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日常游戏活动有哪些?

区域活动是我们小班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每次开展区域活动,孩子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区域活动吸引孩子的关键是让他们体验自由、自主和乐趣。那么,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区域活动这种幼儿喜爱的活动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第一,容忍“无序”。

容忍“无序”是小班开展区域活动的独特要求。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心灵、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这其实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焦虑,释放孩子巨大的创造潜力。

在绝对自由的心理下,教师尤其应该容忍一定程度的无序,因为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在被吸引到一个创造性的活动中时,往往表现得手忙脚乱,很难做到整洁。如果老师干预让他们保持整洁,很可能会打乱孩子创造性活动的进程。当孩子做出这一系列大人认为违法、恶作剧的事情时,一定有自己的思考。正是在这种无忧无虑的思维驱动下,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毫无保留的展示。

第二,随机设区。

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孩子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而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无法接受老师的谦让、等待等建议。一旦他们想玩点什么,就必须玩点什么,玩不了就挤,哭,抢,扰乱了区域活动的正常秩序,有时候真的让老师们很头疼。所以他们在设区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需求随机设区,满足他们的活动。

小班的孩子,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偶之家,因为玩偶之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对家庭的依恋。针对小班小朋友的这一特点,看到人山人海的娃娃屋,我们在活动区增加了“红房子”、“黄房子”、“绿房子”三个娃娃屋,地上铺三种地毯,让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但是一个娃娃家的活动资料分三个娃娃家,太少了。客人不够,爸爸妈妈宝宝只能睡一张床...于是,我们动员孩子们带上娃娃家的玩具和孩子们一起玩,既满足了大部分孩子进入娃娃家的愿望,又通过带玩具和孩子们一起玩,培养了孩子们的* * *意识。

第三,巧铸材料。

皮亚杰的互动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他们与环境的不断互动而获得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生动的,往往需要行动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也必须以物理对象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对象的直接操作。

儿童特别愿意摆弄和操纵物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儿童区域活动的“创造者”,在创造活动区域时,要为儿童准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材料,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材料才能引起儿童的主动探索。这些材料不仅可以为孩子的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送材料时要考虑到孩子不同的发育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孩子准备不同的材料。

为了让孩子更充分地与材料互动,创造性地利用材料,在给孩子提供新材料时,我经常和孩子讨论:“这个东西怎么用?”“这东西能干什么?”“我们能用什么来代替?”其实讨论的过程也是孩子充分思考和想象的过程。孩子在操作游戏素材时,要及时添加新的素材,因为添加的新素材往往会对熟悉的游戏剧情提出挑战,促使孩子尝试新的玩法,开发新的剧情。

第四,参与指导。

在孩子的区域活动中,老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促进儿童活动的质量,促进儿童身心水平的不断发展,但指导不是领导者,更不用说是替代品。教师只能是参与者,只能在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原则下给予间接的指导。孩子们对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敬畏感。所以,老师在参与孩子的区域活动时,要尽量以孩子欢迎的方式进入,让孩子完全放开自己,照常活动。

同时,老师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更多独立自由的机会,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鼓励孩子创造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是,孩子们很少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表扬和鼓励。应该鼓励、表扬、支持、肯定、认可、包容、欣赏孩子。小班的孩子更喜欢听好话。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瞬间把握孩子的创造性行为,并加以肯定和欣赏,让孩子在轻松自信的心理条件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