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10
1.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通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我们了解到,所谓区角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小组或个人的活动,即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划分为社区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材料和伙伴,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分析和反思,在观察和引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教师本身是否适合环境创新,布局是否合理;材料带是否需要调整;游戏中的干预行为是否及时、及时,是否能促进孩子的游戏。
二、孩子: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孩子在游戏中需要积累什么样的经验,孩子在游戏中是否达到了孩子的有效性和合作性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只有分析和反思,才能体现出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孩子在自主游戏中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区角在主题背景下得到丰富和深化,体现课程材料的完整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在幼儿园,每个大班都尽其所能开展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区角的作用,合理布置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区域活动区,如:表演特色区、建筑特色区、体育特色区等。在不同区域开发孩子的不同技能,比集体活动的单一技能目标要丰富得多。正是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见识,使得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在区域活动的素材传递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月度目标和儿童发展需求的素材,还要考虑素材的通用性、安全性和发展性。比如拼图区的飞行棋、跳棋。表演区各种头饰,自制相关道具。让孩子通过丰富的素材和媒体大胆表达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比如手工区:一次性桌布、彩纸、浆糊、剪刀等。放在儿童面前,启发儿童使用不同的材料为春天的女孩制作衣服,激发他们制作衣服的兴趣。
同时,活动资料不仅分阶段、分批、由易到难不断更新,而且不断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获得新的体验。而且在设置区域时,可以注意引导孩子参与,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兴趣、月目标,通过与孩子讨论“生成”活动区域的内容,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比如活动前,老师展示了一个纸做的小机器人,小朋友特别感兴趣,于是老师和小朋友互相讨论,它和过去画的机器人有什么不同。这个机器人是怎么做到的?这样,根据孩子的求知欲而“生成”的认知活动就自然形成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儿童之间的正确互动是最重要的。活动前,老师和孩子们* * *回顾了上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让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老师详细介绍了新投入的福娃棋盘,让孩子们大胆尝试新内容;活动中,老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让孩子做区域的主人,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操作和玩各种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或协商式* * *探索学习。在区域活动中,既要考虑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又要注意幼儿之间的互不干扰,让幼儿能够专心于一项活动,探究问题。比如,在记录自己的脉搏时,儿童因为附近区域的声音太吵而没有完成活动,这个区域与吵杂区域设置在一起。动静分区有点不合理,以后要做一些改进。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对活动的感受,让他们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一个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记录小时,老师可以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介绍两种不同的记录方式,问“为什么有两种记录方式?”问题,从而留下一个更有利于追踪的活动素材。
3.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区域活动是实现大班幼儿教育发展目标的好方法。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为幼儿设置了四个活动区:美食一条街、益智区、阅读区、手工区,让幼儿自由玩耍,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没有人来拼图区玩“找不同”。这种游戏素材是新出的,《寻找不同》游戏素材丰富,画面亮丽,应该会让孩子喜欢,但为什么不吸引孩子呢?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思考这方面的物质环境,我总结出以下原因:
1,素材没意思。
放入“找差异”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耐心、认真和做一件事的好习惯。但是很多孩子来看一看,翻一翻,三点就走了,没人感兴趣。
2.孩子在活动中缺乏成就感。
其他活动区的孩子在活动结束后都有作品可以展示给大家,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而拼图区的“找差异”则没有作品可以展示。
3、材料难
4.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前几天幼儿园领导组织班级重新布置区域一角,丰富区域内的物品摆放。我们动员家长带了很多孩子喜欢放在区域的玩具,马上班里的区域就锦上添花了。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对区域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老师还没讲完规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进入区域。今天,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老师的指示下,涌向区域角落,看着孩子们在区域角落里快乐地玩耍,突然发现一个冷清的区域——图书馆区,这里只有崔恒毅和刘京闻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平时都很内向,不爱说话。这时候我调整了每个角落的人数,避免个别区域拥挤。但是,经过我的调整,书角的小朋友手里也拿着故事书,眼睛却在看别的小朋友的游戏。看到这里,感觉书区的孩子好像被欺负了,真的不忍心。
分析:在图书馆区,故事书主要是书。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以清楚地理解书的内容,但是为什么没有孩子愿意去欣赏呢?
这一刻,我立刻反思自己,想起了地区的老师应该怎么干预,这是婷婷前几天培训的。我觉得应该马上介入活动,引导和鼓励孩子欣赏故事。孩子天生喜欢游戏,所以我会以游戏的方式介入,提高孩子对图式阅读的兴趣。孩子们,我们先打开书,看看谁找到的动物最多。“谁先告诉老师,这本书里有什么动物?”或者“一个男孩迷路了。他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大家一起帮他找妈妈好吗?”
