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踩高跷也是一个重要的习俗。踩高跷作为汉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技巧性强,形式活泼多样。因为演员比普通人高,方便远近观看,方便活动,无异于活动的舞台,所以深受群众喜爱。
高跷原本属于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中国第一个介绍高跷的人,列子傅说写道:
在宋代,有子兰人谁用他们的技能来干宋元。宋元时期召见,看其技艺。要加倍校长的身体,属于他的胫,并驾齐驱,使七剑重叠跳跃,五剑常在空中。袁俊害怕了,给了他黄金和丝绸。
从文章中人们可以知道,早在公元前500年高跷就已经流行了。表演者不仅可以用绑在脚上的长木头走路,还可以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高跷、跑高跷三种,最高的有3米多。
据古籍记载,古代的高跷都是用木头做的。在刨好的木棍中间做一个支撑点,用来放脚,然后用绳子绑在腿上。表演者踩高跷时可以舞剑、劈叉、跳凳、跨桌、跳秧歌等等。
北方高跷秧歌中,人物有渔夫、媒人、傻儿子、二哥、道士、和尚等。表演者打扮滑稽,能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在南方,高跷扮演着传统戏曲的角色,包括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和小丑。他们边表演边唱歌,热闹,自娱自乐。
据说踩高跷最初是古代人为了吃树上的野果,在腿上绑两根长棍增加身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踩高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