老师扮成环卫工人,打扫树叶(孩子),走出教室。
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3
活动目标:
1,可以根据天气冷暖增减衣服。
2.懂得保暖,懂得照顾自己。
3.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热豆浆。
2,一个手偶。
3、儿童读物。
活动流程:
首先,木偶戏引出活动。
1,小朋友看老师的布袋戏:天冷,一个小朋友自言自语:“到户外去一会儿就暖和了。”于是孩子在户外跳绳踢毽子。很快他觉得有点热。他脱下外套,拿出手帕擦汗。休息一下,说:“快点穿衣服,不然会着凉的。”最后,他愉快地拜访了他的好朋友家。
2.老师:为什么这个孩子刚才去了户外?当他感到热的时候他做什么?他觉得冷的时候会做什么?
二是天气变了,提醒孩子随时增减衣服。
老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2.老师:我们觉得冷。我们做什么呢让孩子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点衣服,比如手套围巾。)
老师:天气冷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来保暖呢?
第三,让孩子在户外活动结束后,在教室里说说自己的感受。
1,组织孩子做户外活动。老师对户外活动提出了要求和注意事项。
2.老师:你觉得去户外怎么样?
3.老师:如果我们觉得热怎么办?
第四,请孩子喝热豆浆,天气冷了会变暖。
老师:喝了热豆浆后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童书,总结天热天冷的时候怎么办。
老师:看10页的图。孩子们在操场上做什么?活动后你的身体感觉如何?你在哪里看到的?
2.老师:孩子觉得热怎么办?
3.老师:看11页的图。孩子们感觉如何?我能做些什么来变得更暖和?
师生* * *总结:感觉忽冷忽热时,要做好防御和调节措施。
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4
活动目标
1.能辨别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培养表达美的能力。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激发孩子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要和困难的活动
1.重点:激发孩子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注意。
描述:对色彩美的感知是儿童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方面。颜色是直观的,但如果孩子不能有意感受,就会视而不见。所以,激发孩子对周围生活中颜色的关注,比认识几种具体的颜色更重要。当孩子对周围的颜色感兴趣时,就可以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即时知识活动就成了自己的需求。
2.难点:引起孩子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解释:启蒙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为了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活动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对科学现象感兴趣,而不是实验结果。而中学生很难通过活动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要准备的活动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丰富多彩,协调一致。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孩子对周围生活中颜色的关注。
(1)分散观察。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人的眼饰和周围物体中的五颜六色,认识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先让孩子回忆观察到的颜色,老师展示相应的色块,让孩子识别并命名颜色。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和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有什么相同。
2.通过运用色彩的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加熟悉色彩,体验色彩之美,激发对色彩的兴趣。
(1)着色活性。给孩子提供各种需要画的画,比如树、水果、花等。,并让孩子给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这些颜色与物体的原始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让孩子给空白的玩具、衣服、树叶涂上颜色,鼓励他们自己搭配颜色。活动结束后,组织孩子们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谈论他们最喜欢哪种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孩子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配色活动。让孩子自由探索,尝试颜料,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小朋友讨论交流配色的经验,说说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孩子发现色彩搭配的结果丰富多变,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孩子通过制作和玩五颜六色的风轮来制造悬念和好奇心。
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第五章
活动目标
1.探索“水中宝宝”的各种方法,引导孩子多动脑,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孩子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通过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和强度。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眼前”,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交流的兴趣。
要准备的活动
1.瓷盘、蜡烛、大玻璃杯、彩水、小弹珠、戒指、耳环、打火机等。
2.镊子、夹子、勺子、叉子、筷子等。
3.狐狸有一个木偶,一台录音机和一盘磁带。
活动过程
1.玩洋娃娃,激发孩子的兴趣。
老师:“我是狐狸阿姨,你看我多漂亮!”我是世界上最傲慢的狐狸,因为我有许多戒指,耳环和其他珠宝和珍宝。唉,但是现在我很难过。因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地上到处都是水。我刚才走路不小心,把我的许多宝贝掉到了水里。我到处都找不到他们。孩子们:你能帮我找到他们吗?"
2.出示盘子,让孩子观察瓷盘里有什么(中间有一根立着的蜡烛和蓝色的水)。老师:“狐狸阿姨的宝贝都在水里。孩子们,做点什么来帮助狐狸阿姨把他们弄出来。”?但是(强调)手是不允许接触水的。“孩子们互相讨论,讨论解决方案。
3.展示探索解决方案的工具。老师:“孩子们很聪明,想了这么多好办法。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工具。他们叫什么名字?”(叉子,勺子。夹子、筷子等。)让孩子试试,用什么样的工具(提醒孩子不要打翻蜡烛)。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行为。请给一些孩子展示他们自己寻找宝藏的方法,并告诉他们谁的方法。
4.展示一个大玻璃,引导孩子感受科学实验的奇妙。老师:“孩子真能干,想出了很多办法。”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宝宝被捞出来了呢?”孩子们讨论了一会儿。老师:“老师也想出了一个主意。你会帮助老师尝试这个想法吗?”老师点燃蜡烛,轻轻地把玻璃盖在燃烧的蜡烛上。)让孩子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蜡烛慢慢熄灭,有色的水进入杯子,盘子里的水逐渐干涸。这时候宝宝就能看清楚了,小“珍珠”也能用手取出来。让孩子再操作一遍,让他们仔细观察火是如何熄灭的,水是如何进入杯子的。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完成实验,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5.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老师:“太神奇了。水怎么会像变魔术一样刚好进到杯子里呢?”孩子想知道为什么吗?(杨:对。)老师也想知道。这样吧,今天,你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做实验,找出答案;下次实验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好吗?”(少年:好。)
6.做节奏“转身想”。老师:“狐狸阿姨今天好开心。她丢失的珠宝和珍宝被聪明能干的孩子们找到了。现在,请把钓上来的婴儿交给狐狸阿姨。”然后随着音乐和狐狸阿姨,做“边走边想”的节奏,结束活动。
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6
一、研究背景:
教研组将继续学习纲要精神,加强教研组的范式管理,以有效教学为出发点,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坚持在学前科学教育研究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策略,强化教研活动的过程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研究中,我们将以教学活动为基点,围绕不同年龄段的科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基本素养和技能;重视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并注重教研活动过程中成果的收集和推广。
二、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幼儿园科学场
2.活动目标: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本学科的活动目标和指导要求。
(2)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一份优秀的科学教案,并应用于教学中。
(3)重视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与幼儿学习的关系,探索开发幼儿思维的有效途径,使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活动时间:_ _年165438+10月7日。
4.地点:多媒体室
5.活动主持人:张博
6.参与者: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讨论内容:
1,科学活动“趣味报”现场观摩。
2、科学活动的目标、教育要求。
3.组织科学活动。
四、活动流程:
1.通过理论学习巩固科学领域的目标和教育要求。
2.各年级组教师以报纸为主要材料,探索出一套优秀的科学教案。
3.分三组讨论。
(1)教师在组织和指导科学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
(2)探索促进儿童自主探究的有效指导策略。
与儿童科学活动设计方案相关的文章;
★科学领域幼儿园活动五大策划方案
★选取5个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实例。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计划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科学领域幼儿园活动五大策划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中整理的5篇文章摘要。
★儿童科学领域的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大班五大科学活动计划
★儿童科学活动五大实施方案。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e 26bd 5672 b6d 818 dbb 400 FFE 9620 c 502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