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些我的电脑能玩的老游戏。
论文关键词:古代文学批评指瑕批评
点缺陷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指的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并说明原因。这种批评方法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名实论的哲学思想和人物评价的风气密切相关。刘勰《文心雕龙》第四十一条将“点缺陷”列为批评方法,可见其重要性。由于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式大多比较零散,后人在对其进行总结和整理时,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种批评方法的存在。
上世纪五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由于西学东渐和苏联文论的影响,中国文论著作中的古代文论话语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论的话语模式。在国内较有影响的文论教材中没有提到这个概念,也没有提到古代文论中重要而不突出的点缺陷等批评方法。中国文学理论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古代文化和文学理论的脱离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重新注入古代文化和文学理论的血液,重建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激活古代文学理论的解释能力。面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现象,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普遍现象。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本文回归古代文化和文学理论的语境,梳理了指斥批评的含义、类型、方法和意义,旨在重新理解和挖掘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使之在当下的文学语境中重新获得批评的有效性,从而在文学上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和中国文论的重建。
一、手指缺陷批评的意义和起源
瑕疵。这是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纹。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缺点和过失。指缺陷,即指出缺点或毛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前天是:‘墙头有瑕,请王指示。这是指缺陷的最初含义。这是玉器。《御孝序》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选》:“司马光奏曰:‘若为政者,则民治也。但是,人的天赋可能比这个长,也可能比那个短。高、隗嚣、嵇、齐虽然各守一宫人马,可他们准备好了吗?所以儒家学者以四科来评判学者。汉族学者以其人之道来判断人。如果他们指出缺陷,掩盖优点,他们将面对无用的东西。按指示做,不能弃人于世。“在这里。是针对人的缺点。
后来手指缺陷被应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一文中第一次从理论高度总结了这种批评,并列举了实例,为后人批评指瑕树立了典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批评方法,经常穿插在诗歌、小说评论或诗话等文学批评作品中。在刘勰之前,有人参与了手指缺陷的批判。比如陆机在《文赋》中提到:“要么倡首篇,要么侵后篇。”或言害而有理,或言顺而义。“有说文章前后矛盾,言意不符的:也有说“必有不同,但与文章不谋而合的。“虽然我害怕付出真心,但我首先害怕的是别人。如果你受了伤,老实说,即使爱也要捐。”据说文章里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如果有雷同,就接近盗窃,必须弃用。它还指出了其他一些文学病,但它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来指缺陷的概念
在刘勰之后,更多的是谈论或用指瑕批评。唐代杨炯《王子安集序》中说,王波“九岁读颜氏《汉书》,手指瑕十卷。十岁盖六经,成月,大获成功。”戴《藏海诗》云:“画山水者,有无形之疾,有形之疾。身体上的病好治,无形的病治不好,诗人也是。凡是能指缺陷的,也是身体疾病。王若虚指出,《史记》存在"选错"、"选不当"、"文与势不相容"、"辞藻冗繁"、"东西重叠"等缺陷。清代王士禛在《随堂诗》中设立了“拾瑕”这一特殊类别,收集了历代诗话、笔记中对指瑕的批评实例和他本人的评论。小说方面,校注错误较多,如《花的主人》(王希廉)和《山人》(姚燮)对《红楼梦》的评论。上世纪90年代,香港《大公报》开设了一个题为《古诗词中的瑕疵》的专栏,作者是我国古诗词研究专家陈儒江先生。陈先生对余稿进行了补充,出版了专著《古诗词指瑕》,成为少有的以指瑕批评为主的古诗词研究著作。
