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包饺子,挂艾草...每年端午节,人们熟知的传统习俗都会重演。昨天,南宁的杨梅古镇和坛洛的冷夏村的人们自发组织了盛大的龙舟比赛和相关的民俗活动来庆祝端午节。以下是我整理的广西端午节的习俗。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然而,广西各地庆祝端午节的习俗各具特色。看看在广西各地生活过的老人,听他们说说记忆中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桂林平乐
中午在屋前屋后洒雄黄酒。
在桂林平乐长大的潘女士,几年前才来到南宁定居。她告诉记者,每年端午节,平乐地区的居民也忙着包粽子。但是,他们包的粽子和普通的不一样。"有甜的也有咸的,材料都取自天然植物草药."潘女士说,汤圆是当地人俗称的“灰水饺子”。汤圆一定要用当地人称为“金柴”的材料,或者把稻草烧成灰,泡在水里过滤。“只有使用这两种材料,煮出来的粽子才会呈现金黄色和强碱性。”至于当地的咸味粽子,是用糯米和花生、绿豆、栗子、黑芝麻混合,包一根排骨或五花肉在里面做成的。
潘女士说,从她懂事开始,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艾叶。老一辈人说艾叶可以辟邪;现在年轻一代认为艾叶有祛风除湿的作用,有益健康。
“另外,端午节中午,老人们会在屋前屋后洒点雄黄酒。”潘女士回忆说,端午节前夕,人们会购买雄黄和米酒来酿造雄黄酒。因为大多数祖先住在山上,所以山上有许多蛇和昆虫。为了防止蛇和昆虫进入房屋,当地人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在房屋周围喷洒酿造的雄黄酒,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坛洛冷夏
在天桥上放一盏河灯,狂欢一整天。
在冷夏村,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此外,还有许多独特的当地节日和习俗。
陆阿姨年轻时嫁到了冷夏村,在村里住了30多年。她说,要在冷夏村生活,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每个冷夏妇女都必须掌握的技能,那就是制作河灯。每年端午节,赛龙舟后,家家户户都会以巷子为单位,老少咸宜的坐船,在河里放河灯。“用蓝、红、青等颜色的彩纸,折成四角河灯,中间插蜡烛。晚上点上蜡烛后,小心翼翼地把河灯放在水面上,叫河灯。”
陆阿姨说,端午节前,村里每个巷子的女人都坐在一起做河灯,每个巷子大概做两三百个灯笼。夜晚,河水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冷夏村的人们相信他们的祖先生活在水边,河灯可以为他们祈祷并保佑他们平安。
此外,在端午节的晚上,冷夏村的人们会聚集在空地上,邀请道工在事先建造的“天桥”上练习,这就是当地俗称的“上天桥”。事实上,“天桥”是由一些桌子搭成的金字塔形状的架子。村民们围着“天桥”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郯城街道
拿回“龙船水”做饭、熬药、洗澡。
一位家住边阳街的南宁老农说,邕江周边的街坊,小时候端午节都有印象,就是在端午节凌晨去邕江取“龙船水”(也有居民称之为“龙舟水”),然后用来做饭、熬药、洗澡。然而,今天很少有年轻人继续这一习俗。
但是很多老南宁人还是习惯在端午节买一些草药,在家里用水煮开,然后全家人一起沐浴。“我们年轻的时候一直都是这样。现在我们有了儿子和孙子,我希望他们能遵循这个习俗。”永宁街的一位大妈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个习俗,每到端午节,各个农贸市场、菜市场、街道都会有那么多卖草药的商贩。他们出售的叶和茎大多是鲜艾草、菖蒲、忍冬藤、野菊花、柳叶、桉叶、九节枫、活麻、柳枝、野生薄荷、桑叶等植物。认为这样的“药浴”可以消暑止痛,祛风清热,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湿防痱子。
百色京西
五月初五,我赶到药市买草药。
在南宁定居多年的冷女士是百色市靖西县人。她告诉记者,近年来,靖西县的端午节药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很多人不远千里前来购买药材。
冷女士说,在她的记忆中,每年端午节,家乡都会有不一样的景象。其中,靖西地区的壮族,除了制作“牛角”纪念屈原外,还有一个非常热闹的习俗街日——赶集卖药。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带着一车车的中草药聚集在魏镇。仅在县城,毒品摊就摆满了市场和附近的街道。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涌向毒品市场,现场人头攒动,挤满了人。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和长辈一起赶着去药市,所以也能识别很多草药。”冷女士说,当地端午节赶集卖药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十万年。因此,端午节期间,靖西县元金村的药农,以及德保、那坡、田东、田阳、右江区、天等、大新乃至云南、越南等地的民间医生和群众,也会将各种中药材,或各种药用动物、矿物运到靖西出售。在市场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药市不再只是买卖药材,已经发展成为民间医药交流会,民间医药交流的大舞台。”冷女士说。
广西玉林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继春节和中秋节之后一年中的一个主要民间节日。玉林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与全国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主要习俗有挂菖蒲、挂香包、包粽子、酿苦瓜豆腐、祭神祭祖、赛龙舟等。
“挂菖蒲香蒲。
从初一开始,人们就在所有的门口,尤其是大门口,挂一束菖蒲。实际上,菖蒲、艾叶、桃叶三种吉祥物被包在一捆菖蒲里,一直挂到端午节结束。
“挂香包。
古人认为,小孩子年幼体弱,容易招来邪灵。因此,在端午节,他们给孩子挂香包。香囊是用红布或花布精心缝制的,里面装着艾叶,所以叫香囊。
“包粽子。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主要内容。然而,在玉林的旧传统中,粽子与屈原无关。晋代周朝地方习俗:“仲夏端午,亦称五月初五。”也就是说,饺子是在五月初五中午做的。玉林端午粽子和春节的粽子一样,是用来祭神祭祖的。端午节不会把粽子扔到河里,也不会在河边设坛祭拜屈原。因此,玉林人庆祝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肉粽子”,即常见的普通米粽子;另一个是“灰水饺子”。这种饺子的糯米事先用草木灰水浸泡,做出来的饺子晶莹剔透,带着糖汁,香甜爽滑,味道鲜美,比“肉馅饺子”更受欢迎。
特色菜
