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招聘考试作文题怎么做?

教师招聘考试一般都是选择题,会有一些教案设计之类的简单题型。

一、题型分析

1.问题介绍:论述题比较主观,答案不强调规范性,所以比较主观。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这种综合性和开放性也决定了短文的难度相对较高。回答问题需要论点和论据。论据应该清晰全面。这个论点需要更多的灵活性。了解常见的考点是获得高分的基础,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是获得高分的有效途径。

2.试题数量:教师资格证笔试,考查1道论述题,总分20分,约占总分的13%。

3.试题特点:理论性强,有深度,这是论述题的质量要求。2018下半年和2019上半年,论述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幼儿园日常的意义和方法,集体教学和游戏的内涵和区别。那么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就要求在讨论问题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上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在知识的掌握上也要有一定的全面性。

4.考试难度:中高难度,灵活考查知识,主观性强,综合性强。

二、高频考点

1,特性,值意义类

2、练习方法策略课

历年真题

2019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有什么意义?试着描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回答要点

(1)两者的意思。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以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全体幼儿活泼好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游戏是指儿童借助各种物体,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通过身心活动来反映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游戏的定义主要是基于是否能激发孩子的游戏体验,促进孩子积极参与活动。换句话说,如果一项活动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好玩、有趣,并为此积极参与其中,那就是游戏。游戏的本质在于实现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2)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差异:

①教师在活动中有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是活动的真正主体。孩子可以自由控制和协商自己的活动,老师更多扮演的是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参与度比较高。

②活动形式不同。集体教学活动是全体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具有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在游戏中,儿童的活动是自主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团体或个人的形式进行。

③活动目标不同。集体教学活动更注重儿童情感、态度、经验、知识和能力的成长,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游戏更注重活动的过程,更注重孩子在活动中自主、自愿、愉快的参与和体验。游戏能最大程度的符合孩子的自然发展。

联系人:

(1)教育目的一致。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②两者相辅相成。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即所谓的教学游戏化。在游戏的帮助下,孩子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经验,获得知识。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游戏中及时教育孩子。

历年真题

2018幼儿园的日常是怎样的?试论培养儿童日常生活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回答要点

(1)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是指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方面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幼儿园的日常事务繁多,包括:卫生事务、行为习惯事务、学习活动事务等等。

(2)培养孩子日常作息的意义。

①一日作息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孩子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作息不规律,而幼儿园则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因此,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可以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以及有组织有条理的工作能力,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比如排队喝水、上厕所不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一日作息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群居生活。幼儿园开展一日游活动是为了满足孩子们自身的需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这可以促进幼儿在自身需求和客观要求的交互作用下,逐渐获得适应幼儿园环境的能力,不断学习在集体中生活的方式。

③日常作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维护班级秩序。幼儿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的作息规律,逐渐培养自律能力,同时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和幼儿园正常的游戏活动、教育活动。

④日常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只有生活在规律的环境中,才会有安全感。合理的作息有助于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序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快乐的情境中自然形成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同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孩子日常作息的方法。

(1)模型演示方法:

a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心理特点,以身作则,为孩子示范良好的卫生习惯。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所以老师要提高个人修养,给孩子做好榜样。

B.同龄人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住教育的机会。

C.利用文艺作品中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

②渗透教育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引导孩子做值日生、小组长、教师助理等。

③评价激励法:定期对儿童的生活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要求的儿童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巩固其良好的生活行为。

④成就欣赏法:幼儿在生活中开展自助活动,组织幼儿观看和评价自助的成果,从中获得整洁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⑤图形观察法:图形直观、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易于幼儿理解,易于幼儿记忆,能更好地落实生活活动的目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⑥游戏练习: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快乐学习,既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看图、听故事、读故事、玩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掌握套路要领,培养自理能力。

⑦家庭共育法:幼儿园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家庭。仅仅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不够的。家长要支持和配合。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要求家长与幼儿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让孩子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延续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