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的情境创作艺术
一,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参与
在谈到儿童绘画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由外界事物激发的。”因此,活动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由吸引变为喜爱。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参与活动,往往会退缩。这时候情境教学就能发挥优势,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绘画。“画篱笆”是我在一节小课的最后一节课设计的一个画直线的活动。活动开始时,老师和孩子们以母鸡和小鸡的角色进入,他们一起玩寻找食物的快乐游戏。突然,他们被一只狐狸袭击了,母鸡试图保护小鸡。之后,母鸡建议我们在房子周围画一个“栅栏”,这样狐狸就不会进来了。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们用各种粉笔开始了“保卫家园”的“工作”。狐狸又出现了。他转过栅栏说:“我想找个缝隙大的地方进去。”其实这是对孩子绘画效果的一个测试,然后再辅以“栅栏”,让孩子掌握画直线的要领。最后,狐狸生气了,小鸡又开心地玩耍了。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掌握画直线的方法,同时也减轻了孩子们在画纸上的操作压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贯穿,提高绘画技巧
我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抓住了最佳的兴趣点,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把孩子喜欢的故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故事让孩子掌握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棉签画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绘画方式。如何让单调的棉签画变得与众不同?我设计了《画落叶》让小班小朋友借助故事画棉签。先是引入“落叶”的故事让孩子感受秋天植物的变化,然后我找来各种各样的落叶让孩子观察,在叶子上找到叶脉和虫眼。然后给孩子们提供了带颜料的棉签,让他们在画好的树叶地板上加画,孩子们很喜欢。另外,中班的孩子在学习颜色变化时,感知到三原色成对混合后会变成另一种颜色。我再一次用《白雪公主》这个经典童话,让孩子们在爱的驱动下,用手去感受颜色的变化,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角色游戏丰富了创造性想象
游戏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无论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角色游戏更有益,更适合他们。在大班的第一节,孩子们想画一栋房子。我以森林为活动的意境,让孩子们玩各种小动物。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走了他们所有的房子。我们能做什么?让孩子们设计一个适合他们角色的房子。这个活动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还讲了很多自己房子的特点和特殊用途的故事,真的很意外。
第四,不同的材料激发学习欲望
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工具、特殊材料和表现手法,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如画吹活动,非常适合中大班小朋友。先选择一张不容易吸收太多水分的光面纸或月历纸,然后用刷子将准备好的颜色蘸到纸上,用嘴吹。适合小班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压纹。蘸积木,切黄瓜,青椒,莲藕,青菜根等。呈糊状,印在纸上形成花朵。然后将黄瓜的切面蘸上绿色颜料压印,画出叶子,再画出茎干,就出现了美丽的花草。此外,建筑物和机器人可以被印上积木。
第五,儿童画的语言使活动充满童趣。
在课堂上,面对不成熟的面孔,老师要用最好的声音和孩子说话,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那么,孩子当然会对童趣的语言感兴趣,从而非常愉快地进入活动。比如《美丽的小花》课上,小朋友们涂颜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涂的不均匀,有的地方是空的,我就用讲故事的语言跟他说:“你给小花画的衣服怎么破了?”下雨的时候好冷啊!”孩子马上补好了小华的衣服。另一个孩子不小心刮花了纸。他告诉老师:“我小心弄坏了小花裙。”“没关系,老师会修的。“一个小朋友刚画了一朵小花,不想画,我就问:“咦,这朵小花怎么自己在这里?他连个朋友都没有。帮他找个朋友。”孩子立刻开始使用刷子。所以老师要用童稚的语言与孩子交流,给予绘画指导。这样,不仅孩子对这门课感兴趣,知识也会更容易、更牢固,从而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儿童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兴趣和创造意识的启蒙。我们让孩子自己画画,实际上是在解放孩子的创造力,鼓励孩子自由想象和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畸形、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喝彩,让孩子为他们求异、敢画的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兴趣,我就能画出最好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