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从5亿到63亿有资格进万达吗?

就算王思聪真的把王健林的5亿增加到63亿,就算王思聪现在对泛娱乐的专注和万达的发展前景非常契合,但是到了万达接班人的问题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还远远不是时候。

万达阴影下的王思聪

距离王思聪在微博中向混乱的娱乐圈开炮已经过去很久了,即使最近娱乐圈依然精彩血腥。但这似乎不能引起“王纪委”的注意。少了“王纪委”主持一个公正的娱乐圈,热闹真的少了点。

而王思聪却在忙着赚钱,据胡润统计,他的身价已经达到63亿元,比王健林说要给他5亿元修炼的身价多了12倍。这个成绩很耀眼,但从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支撑他身价的更多是他的普思资本的投资成功。4年完成26个项目的股权投资,8个项目退出,5个项目IPO投资。其中投资了5家上市公司,这让刚刚进入投资圈的普思资本大赚了一笔。

Booz网站披露的投资案例类型很多,包括数据分析、电影特效、自动化设备、园林、物流、数字影院、医疗、新材料、数码、餐饮甚至殡葬行业。

比较知名的公司有台湾省直播app17的machipopo、大众点评、人人车、乐视体育、云游、乐豆、palantir等等。但王思聪一直对游戏行业情有独钟,五家上市公司中有两家游戏公司。

从投资信息来看,在很多投资案例中,尤其是在几家上市公司中,王思聪的普思资本股份在上市前都是1年左右甚至更短,还有一些公司主动邀请王思聪投资。这其实很值得深思。我看王思聪本人,恐怕还在看他身后的万达。

投资好玩的游戏时,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据说上市前夕,趣游戏已经有了联想、腾讯等投资方,根本不缺钱。王思聪出差时遇到了乐豆的CEO陈向宇。他们谈了一整天。最后,陈向宇决定用自己65,438+0.3%的股份向Pus投资590万美元,等于上市前夕“白”了!发送!钱!后来,乐豆上市第一个月股价就涨了50%。

其实可想而知,王思聪刚开始投资的时候,王健林和万达集团是王思聪手里最大的砝码,也是投资人最看重的因素。

但这没什么。在业务上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合作极其重要。而凭借王思聪的高口碑和话题价值,企业更有理由投资王思聪。王思聪本身的流量和话题性不亚于一线明星。

目前依靠万达的投资为王思聪带来了充裕的资金,但其个人痕迹其实是游戏和直播行业。王思聪能否真正树立“商业品牌”,最终取决于他在这两个领域的成就。

但是无论是电竞游戏还是直播,其发展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王思聪的困境

首先是游戏。作为在王思聪中布局最大的,其电竞之路受阻。端游有巨头腾讯,手游电竞在各方面的局限性还是太大了。

端游竞争,腾讯已经是绝对的王者,从这里切入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所以王思聪和手游主角英雄一拍即合,英雄互娱也看重他所代表的万达资源,以及他自身的话题性和粉丝。双方以股份和监事席位打成平手。

两家公司还率先成立了中国移动电子竞技联盟,覆盖12游戏厂商、5大发行商、4家电竞相关企业、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荀攸科技,声势浩大。并且王思聪担任首任主席,保证了联盟的沟通效率。

但即使有这样的风光,也难掩移动电竞的影子。手机的操作特性给移动电竞造成了很多硬伤。首先,大部分手游的制作画面堪忧,观赏性不强。技能单一或者无法流畅连接产生特效,无法按照策略优先完成某些动作,可能会让用户对手机运动的竞技效果失望;就目前的移动电竞观赛用户而言,还远远谈不上成功。

除了直播,困境主要来自同业竞争引发的烧钱大战。

直播平台70%以上的流量来源来自游戏板块。游戏直播的赛道没有明显的障碍,核心是头部主播。所有平台都是靠签约来拉拢和约束优质主播,都是为了圈用户。2016年,斗鱼、虎牙、熊猫等几个平台陷入了头部主播的“军备竞赛”。

