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引导幼儿园自主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引导孩子?
游戏是儿童内心主题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儿童内心主题活动最纯粹、最高尚的物质。自主游戏是儿童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以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快乐和成就为目的,主动行动的全过程。也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得以实现,天性得以随意流露,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人格得以完善的全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恰当地对待儿童自发的游戏行为,认识儿童,理解儿童,采取恰当的策略来激发儿童自发的游戏行为,这才算是儿童态度的真实反映。下面小编就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谈谈自己对独立游戏具体指导的看法,希望能有开诚布公的实际效果。
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建立智商基础发展最有效的阶段,游戏的过程恰好是智商产生的超常全过程,这是游戏的有效性所在”。纲要还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要主题活动”。这个说法充分说明了游戏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影响力。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主题活动,是对儿童进行全方位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自主游戏要以儿童为行为主体,重视儿童的意图,按需开展。教师要保证合适的原材料、室内空间和时间并给予潜在的具体指导,但又不能过多干涉,不能任其自由放纵,让自主游戏更强烈地进行,这将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全身肌肉动作,发展基本动作如走、跑、跳、爬等。动作的发展体现在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幅度和灵敏度上。孩子可以通过在大中型健身器材上锻炼自己来促进这方面的动作发展。另一类动作发展是指全身肌肉的小动作和操作技能的发展,如桌面上的一些拼图图片、插桩等自主游戏和自发的玩沙游戏,可以协调儿童手和眼的工作能力和灵巧性。
自主游戏是儿童压力最小的主题活动,因此是保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有益驱动力。在独立游戏的场景中出现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孩子活跃的逻辑思维,积极寻找大量解决困难的方法,在玩耍中获得各种不同的工作经验。课堂教学只能给孩子特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自主游戏可以让孩子获得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为自主游戏中孩子之间的交流是急需解决的,孩子的语言表达会得到快速发展。自主游戏还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获得专注力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在自主游戏中,孩子逐渐进行逻辑推理,在认知活动游戏中,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与自然、科技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自主游戏对于孩子言语和认知能力的先天发展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孩子是随意选择朋友的,每个孩子作为游戏中的群体成员,必须学会遵循一定的标准,逐渐学会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合作互助。游戏过程中朋友间的争执和分歧所产生的效果,会给孩子最真实的人际感受,为以后的社会认知合作打下基础。孩子在自主游戏中与朋友相处,不断感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因为自主游戏是压力最小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成功感和胜利感,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自主游戏是儿童游戏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尝试、发现、学习、训练。然而,教师通常过于关注游戏结果,过多地干预儿童的自主游戏,在指导儿童自主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对于此事,我进行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和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报告,尝试了一些合理有效的优化对策,但得到了一些。
当孩子在寻找游戏的原材料,创造游戏的主题风格时,老师应该是沉默的,沉默是一种应用。我们绝对不应该主动发表提案,而应该坚信孩子的创造潜力,让孩子有足够的肘窝和室内空间去考虑。因为,在孩子的心理状态中,老师永远是对的,应该永远听老师的话,老师的发言会切断孩子的游戏思路,抹杀孩子的设计灵感。无论孩子想出的游戏有多幼稚,在选择游戏主题风格上有多盲目跟风,老师都应该放手,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不成功,老师应该是孩子自主游戏的局外人和倡导者。
孩子在随意找朋友的时候,也是随意的,可以是一个人独自的游戏,也可以是众人的游戏。教师不应该公布所有的建议,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裁量权。
教师作为游戏全过程的局外人,可以更真实、更深入地观察儿童游戏的各种情况,如:儿童喜爱什么样的游戏;孩子们中谁有领导干部游戏的本事;有哪些小玩具能引起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游戏时间是否合适;原料宣传是否有问题;孩子的认知能力、工作经验、社会认知水平有哪些方面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做一个旁观者,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了依据,教师应该给孩子什么原材料,应该提前准备什么常识和工作经验来举报线索,让教师成为儿童游戏更强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