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迟钝儿童的特殊教育

智障儿童的智力会比正常人差,在情感或表达上有一些障碍。学校和家长要给智障儿童更多的关爱,同时加强对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会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智障儿童?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水平,生长期(即18岁以前)的适应行为存在缺陷。智障儿童是指有这种缺陷的儿童。

根据DSM-IV,精神发育迟滞者在18岁之前被评估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为70或以下,难以适应以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活类别——交流、自理、家庭生活、社交、利用社区资源、认路、学习、工作、休闲时间、健康和安全。

智力低下是一种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通过训练开发自己有限的潜能,增加独立正常生活的能力。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由于智力发育障碍,智力水平略低于一般人群。需要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2.吸收知识和技能是很慢的。

3、18岁以下,根据智商程度,智障者可以是:

轻度智力迟钝:智商在50至69之间;

中度智力迟钝:智商在25至49之间;

(c)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智商低于25。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又称智力低下,一般是指由于脑的器质性损害或脑发育不完全而导致的认知活动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持续性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颅脑损伤、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使胎儿或婴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全,使智力活动的发展停留在相对较低的阶段,称为智力低下。痴呆之所以称为痴呆,是因为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细菌等因素的损害,损害了原有的正常智力,造成缺陷。

弱智儿童的表现

1,感觉平淡缓慢。在生活中,只有当刺激非常醒目、明亮、体积大、呈现时间长时,他们才能感受到,所以他们单位时间接受的外界信息比正常儿童少。

2.注意力不集中。他们经常被其他声音和丰富多彩的东西吸引,所以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这往往说明他们不能专心听讲。

3,机械记忆可以接受。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很多东西需要思考才能学会。他们依靠机械记忆力学。

4.语言能力弱。语言问题比较大,80%有语言障碍,发音困难,只知道几个很简单的命令。即使有少数轻度智障的孩子会说话,但说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句型,内容贫乏,往往无法传达意思,需要家长尽力猜测。

从出生到1岁左右,往往很难发现什么问题。只有当孩子会走路(13,14个月),会说几句话(1.5岁)的时候,家长才会怀疑孩子:他的智力有问题吗?因为智力正常的孩子也有一些发育晚的情况,所以家长往往会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自己只是“晚育”,以后能赶上来。

但是时间长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就差了,抽象能力和数学概念就难学了,这就表现出来了。在这个阶段,问题逐渐变得明显。虽然看和听都很正常,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差,对事物的细微特征或变化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的来说,中文没有大的障碍,口齿清晰,能表达自己简单的想法。机械记忆好,重复学习内容能记住很久,思维能力差,缺乏逻辑,数学概念难学。情绪正常,有的胆小,有的凶,基本和正常孩子一样,缺乏意志力,不能积极尝试克服困难。有一个简单的是非观。经过特殊教育,他们可以学习简单的技能,知识可以达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识数能力只能达到一二年级的水平。

智力迟钝儿童的特殊教育

智障儿童有很多不同程度。如果只是轻度智障儿童,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基础义务教育,然后送到相关职业技术学校,一技之长。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送到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一定的帮助教育或者长期的专业教育,尽可能保证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健康的心理环境。

一般来说,智障儿童语言和动作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身体素质差,小肌肉群不发达。有些人特别兴奋,极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很少运动,或者经常情绪低落。因此,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绝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而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修复和审美价值。本文将对课程设置进行探讨,提出视听疗法课程、节奏训练课程、综合主题课程、生态定向课程和独立实践课程。与普通音乐课程相比,这些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特殊音乐教育的康复训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模仿性强,辨别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正常孩子模仿智障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和好玩。这种症状没必要大惊小怪,但如果任其发展,就危险了。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老师作为孩子心目中最权威的人,应该及时教育孩子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能模仿的,需要纠正的。只有这样,正常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智障孩子也能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更快的进步,和其他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弱智儿童的护理

1,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充满爱、阳光、欢乐的生活环境。

2.其次,耐心的言语交流: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单词(妈妈,爸爸,阿姨,我,吃饭,奶奶,厕所等。)面对面,让孩子体会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3.给孩子制定健康营养的饮食:多给孩子吃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鸡肉、鲜鱼、牛奶、瘦肉、蛋黄、木耳、动物内脏、水果、豆类、花生、小米、玉米、蘑菇、海带、腰果、松子、核桃、黑芝麻等。

4.帮助孩子加强运动训练,帮助孩子协调手和大脑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5.当然,除了上述针对智障儿童的护理方法外,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有效治疗方法,使孩子的病情稳定恢复,尽快康复。

6、提高宝宝的智力水平,训练宝宝的感官知觉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新生儿已经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反应。父母可以通过让婴儿观察、凝视和跟踪彩色和移动的物体来训练他们的视力。通过让宝宝找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听音乐、给宝宝读故事等方式训练宝宝的听力。通过抱抱宝宝,用厚毛巾擦拭身体,让宝宝翻筋斗,玩玩沙子,游泳等。来训练宝宝的触觉。

7.有些智障儿童的感官敏感度很差,感受外界的能力不足,不能正确区分颜色和声音。父母可以带宝宝去动物园或者出去郊游,不断地把在动物园或者野外看到的各种动物的形状、声音、生活习性讲出来,用图片讲给宝宝听。反复刺激可以加深他们对外界的理解。当上述情景再次出现时,会让他有所反应,增强识别能力。

8.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教宝宝认识日常用品,掌握它们的名称,教宝宝更多的常识,比如一周几天,太阳在哪里升起落下,教宝宝认识时间,认路,坐车,等等。

如何看待智障儿童?

1,对症治疗。智障儿童有时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可以按多动症治疗。如何看待智障儿童?市面上的“脑补”不确定对提高智力是否有效,但一般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可以试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智力也是可以提高的,不一定是药物的疗效。

2.药物治疗。对于少数病因明确、治疗方法有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病因治疗。安全系数高的教育类药物:γ-氨基丁酸片、吡拉西坦片、阿尼西坦片、脑泰、脑钠肽、神经生长因子、长春碱、环扁桃酸、脑复苏、赖氨酸、核苷酸、一真胶囊等。

3.康复训练。可以对中度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目的是使患者能够生活自理。如何看待智障儿童?我们应该加强语言训练。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必须重视语言的训练,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4、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体育游戏来协调视觉、听觉、触觉、固有觉、前庭觉,从而抑制异常感觉,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正常运动感觉,可以大大提高康复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治疗功能训练:这种治疗方法是促进正常的反射通路和运动,抑制异常的反射通路和运动,从而恢复大脑的正常反应,达到治愈的效果。

6.智障儿童的治疗非常复杂,患者家属要选择有专业医生、诊疗设备精良、诊疗环境优雅的医院,以保证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从而摆脱这种疾病,避免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