问题问完了,我看到孩子们在认真地翻着书,还不停地和朋友说话。一瞬间,图书馆里热闹非凡。
每个区开的时候,老师要巡视观察,当区开不下去了,要马上以适当的方式介入。今天,在图书馆区,孩子们并不兴奋,因为当他们打开一本书时,他们经常漫无目的地盲目阅读。当老师问孩子一些有趣的问题时,孩子就有了目的和方向。从阅读中寻找答案,培养同龄人之间的交流。
为了提高孩子阅读书籍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游戏来调动孩子阅读书籍的积极性。
5.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周二,第一次园本教研活动在我园举行。这种以幼儿园为基础的教研活动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下面是对这次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首先说说我们班的区域活动的好点:
一.区域活动贯穿五个领域。
从上学期开始,园本教研提出区域活动不能“偏”,要严格按照五大领域的要求。这学期我们班区延续了上学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区域——社会区“太阳超市”。社会领域从来没有开放过,因为一直觉得社会是一个很难的领域。如果要开区,就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大量的前提经验和知识。但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我们还是尽量在大班的下学期开设一个社交区,课前讲解,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孩子搭建墙梯。活动前做好准备,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就不会觉得辛苦。
第二,明确区域主线
我们班这学期创建的太阳超市,是一个独立的社交区,但是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区其实都是为社交区服务的。比如:面包加工室、包装袋加工室、作品加工室,我们的艺术区以前很少展出,所以孩子们不愿意继续参与,但是我们讨论如何展示他们的作品。所以我们把艺术区的小区域都和社会区联系起来,艺术区的作品可以在社会区的阳光超市卖,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一定要比较谁的作品卖得更好。这让我发现,在区域活动中,只要主线明确,其他的区域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区域材料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以前我们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都希望物资越多越好。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该地区更多的材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就像王艳老师说的,不要乱丢东西。所以这学期的区域活动我们选择了一些完全能服务于目标的材料,不要求花样多,但要求有层次,有难度,有可操作性。在数学领域可以明显体现出来。
本区域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活动领域之间的布局
我的班级属于圆形教室,所以面积包围了整个教室。发展之后,突然觉得没有地域的界限。如果我不看区名,会让人觉得都是一个区,这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我也去别的班看过这个区域。我很喜欢月嫂4班和月嫂3班的区域布局,给人感觉每个区域都很清晰。
第二,孩子们互相合作
面包加工室、包装袋加工室、美术作品加工室都属于美术区,需要小朋友之间的相互配合。然而,当我在巡回演出时,我发现孩子们都在做自己的工作,很少交流,更不用说很配合。我试图引导他们,但他们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然后转身。课后我反思了一下。我认为孩子们之间的合作。
6.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表演游戏(Performance game)是指儿童扮演一定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再现生活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不以展示他人为目的,而是为了满足和快乐而进行角色活动。孩子在游戏中的情绪是积极愉快的。所以,通过表演游戏来教育孩子,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形式。在这次区域活动中,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如下:1。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加深理解。角色扮演游戏具有情感渲染、直观体验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儿童对作品的兴趣,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2.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扮演的角色、使用的道具、场景都是假的,但孩子把他当回事,用角色的身份和语言说话、行动,都有孩子自己对角色的再创造,从而促进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生活中包含了大量丰富而美丽的语言。幼儿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用语调、表情、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情绪,对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和表演能力有重要作用。
3.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发展孩子的良好性格,是孩子克服害羞和胆怯的勇气和自信的表现。一个胆小的孩子,即使第一次在大家面前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突破和飞跃,非常值得肯定和表扬,因为他战胜了自己,勇敢的站了起来。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孩子都主动和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妆,一起准备道具。这为孩子们相互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场合和及时的机会。表演过程中,角色之间的配合,甚至演奏顺序的安排,也能锻炼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这个区域活动还是很适合大班孩子的,活动效果也很好。活动侧重于孩子对用蔬菜印图片的奇怪感受,侧重于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活动中积极引导偶然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机器。比如演示印刷时,颜料流了下来,老师马上强调,画的画不能竖起来,因为颜料没干。这个活动关注的是孩子对用蔬菜印图片的奇怪感受,关注的是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有四五个孩子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我觉得主要是老师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没有全面考虑细节。例如,孩子们不清楚如何布置图片。印刷时,他们习惯把图案排成一排。画面的单调自然会影响他们的活动热情。这时候我要适当提醒他们找空的地方打印,尽量不要把图案排得那么整齐,这是我解释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
8.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这个地域活动对于第一次尝试在纸筒上打印图片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特点,选择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活动,适当降低操作难度。第一,教师要在活动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材料和思想准备。要考虑孩子随时会提出的天马行空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注意改变解释方式,而不是墨守成规。
其次,老师要在活动介绍中用樱桃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孩子更直观地欣赏,因为大班的孩子对樱桃的概念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理解樱桃是什么样子的。只有通过直观的方法,他们才能画出想象中的樱桃。不会出现一些小朋友画完就离开艺术区的现象。
第三,活动目标定位不准确、不具体、过于宽泛。在艺术领域,《指南》指出,儿童在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儿童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儿童学会用心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创造美。
最后,教师在孩子操作过程中缺乏指导,未能照顾到所有孩子,偏向个体。要加强巡回指导,让每个孩子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9.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是儿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智力、运动六大类。区域活动的整体设计要从三点考虑:一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大班幼儿有兴趣探究;其次,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第三,应该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而不是脱离课程。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生活、运营、教育、时代。比如超市、小医院、点心店、烧烤摊,都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活动室角的创设一般适应5-8人,涵盖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可容纳班级所有孩子同时进行活动。区域活动空间的设计要遵循动静分离,比如建筑区和书区不能相邻,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娃娃家玩的时候声音很大。放在活动室门口附近的角落,既减少了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又能让孩子自然入园,在一天的开始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开合结合占用了大量空间,与我们活动室相对较小的面积不符,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活动操作;相关接近度,如理科区和数学区可以相邻设置,可以兼顾学科间的关系;巧妙的留个“死角”,比如图书区可以在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光线好,光线自然。植物种植的观赏区可以放在阳台和生活区,方便种植活动,日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
10.关于大班区域活动的思考
环境、教师和儿童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初步的准备,教师要从模仿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设自己的区域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随意改变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然后分析活动空间、光线、物质储存、活动强度等。各种活动所需。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出活动室平面图,标出固定部门,如门、窗、厨房墙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模拟布局,确定方案。老师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素材。在教师实际操作的基础上,组织角落环境下的评价活动,提高教师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和持续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保证课堂设计的科学评价规则指导教师,督促教师丰富素材,让孩子有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