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大茶壶,小茶杯》蕴含反思。
活动设计
小班用肢体表达东西很有意思,这样做的时候会记得更深!所以我把这个活动设计成综合类,有实验让孩子观察,有动作表演,让孩子边做动作边学,了解泡茶的过程,学会礼貌用语接待客人,愿意用肢体动作展示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这样孩子的参与热情才会高。
活动目标
1,了解泡茶的流程,学会用礼貌的语言接待客人。
2、愿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能够大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够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要准备的活动
水壶、茶碟、茶壶、茶杯、茶叶等泡茶用具。
活动重点
了解茶具。
活动难度
用肢体动作来表达物体的特征。
活动过程
第一,熟悉泡茶工具。
老师:出示茶壶,说:“孩子们,快来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总结一下茶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茶壶。
1.观察茶壶和茶杯的外观特征。
老师:(茶壶)分别观察壶身(鼓鼓的,圆圆的,大的),壶盖(像帽子一样),壶柄(弯曲的,供人抓握),壶嘴(尖尖的,上翘的)。请幼儿参与小组活动,用肢体动作展示茶壶的各个部分。茶壶是用来做什么的?(泡茶)
(拿起茶杯)这是什么?(茶杯)长什么样?(圆嘴大肚有的带把有的不带把)
请孩子参与用肢体动作表演茶杯。茶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喝茶)
2.引导孩子观察和比较茶壶和茶杯学派。
茶壶和茶杯是好朋友。我们来比较一下谁更老,谁更优秀。
3.总结:今天老师还带了茶水和开水。我们一起泡茶吧。
第二,演示泡茶的过程。
老师:请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你知道如何泡茶吗?(儿童单独回答)
老师按照放洗茶泡茶的程序泡茶,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老师:“先把茶叶放进茶壶里,然后倒入水,盖上盖子,摇一摇,洗一洗,然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为什么要洗茶?因为第一次灌进去的水是苦的,所以要倒掉。第二次放入水中,浸泡后再饮用。这叫泡茶。”
(请小朋友说说泡茶的过程。随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远离热水。)
第三,鼓励孩子用动作表达茶壶茶杯。
1,模仿大茶壶小茶杯。
老师:泡茶要2-3分钟。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大茶壶,看看哪个孩子变得最漂亮。数到三,一,二,三,老师变成一个大茶壶。鼓励孩子,注意孩子和观察孩子的区别。一,二,三,换一个茶杯。茶壶是怎么把茶倒进茶杯的?先来看看吧!
2.教师倒茶,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倒水的动作。
在倒茶的时候,老师提醒孩子们,倒茶的时候,壶嘴要靠近茶杯再倒茶,否则离远了水就可能洒到外面。这里还有一首好听的童谣,我边说边倒茶。(大茶壶,尖尖的嘴,看见一个小茶杯,弯下腰,哼了一声,倒了一杯水。)
鼓励孩子用肢体表达茶壶的倒水动作。(弯腰就是倒水)
3.请老师品茶。
老师:拿起茶杯闻闻。好香啊!我们一起请客串老师喝茶吧!
老师端着茶来到客串老师面前,让孩子们一起说“请喝茶”。
总结:刚才给客人送茶的时候说了什么?请喝茶!嘉宾老师怎么说?(谢谢!所以,招待客人要说“请”,别人招待我们要说“谢谢”。这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第四,玩“大茶壶小茶杯”游戏。
“刚才,我们都用身体展示了茶壶和茶杯。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好朋友。我们还让两个孩子玩茶壶和茶杯。快来找一对好朋友。”老师让两个孩子表演,一个玩茶壶,另一个玩茶杯。孩子们一起聊儿歌,一起看表演;(这里提醒小朋友进行情景表演时,记得渗透礼貌用语。)之后,请孩子们分别扮演茶壶和茶杯的角色(寻找他们的好朋友),表演一边喝茶一边说童谣的过程,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角色互换,反复玩游戏。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了泡茶,还学了一些优美的儿歌。请回家和父母一起玩“大茶壶,小茶杯”的游戏。来和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映: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作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融入活动中,顺应童心,倾听意见,潜移默化地引领,从“教师教学”转变为“学前学习”,让孩子多维度地与同伴和老师互动,给孩子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给孩子自由创造的机会,给孩子自我欣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