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音乐以及发烧音响的鉴别

 据我的了解,很多人都是用电脑的音响系统来听音乐的,对于经典的发烧音乐想要很好的欣赏到,单靠电脑音箱是做不到的,毕竟音源经过电脑压缩解码后无法完全复原原有音质,我在学习中整理了一些发烧音乐以及发烧音响的鉴别,供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一)无损音乐格式的分类:

 在音频压缩领域,有两种压缩方式,分别是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我们常见到的MP3、WMA、OGG被称为有损压缩,有损压缩顾名思义就是降低音频采样频率与比特率,输出的音频文件会比原文件小。

 另一种音频压缩被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能够在100%保存原文件的所有数据的前提下,将音频文件的体积压缩的更小,而将压缩后的音频文件还原后,能够实现与原文件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码率。目前无损压缩格式有APE、FLAC、WAV而常见的。下面就针对这两种无损压缩格式进行一下对比:

 FLAC是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的简称,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无损压缩格式,名气不在APE之下!该格式的源码完全开放,而且兼容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它的编码算法相当成熟,已经通过了严格的测试,当在编码损坏时依然能正常播放。另外,该格式是最先得到广泛硬件支持的无损格式,世界知名数码产品如:Rio公司的硬盘随身听Karma,建伍的车载音响MusicKeg以及PhatBox公司的数码播放机都能支持FLAC格式。

 APE是Monkeys Audio,这个程式压缩WAV音讯所产生的格式,经压缩后的APE档案,大小要比原WAV小约一半左右,但是此压缩方法并非破坏性压缩,如果将此APE档案解压缩还原,所得到的WAV档与原始的WAV档大小完全相同,所以APE又被称为无损音频压缩格式。

 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件,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广泛支持。WAV格式支持许多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采用44、1kHz的采样频率,16位量化位数,因此WAV的音质与CD相差无几,但WAV格式对存储空间需求太大不便于交流和传播。

 (二)我们了解清楚什么是无损音乐之后,下面就谈谈如何欣赏音乐:

 我们听音乐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高音、中音、低音,〔其实和绘画道理一样:亮面、灰面、暗面,一幅作品需要三大面才会有立体感〕。很多人都会说这个谁都知道,但是如何去区分,定位这些音阶呢?对微小的声音,只要响度稍有增加,人耳即可感觉到,但是当声音响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即使再有较大增加人耳的感觉却无明显的变化。

 通常把可听声按倍频关系分三份来确定高、 中、 低音,即:低音频段20HZ—160HZ;中音频段160HZ—2kHZ;高音频段2000HZ—20000KHZ。低音频段:玩发烧音响的人常说一句话,低音是一首音乐的灵魂!

 好的音响放出来的音乐中,低音紧凑、精确,结实而又干净(代表性的乐器:鼓,大提琴等)。 中音频段:这个频段是人耳最喜欢的频段,在音乐中要甜美、细腻、自然,我们人说话的声音就是在这个频段范围之内的,只是女性的频段比较男性稍高一点,所以男人比较喜欢听女人说话,女人也就话比较多(代表性的乐器:号,吉他等)。 高音频段:如果说低音是一首音乐的灵魂,那么高音就是这首音乐的精髓,高音听起来要清澈、甜美、圆润流畅(代表性乐器:小提琴,笛等) 。

 例如:蔡琴的《渡口》,大家可以仔细品味里面的高、中、低音感觉。首先,低音鼓两轻一重非常的饱满有力,吉他的声音清脆、流畅,蔡琴的声音富有磁性,中音非常的柔和,吉他和木鱼的声音作为伴奏十分有节奏感。间穿插了一段小提琴的声音,演奏手法非常细腻,富有质感,几种乐器和蔡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把一对恋人即将离别时的无奈凄美的境界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HI—FI的要素

 1、音质。“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做声音的品质?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型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音质是指声音的内在品质,而音色我们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形象。

 2、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音质(TONE 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的说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硬。就像布料一样,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期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

 3、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这个项目很容易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分成三段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因此很早以前有人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

 4、音场表现。“音场”到底是什么?在美国,“Sound Field”与“Sound Stage”是二个名词。“Sound Field”整个声音充塞的空间;“Sound Stage”特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在中国,我们所谓的“音场”其实是指“Sound Stage”;至于“Sound Field”,我们早已用另外一个名词代替,那就是“空间感”。因此,当我们提到“音场的形状”时,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乐团排列形状。

