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姆·罗宾斯的职业生涯。
爱情舞蹈
虽然罗宾斯在纽约大学读书时的专业是化学,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舞蹈的热爱和琢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舞蹈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他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每一个机会,积极参加与舞蹈相关的课外活动。学习期间,他多次参加一些小型音乐剧的排练和演出,并在剧中担任群舞演员,为日后的编导和舞蹈指导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从一开始,罗宾斯就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而执着的认识。就这样,大学毕业时,他没有成为化学家,而是靠自己的力量进入了美国芭蕾舞剧院,而此时他才22岁。
成为独奏者
罗宾斯很快在芭蕾舞剧院站稳了脚跟,并很快从群舞演员上升为独舞演员。许多资深舞者认为这个年轻人前途无量。然而,罗宾斯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他希望自己的想法能通过自己对音乐和作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引导,展现在舞台上。正是这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将罗杰斯一步步推向音乐剧。可以说,罗宾斯百老汇生涯的开始是非常顺利和幸运的。他在1944《On the Town》中第一次以舞蹈设计师的身份出场获得了不错的评价。这部作品由乔治·艾博特执导,年轻的伯恩斯坦作曲。它的蓝图是伯恩斯坦和罗宾斯前年为美国芭蕾舞剧院创作的芭蕾舞剧《花式自由幻想》。有了上次的合作经验,两个人配合的非常默契。在两位想象力丰富的年轻人和经验丰富的阿博特的精心创作下,这部作品成为了典型的百老汇制作:既有爆笑的情节,又有抒情、浪漫、细腻的情感描写;伯恩斯坦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罗宾斯引入的火辣踢踏舞场景相得益彰,首场演出成功,连续演出463场。
参与音乐剧
罗宾斯第一次踏足音乐剧就取得如此理想的成绩,是对他极大的鼓励。在音乐编导领域,他觉得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加得心应手。《金城之春》是罗宾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从那以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音乐剧的编舞上。
在接下来近15年的时间里,罗宾斯基本上都是和阿博特合作,为他的很多作品设计和编导舞蹈,比如《高帮鞋》和《叫我夫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高跟鞋》1947在百老汇首演,实现了727场的连续演出。在创作上,阿博特给了这个年轻人足够的力量,培养这个后起之秀来继承他的衣钵。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小故事中看出:《高跟鞋》的作曲者是朱尔·斯泰因。与年轻的罗宾斯相比,斯汀已经小有名气。在完成了全剧的框架和一些主要的歌曲创作后,斯汀把一些他认为对钢琴家来说不重要的舞曲创作交给了他。但罗宾斯发现后,坚持让斯汀独自完成舞曲,因为他认为舞曲也是整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作曲家自己才能做到,以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
强迫别人写舞曲
Stine一开始并没有太注意这个年轻人。他只是说,你想要舞曲,那就去伯恩斯坦!谁知罗宾斯根本不买他的帐,只是冷冷地告诉斯汀他想要的舞曲种类和数量。并告诉作曲家,如果他真的写不出来,就要把他关在作坊里,直到他写出来。面对如此执拗的编导,斯汀不得不屈服,亲自完成了这部作品的舞曲创作,这在当时的创作界并不多见,因为更多的是由钢琴家直接完成。但正是因为罗宾斯的坚持,斯汀写出了著名的芭蕾舞剧《拱心石·科普斯芭蕾》。此后,罗宾斯多次用这种方法从斯汀那里“压榨”出许多优美的歌曲。比如他后期的《吉普赛》、《滑稽女郎》、《钟声激越》中很多优秀的舞曲都是在罗宾斯的“胁迫”下产生的。[引自百老汇音乐剧,作者马丁·戈特弗里德/,纽约出版社,1980版,P102。]
在艺术上,罗宾斯的要求总是很苛刻。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如果他认为演员的表演不符合他的要求,他会一直要求排练。他的刻薄之词经常让一些演员暗自落泪,所以他成了剧团里“不受欢迎”的人,但这更多局限于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很少有人因为这个原因把他当成敌人。
独自创作
为了让罗宾斯以后独立写作,阿博特在1954的睡衣游戏中安排罗宾斯担任执行导演。但是罗宾斯很久以前就证明了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舞蹈设计师。1950《呼唤我的小姐》彩排时,有一段对位法二重唱《你只是在恋爱》需要舞台设计。对于如何布置这个场景有许多不同的意见。这时,罗宾斯找到了导演欧文·柏林。他认为自己对这首歌的把握非常准确,不需要像大多数人坚持的那样为它设计复杂的道具和布景,也不需要特别的灯光、服装甚至舞蹈,只要演员在舞台上用心演唱就可以了。【同上。柏林当时被这个建议惊呆了,但罗宾斯仍然坚持,不要用其他任何东西来干扰这首歌的演绎,简单就是美。柏林顶住压力,接受了这个离奇的想法。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方式是多么正确:演出过程中,观众的掌声一次次打断了演出,这个年轻人自信倔强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柏林等人的脑海里。此后,罗宾斯证明了自己可以独立执导一部作品。