2015,斗鱼从YY虎牙挖了六个人,洞主,55凯,萝莉都从虎牙跳到斗鱼,挖的金额高达6000万人民币。虎牙也通过挖走斗鱼的头部主播进行报复。主播在整个行业的签约价格已经飙升到了几千万。

2015年6月推出的熊猫TV,刚刚进入市场,就面临这样的挖墙脚大战。2065438+2005年9月,熊猫TV在格斗平台上请来了炉石原主播囚徒、王、王师傅等知名主播。同年年底,知名主播肖志因为熊猫TV与另一平台国民卫视的“出轨”引发骂战,甚至直接与王思聪本人对质。

整个行业似乎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既然有号召力的主播有限,平台就只能靠钱了。

目前国内主要有三大直播平台:斗鱼、熊猫、虎牙。除了熊猫,另外两家腾讯公司也参与了投资。这种影响是巨大的。除了雄厚的资金,腾讯手握几乎所有热门游戏的版权。这就掐住了熊猫直播的生命线。虽然现在腾讯无事可做,但如果将来要收割的话,那就不是生命线了。熊猫的应对之策是转型泛娱乐平台,构建更丰富的内容,减少对主播和热门游戏的依赖,自己造血。

王思聪首次制作现场综艺节目《你好!女神,以及后来制作的脱口秀节目《洋葱秀》,都希望能丰富PGC的内容。但观众对这两档节目的评价似乎都很“尴尬”。

而且就播出后的影响来说,呃,几乎没有影响。《你好!《女神》最后一个美女主播没有打动观众,成了头部主播。

但是转型之路还在继续。3月,王思聪、林更新、芒果娱乐联合制作真人网络二次元偶像养成秀《二次元星计划》。期待用户通过直播和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选中的角色一步步培养成偶像

但转型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万达的转型之痛

王健林和万达也经历了转型的阵痛。万达去地产化、转型轻资产公司的决心毋庸置疑,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中可见一斑。但过程和隐忧并没有表面公布的那么美好。

目前万达还很难摆脱房地产。万达涉足文化产业十一年,现在文化集团真的成为万达的支柱产业,但不是营收最重要的比例。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万达文化集团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31%。按照这个增速,年底万达有望突破800亿大关。从目前来看,万达增长最快的是新兴产业。但去年万达集团的营业收入为2549.8亿元,因此可以预见,万达的商业地产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改造的速度太慢了。主要原因之一是轻资产的娱乐很难支撑万达的重资产转型。

虽然影视和体育行业的利润很高,但是这个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却没能产生一个超级巨头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互联网、房地产、能源、零售行业可以孕育出巨头,但影视、体育等行业很难规模化、标准化,巨头也阻挡不了一两个天才的搅局。以电影为例。谁能想到吴京的《战狼2》能突破50亿?精品含量很难量化和控制。这一行的基因比较分散,也就是百家争鸣。

算上这些被万达收购的公司,最早被万达纳入旗下的AMC影院第二季度宣布亏损6543.8+770亿美元,股价一直在跌。

相对于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影视、体育等文化产业本来就不是赚钱的行业,回报周期相当长,大大拖累了万达的利润。也引来了很多关于万达转型的质疑。王健林要整合这些产业,形成超级航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父亲和儿子朝对方跑去

王家父子在同一条路的两端,王思聪想在完全娱乐的一端跑到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而王健林则是想带领万达在严肃的、重资产的商业地产的末端,完成彻底的娱乐航母的转型。在各自不同的困境下,相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去自身的超级话题性,王思聪一直没能在泛娱乐的商业领域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万达还没有彻底转型。但可以预见的是,两者在各自的业务上有很多交集和互补性,而且这种交集和互补性在增加。

如果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在这条娱乐路上相遇,即使王健林在接班人问题上一直没有放手,但经历过商场洗礼,在娱乐领域有所建树的王思聪,依然是扛起万达大旗的最佳人选,可见老王培养小王的用心良苦。

在问答平台上,王思聪遇到网友提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目前你人生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思聪回答:这个问题挺简单的。作为首富的儿子,最大的挑战一定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超越自己的父亲。所以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有生之年超越父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