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山五岳泛指华夏大地各名山,其中五岳不包括黄山
成语三山五岳中的五岳不包括黄山。五岳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
五岳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主体部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山脉,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
嵩山,五岳之“中岳”,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4°23′31″—34°35′53″,东经112°56′07″—113°11′32″,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逐渐转向东北一直延伸到新密以北,东西绵亘近百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
五岳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对其加以崇拜,即称“岳”。 汉宣帝正式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今安徽省境内)为南岳,大茂山(今河北省唐县)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隋朝文帝杨坚,废霍山为名山,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 清顺治年间,正式将北岳,移祀于浑源恒山。
五岳的具体位置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汉宣帝时期,南岳是霍山,而在隋文帝时期,南岳则变成了衡山。同时,五岳的命名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在汉宣帝时期,中岳是嵩山,而在隋文帝时期,中岳则变成了衡山。
五岳的历史
五岳的故事始于中国古代的帝王和山神崇拜。五岳被附会为群神所居,并在诸山举行封禅。五岳包括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据记载,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五岳”的说法,而五岳的选定是基于古代对山川自然景观的崇拜和敬畏。在中国古代,高山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五岳被视为中原地区的五座主要高山,分别代表了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和中央。
在五岳的崇拜中,每个山岳都有一位被称为“岳神”或“大帝”、“神君”的最高神祇。这些岳神在佛教和道教中都有各自的地位和崇拜。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五岳不仅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而且也成为中国文化和宗教的重要符号之一。五岳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中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确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