指瑕批评的兴起与先秦的名实思想和汉魏六朝的人物现象密不可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指瑕》:“人若定了写法,就只有文字和意义了。言以训正,义以理宣。”这就意味着言意兼备、义理兼施的写法,也指瑕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实观念。苟子曰:“旧识辨之,名以实,上以贵,下以辨异同。高贵与卑微,相同与不同。如果是这样,毫无疑问,事情就没有麻烦了,这就是有名的。”他还说:“没有固名,所以关乎性命。当公约变得合适时,如果与契约不同,就不宜有固名。契约以生命为基础,公约成为本名。”(苟子。正名)儒家的名实观要求名副其实的返名思想,对后世政治和知识分子群体影响很大。分清名与实的关系,遵循名与理的关系,成了他们安身立命、著书立说的自觉追求。刘勰的整个《文心雕龙》也体现了明显的名实思想。他在序言中谈到了写作原则:“本原即末,释义即章意,择文定章。”应用到unify上。"在《论语》中,我们谈到了“李明的学校实践”;在张彪,我们谈到了“点名学习”;在《通编》中,我们谈到了“李明与理性的关系”。这些都是关于文体的名称,文章的意思要和写作的理论一致,这样文章才能得体。”《文心雕龙》是文章写作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综合性理论建设活动,以原道、神圣化、经典化、文体分化、创作方法和批评理论为重点,以返本溯源为指导思想。《指瑕》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出版,可以说是他一贯的名与理思想的延续,重在正名、返本,探索写作之道。
另外,在汉朝。由于政治的需要,选官采用监考制,以品行和经学为重要内容。从村里推荐。这样,评判人物就会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东汉以名治天下,要求人尽其才,把不同的才能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品行和能力是重要的标准,讨论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时期发展了“九种选官制度”。人民的文章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人民文章之风直接影响并发展为作品文章。俗话说“文如其人”,缺陷是作品文章的内容之一。
二、手指缺陷批评的类型和方法
对于文章中的瑕疵,刘勰只是举例说明,并列出了周在翻译《文心雕龙》时总结的六条:用词不当、思想错误、违背词语的具体用法和感情色彩、比较不当、注释有误、抄袭。在《文心雕龙札记》中,黄侃总结了文意不当、比兴不一、词义模糊(词义歧义)、语音禁忌、用词谄媚、注释谬误等缺陷。在此基础上,黄侃结合《颜家训》和《纠谬》等书,总结出五条的缺陷:“一。两天故障;日本三大缺陷;四天字缺;第五天抄袭的破绽。”永济注《文心雕龙》有八大类:用词不当、说法不合理、伤义用词、拟人、词义模糊、讳音、为写作而抄袭、曲解写作。下面,结合以上陈述和具体实例,列举几种常见的手指缺陷类型和方法:
1.字面意思与理智相反:意思与常识相反或不一致。让人无法接受。刘勰《指瑕》中举了左思文章违孝的例子:《左思七讽》。说孝顺而不顺从,则相反。我不知道这件事。"
2.用词不当:是指词语本身的含义或感情色彩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不符。刘勰对曹植的评价不当:“陈思之文采俊秀于才子之中,而《武帝颂》说“永远敬灵”,《明帝颂》说“圣体轻佻”。轻浮如蝴蝶,永恒的蛰刺颇嫌虫。值得被尊重吗?”用“永远的蛰”和“轻佻”来指高贵的皇帝是不合适的,好像指的是昆虫和蝴蝶。再如,“潘岳是个有才能的人,善于哀哭,却又为姐夫伤心,所以云觉得生气,伤害了弱儿,所以云疑心。”礼仪极其恭敬,却又猥琐。虽然发言充满悲伤,但易思会代替它。“潘岳悼念妹夫,用‘摸嘴’、‘疑神疑鬼’等词悼念儿子。”感受真相”原本是为了纪念母亲的去世,感叹杯子上还有她的真相;我心生疑窦”原本是针对我死去的父亲或母亲,因为我想念他(她),怀疑他(她)还没死。这是词语的特定用法,不能随便用。
3。可比性不同:是指比较的主体和比较的对象不相似,不可比。刘勰《指瑕》说“君子拟人必以其德”,意思是君子比人。肯定是合理的。“崔元瞒巩俐,不如在黄宇。湘绣之礼生,罪于李斯;与其失去,不如滥用。但是,高洁的诗并不十分重要。”崔元的《巩俐集》把巩俐的德比作黄帝、虞舜的德,湘绣的《老赋论》把嵇康的罪比作李斯的罪。虽然这两个类比同样错误,但是太差了。不如打个比方:但是,如果像高厚年的诗那样,就不伦不类了。
4、冗杂:语言复杂冗长。不够简洁。没有条理。清代王世贞《诗话·与唐菁》中的杨宇诗话:“杜甫八悲诗,最冗杂散漫。且古今称之,不能解。”他还引用居:“杜甫八愁诗平淡冗长,鲜有删减。”他还引用后友诗说,八哀诗是有瑕疵的:“如郑虔,每篇都是遣词造句,或因用韵,不如饮八仙之戒。”盖《八仙歌》各三两句,《八愁诗》或二三十首韵,以知繁不如简,慷慨也。“看来,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不可避免地要因为他的诗而受到批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