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魔术流派

18世纪末,西方魔术开始传入中国。magic是英语MAGIC的意译。根据其词源,希腊语的意思是古代波斯僧侣。魔法通常分为白魔法和黑魔法,黑魔法依靠的是恶魔的魔法。可见,魔法和宗教是息息相关的。

中文单词“magic”是梵文单词“magic”的缩写。《正字通鬼部》在典籍翻译中引用:“古以‘石’为‘磨’,梁武帝由鬼变。”宗教认为魔法可以扰乱身心,破坏美好的事物。

把英文magic翻译成MAGIC是非常恰当的。魔法的本义是迷惑巫术。作为一门艺术,可以解释为神奇的艺术,这与魔术在中国的本义是一致的。但是从定义上来说,魔法和幻觉之间有细微的区别。“魔术”这个词是就它对观众的影响而言的;迷人的人,而“幻想”空间就其艺术特点而言:大方多变。从用词方面来说“魔术”更准确,所以有些演员还是用“魔术”这个名字,但是常规的魔术名字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现代魔术在中国兴起后,与中国传统魔术融合,经老一辈艺术家再创造,逐渐形成南北两大流派。类似于京剧中的祁派和,虽然是同一个艺术表演,但又各有特色。各流派的差异体现在表演形式和舞台形象上。

北派的表演形式是一个人当主角,一个人当助手,即固定一个人做作品,一个人测作品(也有两个助手)。男主角表演时,配角必须密切配合男主角的动作,如撑、抱、扶、拉、推、送。同时,配角也要和主角对话,两人一问一答,呼应声音,脸上做出悲、喜、惊、怒的表情,动作幽默,类似相声演员。

表演。一些重要的秘密往往掌握在配角手中。虽然名义上是配角,但实际上在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有“三分使人生七分”的说法。

南派演员表演时,也是一个人演主角,两到几个人演配角。有些巨型魔术团队有四到七八个人分别在前台和后台工作。演出前,舞台上所有的表演者出现在八字形分站的左右两侧。当主角出场时,左右演员立即退入侧幕,注意主角的动作。表演者根据表演的需要,从两侧及时、恰当地相互配合,以逆行的方式接受拉、握、推。每个节目结束后,你会立即退休,等到下一个节日开始,再出去工作。整个演出过程,就像哑剧一样,只是一个又一个节日的连续演出。导派老艺术家介绍,早在30年代,南派也有对话和幽默动作,后来由于节目内容越来越多,这些对话和动作就被挤掉了。

然后从节目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北派强调手绘色彩,以精湛的技艺胜人一筹,充满生活情趣,而南派则以巨为主,以精致华丽著称,想象力极强。北派把魔术的神秘感放得很稳,表演滴水不漏,发人深省。南派把魔术师的智慧和聪明放在一个快速的方式,像雷电,一气呵成。

总的来说,南北两派各有特色和长处,但也有不足。北方学校的优势是:

1.一个主演一个配角,长期合作,相对固定。主角的一举一动,助手都能明白他的意图,很容易达成默契,收到“以假乱真”的预期效果。

2.男主角和配角,边说边演,把过程解释清楚,很容易突出重点。

3.说白了就是文字幽默、生动、有趣,能提升观众的欣赏兴趣。

4.虽然每次演出的节目很少,但能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每个节目(北派通常每次演出30分钟表演五到七个小节目,最后以中等或巨型魔术结束)。

然而,北方学派相对产生了以下缺点:

1.表演时,人与人之间往往说话时间过长,导致串音,表演的魔术节目较少,不符合观众希望欣赏更多魔术节目的要求。

2.一般来说,表演技巧与对话相结合,但不太注重服装、道具、舞台布置等美化艺术。创新的节目很少,往往是一些老节目,表演了很多年,没有变化。

南方魔术表演有以下优点:

1.一人主演——贯穿始终,无固定对话助手,专业性强,场面恢弘,适合各种场地演出。

2.不用说白了,节省时间,增加节目内容,分阶段变化,30分钟可以表演15-20个小、中、大节目(南方叫闪电表演形式)。

3。注重服装和道具的美化,特别注重舞台画面的艺术,多做创新。

南方魔术表演也有缺点;

有时舞台上道具太多,演出时助手上下过于频繁,影响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同时,闪电式的表演可以让观众欣赏到更多的节目,但前者的疑惑并没有解开,后者的错觉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眼花缭乱,看完后者就忘记了前者,无法给每个节目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北学派的形成与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有关。上海是中国的主要通商口岸,与外国交往频繁,有利于模仿和创新。明清以后,京津地区惨淡经营5600家。