独立编舞
罗宾斯在1954中也尝试过导演和独立编舞小飞侠。这部剧有好几个版本,罗宾斯和朱莉·斯汀的合作在上映前只持续了152场。但是这个挫折并没有吓倒罗宾斯。1956年,罗宾斯独立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戏《铃儿响叮当》。这是一部比较传统的作品,罗宾斯仍然按照他从阿博特那里学来的方式来安排剧情和歌舞。为了避免成为一个以舞蹈为主的导演,他和舞蹈演员讨论舞台上的形体表演,和声乐演唱者单独讨论歌曲和配乐的编排。在这部作品中,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舞蹈设计师鲍勃·弗斯(Bob Firth)合作,对剧中舞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向观众和同事们展示了自己的才华。《铃儿响叮当》这部剧也连续上演了924场,对于第一次执导的罗宾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他与Bob Firth的编舞尤其吸引了专业人士的注意,让他们关注音乐剧中的舞蹈。作为对罗宾斯工作的肯定,他和鲍勃·弗斯获得了11托尼奖最佳编舞奖的提名。虽然他们最终没有获奖,但这对罗宾斯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荣誉,而他在这部作品中的尝试也为他接下来的成功之作《西区故事》奠定了基础。
首映“西区故事”
《西区故事》9月26日首播,1957,已经取得了732场的连胜,不仅是现在,在当时也是很普通的。时至今日,这部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杰作,罗宾斯在这部作品中的舞蹈设计被视为音乐剧舞台艺术的经典,罗宾斯的地位也凭借这部作品得以确立。
在《西区故事》中,罗宾斯是一位前所未有的作家、编舞家和导演。这部贯穿自由主义的剧,情节非常自然。虽然它的音乐只有传统作品的一半长度,在解释背景方面略显不足,但罗宾斯设计的舞蹈却成为了该剧最大的看点,也成为了后人和剧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毫不夸张地说,罗宾斯通过《西区故事》为音乐舞台上的舞蹈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也成为百老汇音乐剧发展的里程碑。
《西区故事》中的舞蹈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舞蹈场面宏大,催人奋进,而是因为很多舞蹈在罗宾斯的巧妙编排下,显得如此合理有序。从古巴黑人热情的曼波舞到庄严的芭蕾,再到街头少年摩拳擦掌的踢踏舞,每个角色做出的每一个舞蹈动作看起来都恰到好处,这不能不归功于罗宾斯的天才创造。通过舞蹈的衔接,这部作品不会是音乐和歌舞的简单结合,而是自始至终完整流畅,是真正的音乐剧。
尽管百老汇的另一部代表作《音乐家》在一定程度上抢了《西区故事》的风头,但罗宾斯在这部剧中的非凡表现还是得到了充分肯定。他击败其他提名人,一举获得托尼奖最佳舞蹈编导奖,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西区故事》是百老汇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编舞是最美的风景,一直被认为是音乐舞蹈编舞的最高典范之一。凭借这部作品,罗宾斯成为了百老汇舞的领军人物。
玫瑰舞后
但是罗宾斯的《玫瑰舞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虽然也是极为成功的经典制作,但似乎与罗宾斯的上一部代表作关系不大。这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音乐和剧本在剧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舞蹈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和《西区故事》相比,该剧的创作团队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越来越成熟的桑德海姆继续写戏剧诗,劳伦斯负责剧本,只有斯汀代替多才多艺的伯恩斯坦作曲,但斯汀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就像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老兵。那么为什么这部作品和上一部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其实这部作品根本不符合罗宾斯的初衷。这部作品5月21,1959首映的时候,他对劳伦斯说:“这是你的作品,这是一部剧本音乐剧”。罗宾斯想把它排练成类似于早期音乐剧的歌舞杂耍。通过运用戏法、杂技动作,甚至夸张的模仿动物动作的舞蹈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舞蹈创意。但他的想法遭到了创作团队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虽然很有创意,但并不实用,同时还要考虑作品出来后的市场反应。在各方面的压力下,罗宾斯不得不让步,把一部可能被重新定义为综艺节目的作品拍成了芭蕾舞剧。所以,虽然《玫瑰女王》最终获得了成功,甚至和《西区故事》一起成为了罗宾斯的又一部代表作,但对于罗宾斯本人和音乐剧的发展来说,仍然是一个遗憾。
