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游戏为什么能治愈心灵,开发心智?

一、团体沙盘规则

一次只有一个成员放砂工具。

1.玩具摆放顺序通过抽签决定。

2.每个人一次只允许一项任务(放置一种或一种类型的砂工具)。

3.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成员之间交流。

4.不能还原别人的沙具,但是可以移动别人的沙具,算一次操作。

5.生产过程可以在某一轮被放弃。

6.制作过程最后一轮的最后一个成员,放置好沙具就可以装饰了。

二、团体沙盘的意义

1.学会求同存异

在群体沙盒中,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主题沙盒,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主题,学习融入环境,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

2.学会在表达自己和尊重他人之间找到平衡。

在小组沙盘中,小组成员可以移动其他人的沙具来调整沙盘的整体布局,这样很容易引起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如果他们因为害怕冲突而放弃自己的想法,那么自我就会被削弱,在团体沙盘的磨合中找到自我表达和尊重他人的平衡点。

3.模仿他人的优秀品质

在沙盘中,外向的孩子会选择比较厉害的动物,比如老虎,内向的孩子可能会选择比较谨慎的动物,比如小猫、兔子。在团体沙盘中,孩子们会互相模仿。随着沙具的变化,外向的孩子会学到内向孩子的谨慎,内向的孩子会开始表现出活泼。

增强责任感

群组沙盒里有很多规则。随着群体沙盒的发展,沙盒的有序维护,成员之间需要互相督促,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群体规则的责任感。

三。群体的发展阶段

1.片断的

每个人都管理着自己的小世界,忽略了他人的存在,玩具凌乱,区域分割,题材分散。

2.注意你说的话。

在“碎片化”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成员开始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的砂具是否与他人和谐,是否与整体风格和谐,他人是否接受自己等。,并开始慎重选择砂具。

调整沟通

在经历了“我行我素”、“察言观色”等阶段后,成员们开始深刻反思。他们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吗?是不是太自我了?你是不是太抑郁了,受不了别人的影响?失去独立性等等,从而进行沟通和调整,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的意图。

4.协调共情

成员们在制作沙盘的时候开始觉得默契。别人摆放的玩具只是自己的想法,自己构建的场景的装饰也符合自己的意图。他们对别人摆放的东西的装饰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整个群体达到了一种共情。

整合

团体沙盘作品主题明确,融合流畅。

“团体心理沙盘”是由杨老师自主研发的系列课程,将“心理游戏”与“心理沙盘”相结合,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建立规则感,促进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最终通过沙盘互动实现心态的自我调整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