年,所以我习惯了讲传统,求稳定。在北方,对话幽默的表演形式已经流行很久了。“道光初年,人不为国丧,在酒馆里用诡计做碗,夹杂幽默,是护筋的工具。自此之后,便大行其道。”(《清·钱泳丛书》)可见中国的招数对北方的影响是深远的。

南北方表演形式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很多专业演员和业余爱好者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魔术艺术属于智慧和技巧的表演艺术,不属于说唱艺术,所以主要靠演员的表演技巧和道具来达到神奇的变化,吸引观众收到预期的效果。中国的经典把戏,如“五彩卷轴”、“仙女摘豆”、“链条上的巧妙结”,只要一表演就会响起。关键在于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表演。另一种观点认为,魔术已经成为一门综合艺术,有红花绿叶就要适当运用语言艺术来增强效果。各派说法不一,要具体分析两派,扬长避短,择善而从,形成新的振流。

另外,搞笑魔术应该属于另一个流派。解放后,滑稽魔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创造了一些优秀的节日,但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滑稽魔术流派,仍需努力练习。

总之,无论哪种流派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既然能长期流传,有群众基础,就有存在的理由。要根据艺术规律和观众喜好来发展。我们只有两所学校,不多。在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发展更多的学校。

效果分类

(1)从历史角度看,中国魔术可分为“中国古代魔术”和“现代魔术”;经常在一些演出中看到有人擅长“古典魔术”,属于中国古代魔术之一。

(2)根据原理和技术:(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原理和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交替使用)

操纵——基于操纵技术,你必须努力练习才能表演。

乐器——用设计巧妙的器官、乐器和道具表演。

心理学-根据心理学原理表演魔术。

科学和技术-基于自然科学知识如化学和物理进行表演。

(3)按道具和规模分为巨型魔术、中型魔术和小型魔术。

(4)按场地分为舞台魔术、宴会魔术、街头魔术(也叫特写魔术)。

(5)根据魔术专题:魔术师擅长某一道具的魔术,往往将同一道具的魔术组合在一起表演,形成专题。主题魔术包括:硬币魔术、扑克魔术、逃脱魔术、丝巾魔术、绳子魔术、海绵球魔术等等。

(六)根据魔术效果:

美国魔术师达里尔·费兹奇曾在他的《诡计大脑》一书中将魔法的效果分类如下:

1.生产-包括外观、制造和复制(分部)。

2.消失-隐藏实体。

3.位移-固体从一边到另一边的外观。

4.转变-质量和形状的变化。

5.穿透-一个固体穿过另一个固体而毫发无损。

6.恢复——把完全毁坏的东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7.固定-让无生命的物体自己移动。

8.反重力——改变它的重力。

9.吸引力——神奇的吸引力也会改变重力,但必须有另一个有形的物体来吸引它。

10.隐形-反人类的自然现象。

11.身体异常-不正常或畸形的人或动物。

12.Spect AOR失败——让观众上台去做,结果不一样。

13.交感反应-操纵一个物体,而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有相同的反应。

14.控制——用意志力控制无生命的物体。

15.识别——用视觉以外的感官识别单词或物体。

16.读心术——读懂对方的想法。

17.思想传递——不用听写就把你的想法传达给别人。

18.预测-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19.超感知觉——俗称ESP。

附:十九种魔法的基本效果

(1)产生:出现,变多(人或物)。

(2)物理匿名:包括人离影、无头美女、人头蜘蛛、拿走拇指等。

(3)消失:消失,使其不可见。

(4)观众失败:魔术师使用某种力量使观众无法做某件事。

(5)运:从一个地方消失,从另一个地方出现。

(6)控制:魔术师可以用内力(不用手)控制活物或死物的动作,比如打铃,自动伸手。

(7)变换:改变大小、形状、性质、颜色、标志等。

(8)识别:如识别观众的桌子(多用于卡片和颜色,可以被魔术师或观众识别)。

(9)穿透:硬物穿过硬物。

(10)读心术:魔术师可以知道观众的想法,观众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

(11)恢复:恢复对象的部分或全部断肢。

(12)思想阅读:使某个人能够知道某个人在想什么。

(13)动画:让死人动起来像有生命一样。

(14)预测:记下某件事的发生,比如头条。

(15)反重力:人或物的动作是反重力的。

(16)超感知觉:用手指看东西,用鼻子闻颜色,用手指摸牌等。

(17)交感反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做出相同的结果。

(18)技能:借助真实技术或道具,制作特效。

(19)刀枪不入:包括吃火、烧煤、剑走偏锋、吃玻璃、吃刀片、用大头针切舌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