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苏德装甲战术是红色警戒游戏中的“无脑坦克海”吗?
根据古德里安的理论,装甲部队的任务是快速突破敌人的防线,以最快的速度向敌后纵深发展,攻击敌后的后勤基地和指挥中心,尽可能制造混乱,从而导致对方防线的崩溃。
根据这一理论,德国装甲集团军(一般包括3个装甲师和1000辆坦克)必须部署在前线。这些精英完成突破、切入、分割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战术空军在一线派驻了联络官,与装甲师总部合作,直接召唤俯冲轰炸机进行火力压制。
根据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纵深突击是多兵种合成作战。只有缓慢的部队(步兵)才能打开敌人防线的缺口,然后第一装甲部队(坦克旅,43年60辆坦克)才能投入作战。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扩大差距,当差距达到20km时,就可以投入坦克军(43年700辆坦克)。坦克集团军的任务是进行战略冲击,包围敌人的重群。苏军非常重视炮兵,独立炮兵师直接隶属于集团军,可以有效支援步兵部队的进攻。二战中,苏军反攻发动前,往往可以在预定攻击区域集中数倍于德军的炮兵优势。
德军的战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欧洲各国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将坦克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德国人把坦克凝聚成铁拳。这支高素质的军队往往能以少胜多。最夸张的时候,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分散在400公里长的战线上,抵抗着法军的反击。但必须指出的是,二战前半段,他们的敌人普遍缺乏反坦克武器,即使有也是37mm以下火力的高射炮。43年后,反坦克武器大规模装备步兵部队,对装甲矛头的杀伤力越来越大,以至于装甲师在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后被严重削弱,进攻势头大减(库尔斯克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苏联的战术说起来也不好听,就是人海战术用来消耗对方的防御阵地,大量训练不足的步兵师作为矛头。往往在形成突破的时候,进攻的步兵师基本上已经疲惫不堪了。
这个时候再重新投入坦克旅作为战术突击,深入啃掉钉子,为加入坦克军做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