《玫瑰舞后》的另一个亮点是罗宾斯大胆起用了年轻的艾索尔·摩曼。那时候,莫曼还是众星云集的百老汇的大三学生,尽管他已经崭露头角。罗宾斯看到了她的潜力和才华,任命她为该剧女主角,并为她量身定制和编排了许多曲目,其中许多曲目成为了后来的经典。而莫曼也辜负了罗宾斯的信任。她以出色的唱功和非凡的舞台魅力征服了观众,并从《玫瑰舞后》开始风靡全百老汇。
为了荣耀
五年后的1964年,罗宾斯迎来了艺术生涯和人生最辉煌的高潮。他的另一部杰作《屋顶上的提琴》于同年9月22日在百老汇首演。虽然他并没有完全解决百老汇音乐剧所面临的问题——剧本更适合作为话剧而不是音乐剧,但他在这部作品中将音乐和舞蹈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创新可以说是对传统图书音乐剧的巨大挑战。可以说,没有《屋顶上的提琴手》,就没有后来的《旅馆》、《老友记》、《丽芙秀》、《歌舞线上》等概念音乐剧。
《屋顶上的提琴手》从一开始就开启了它惊人的成功之旅,它在百老汇创下了3242场演出的纪录!罗宾斯也凭借在这部作品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19托尼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舞蹈编导奖。
《屋顶上的提琴手》可以说是对音乐剧的一次全面解读和展示,证明了在音乐剧的舞台上,通俗性和艺术性可以完美结合,达到真正的雅俗共赏。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团队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但没有人能挑战罗宾斯的权威。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整个工作。
在这部作品中,罗宾斯将故事置于俄罗斯对犹太人的迫害背景中,Anatevka村平静的生活节奏被打破,古老的Tevi一家最终被迫背井离乡。这种安排使该剧成为继《西区故事》之后又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舞台佳作。它通过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犹太人的命运和不幸,对不公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在这部作品中,罗宾斯展示了他对犹太文化的渊博知识和精通,这使得这部作品成为犹太历史和精神的颂歌。为了更好地反映犹太民族的原始文化,罗宾斯多次深入美国犹太人居住区,甚至去俄罗斯观察生活。排练开始前,他对俄罗斯人和犹太人的习俗了如指掌。这样在排练的时候,他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罗宾斯在他的舞蹈中充分保留了哈西德犹太教的习俗和礼仪,他的情节安排、舞台设置,甚至婚礼仪式、宗教祭祀和演员服装都严格遵循。在剧中,罗宾斯充分融合了这两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素材和语汇。剧中的舞蹈场景处处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如活泼的俄罗斯民间舞蹈、风味十足的犹太婚礼瓶舞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罗宾斯并不是简单的照搬。他紧密结合民族文化的当代特征,使得剧中的舞蹈片段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创建一个音乐实验室
尽管后来罗宾斯帮助修改了《滑稽女孩》并执导了另外两部不成功的作品《勇气之母》和《办公室》,但《屋顶上的提琴手》被普遍认为是他在百老汇的绝唱。《豪斯医生》大获成功后,罗宾斯离开了百老汇音乐舞台,并首先接受了美国国家捐赠中心30万美元的捐赠,建立了他的美国音乐实验室。然而,两年多过去了,他的实验室里除了例外和规则的改编,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之后,罗宾斯重返古典芭蕾的世界,在纽约芭蕾舞团担任编舞,并与当时著名的舞蹈家乔治·巴兰钦合作芭蕾舞创作。就这样,从古典舞中成长起来的罗宾斯,成名后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舞台。
就像罗宾斯继承了阿博特的衣钵一样,在罗宾斯从百老汇退役后,普林斯和鲍勃·弗斯挑起了现实主义和概念剧的大旗,将音乐剧推向了导演时代。
可以说,罗宾斯的创作经历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剧的内容,有力地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很多后来者对罗宾斯的解读是崇敬的。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舞蹈与音乐剧的关系才如此紧密,舞蹈在音乐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手段。
经典作品的融合
在人们的呼吁和支持下,杰罗姆·罗宾斯的百老汇,一场融合了20多年罗宾斯作品精彩片段的晚会,于2月26日在纽约上演,1989。这部作品由罗宾斯音乐剧中著名的舞蹈片段和场景组成。再现了音乐舞蹈艺术从40年代到60年代的发展历程,这对于罗宾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肯定,为他的百老汇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