 对于音场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聆听:一、音场的位置;二、音场的宽度;三、音场的深度。

 5、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最终,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像真的。

 6、透明感。透明感几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唱片、器材听起来澄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般,只要是有一定发烧经验的人就有这种感觉。透明感对于发烧友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透明感不佳的话,连带也会影响对其余各项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

 7、层次感。层次感很容易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电视而言,深灰与黑能够分辨出来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更甚者,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最好的层次感。

 8、定位感。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位置“定在那里”。聚集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录音时各个环节处理不好也会导致定位的漂移;甚至在我们聆听空间中,直接音与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也会导致定位不准。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或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要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9、活生感。所谓活生感可以说是瞬时反应、速度感、强弱对比的另一面。它让您听起音乐来很活泼,不会死气沉沉的。这是音乐好听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好像一个卓越的指挥家能把音乐指挥得充满生气;而蹩脚的指挥往往将音乐弄得死气沉沉的,这就是音乐的活生感。

 10、结像力与形体感。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现出立体感的能力。很多发烧友往往把此归入(形体感)之中,但我们认为用结像力与形体感能够更加具体。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体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

 11、解析力。这个名词最容易懂,玩过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细节再生与层次感。

 12、速度感与瞬时反应。其实,速度感就是指瞬时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老外通常会将这项,说成是反应而不说速度感。对于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瞬时反应更容易了解。基本上,这二个名词都是指器材各项反应的快慢。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释了。

 13、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强弱对比也可以说是老外所说的动态对比,也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14、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什么样的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才算合理?理想主义者认为应该按实际乐团大小比例缩小放入家中聆听室。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当钢琴与小提琴在演奏奏鸣曲时,钢琴的形体不知道要超过小提琴多少倍。如果在录音时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钢琴淹没。正确的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缩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乐要求作大小比例。乐器如此,人声亦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DJ音乐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只听到很强的节奏,却人声很小,感觉不好听。

 15、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我们在此说的并不是音质的那个质感,而是乐器演奏、打击接触那一刹那动作所发生的质感。因此,当我们在说:“小提琴的擦弦质感很好”,就意谓着“它录得很像小提琴”。至于“空气感”又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说吹气的感觉。说得更清楚些,“空气感”是声波振动的感觉。所谓的质感也就是指“传真度”,大部分是“接触”后刹那的感觉。

 16、细节再生。细节大概是泛指乐器的细节、堂音的细微再生与录音空间中所有的杂音。一件音响器材细节再生的多寡很容易经由AB Test比较出来。为什么有些器材所再生的细节较多呢?我们认为这与低失真、高讯噪比、高灵敏度、解析力、透明感等都有关。细节少的器材听起来平板又乏味;细节多的器材听起来趣味盎然。

 17、空间感。我们常常说如果一套音响系统(包括器材、唱片与空间)能够“使音场浮出来”,那么它一定也“可以看到”空间感。请注意,是“看到”而非“听到”,真正表现好的音场与空间感绝对是可以“看到”的,而非仅“听到”而已。什么是空间感?那就是录音场所的三度空间实体大小。要能够将空间感完全表现出来,绝佳的细节再生是绝对需要的,尤其是“堂音”的再生。

 18、整体平衡性。任何唱片和音响器材都应该像在指挥在控制乐团一样,应该求得一个整体的平衡性。这就好比一个乐团中,人人皆是独奏的高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出风头,不听指挥的诠释,这样一来虽然个别演奏水准高,但是乐团的整体平衡性一定很差,这样就不是一个好乐团。关于这项,我们无法用尺度去度量出来,要分辨整体平衡性就像多听音乐会才能分辨乐团好坏一样,只有靠自己丰富的聆听经验来判断了。

 19、器材个性。唱片、音响器材都和人一般,有着自己的个性,有些听起来像绅士,有些像火爆浪子;有些温柔得像淑女,有些又热情得像卡门;由于个性不同,因此,在搭配上也就必须如婚姻大事一样,慎重其事。二件火爆脾气的器材配在一起,一定让您难以消受。反之,二件温吞水、慢郎中配在一起也要急死您。所以,器材个性的认知绝对是必要的。

 20、器材搭配。正如前面所讲,每一张唱片、每一件器材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当的器材搭配往往比器材本身的好坏影响更大。不仅是一般发烧友,就是连一些专家也经常会因为不当的搭配而误解了器材本身的真正能力,这是很遗憾的事。所以在配置器材的时候,必须根据器材的音乐表现特点进行合理化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