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败者为“寇”的德国有多惨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离我们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是现在来解读这场大战还是能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千百年不变的规矩,并非正义。
一战后期,由于美国的参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德国当时国力已经无力支持战争。只能是被迫向英法投降,加上内部危机,战争只能结束。
大战前的欧洲
处理德国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法国总统在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法国首先提出要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要求收回在1871年被德国夺去的阿尔萨斯一洛林, 并主张由法国占领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建立一个法国保护下的“ 莱茵***和国”:还要求取得德国产煤丰富的萨尔地区,以便把萨尔的煤和洛林的铁结合起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
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法国独霸的局面,因此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极力阻挠法国的过分要求。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得到美国的支持。英美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 他们将向法国提供援助。
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在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在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为给波兰一个出海口, 在东普鲁土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 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这样,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失去了大约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
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限制德国军备
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德国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规。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由于会议没能就赔款总数达成一致,仅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亿金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德国人民抗议反对条约
由于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成为30年代纳粹党得以上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