▎酿造苦瓜和豆腐。
玉林端午节的特色菜是苦瓜和豆腐。苦瓜的馅是猪肉、洋葱和糯米。为什么要放米饭?因为在旧社会,5月份贫困户就收不到粮了,去年的晚稻吃完了,今年的早稻不在夏天,是最饥荒的时候。中午把米酿成苦瓜,寓意“五月苦瓜肚有米”,预示着穷人五月有米吃,生活更美好。
“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高潮。民国以前,南流江又深又宽,流行端午节。
广西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后,这一习俗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农历五月初五,全国各地都按照自己的传统习俗庆祝节日,广西人也不例外。广西人民庆祝端午节时,为纪念屈原而继承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和准备祭品。在屈原传说广为流传之前,端午节的习俗沿袭了恶日禁忌,重在养生,避疫,主要体现在挂菖蒲叶和佩戴香囊辟邪、洗中药浴和浸泡在药酒、雄黄酒中。
龙舟比赛
赛龙舟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历史悠久。据民间传说,楚人舍不得让贤者屈原死去,于是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救。他们争先恐后地追到一起,到了洞庭湖就没有了踪迹,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纪念他们,划龙舟驱散河里的鱼,防止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如今,赛龙舟已经成为一项受欢迎的传统竞技运动。广西各地每年都要举行龙舟比赛。届时,江边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龙舟有两种。一层分为上下两层。楼上有装扮成历史和不朽人物的孩子,楼下有在两边传道、敲锣打鼓、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挺花架子的。另一个是比赛用的小龙船。比赛时,小龙舟围着大龙舟转圈。大龙船上丢了东西,小龙船上的水手就下水比赛。其中,钱和鸭子是最难抢的,因为硬币入水就沉,鸭子则四处游动躲避。
南宁的龙舟赛自解放以来一直在邕江举行。今年第一次搬到南湖公园。比赛起点南湖大桥,终点碧湖路,全长600米。6月20日,51男女舰队在此角逐。
吃粽子
端午节,广西各族人民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的做法也各不相同。在南宁生活了7年多的陈阿姨是湖北省仙桃市人。她告诉记者,在她的家乡,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煮糯米饭或蒸粽子。除了家人自己品尝外,还会把一些粽子扔进河里祭祀屈原。为了防止鱼吃粽子,人们把糯米放在竹筒里扔进河里,后来逐渐用方便简单的粽子叶代替了竹筒。广西人也有包粽子的习俗。
挂艾叶和菖蒲,浸泡在草药中
去年端午节,在记者住的院子里,很多人把菖蒲、艾叶、大蒜、龙船花等中草药的叶子扎成一束,挂在门边。问了才知道,这也是广西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此外,有些人还把这些中草药放在酒中饮用。
草药浴
家住南宁城北区南铁机务段的魏家昌是个老南宁人。他说我小时候我妈一烧开水就会去菜市场买一把把的中草药洗个澡,说洗完就不会长疮痱子了。现在有了孩子,每年都洗。魏先生说,端午节的这种“药浴”在广西流传已久,不仅南宁有,很多地方都有。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事实上,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为了纪念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一票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在古代,这个节日是消毒和避免流行病的日子。
根据文献中的记载,以及许多代代相传的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邪月”,而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流传着许多驱邪、消毒、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葛叶、饮雄黄酒、祭祀五疫使者等。
后来,端午节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崇高人格,忘记了端午节的初衷,把划龙舟、包粽子等一些未必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习俗与他联系在一起。
现在大多数人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但实际上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屈原的故事几乎没有印象。他们所知道的是这是一个吃粽子的节日,仅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其实现在并不是端午节的到来,龙舟赛也是无处不在。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初衷已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被逐渐“侵蚀”了。
如今,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中国美食的节日。从昔日的玉米、粽子制作,到如今五颜六色的饺子。很多地方在粽子中都融入了自己当地的美食特色。
事实上,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至于赛龙舟,文字记载始于500年前梁朝吴郡的《和续》。后来关于赛龙舟的文字记载可以在很多记载中找到。在中国几千部地方志中,* * *有227部记载了龙舟赛。
端午节划龙舟、赛龙舟的说法有“群众乘船出发,赶去救屈原。”和“一声呐喊鼓乐吓跑了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端午节,中国大江南北、南洋一带的华人也会举行赛龙舟,倡导端午节。
广西壮族的端午节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区的壮族都会庆祝端午节。这一天,壮族人用糯米包裹各种粽子,煮熟后自己吃。一些地方把一些扔进河里以表达对诗人屈原的敬意。有些地方有各种各样的规定,比如:这一天不吃肉,只吃冷粽子,以示对屈原的孝敬;在一些地方,他们那个月不剃头以示孝顺。有的在房子周围喷雄黄酒,说可以辟邪;还有人喝雄黄酒,或者用雄黄酒洗澡,表示救灾;有的地区在门口插上艾草、枫叶或者茅草,说是可以驱邪等等。河边的壮族人举行龙舟比赛。他们用长长的竹筏做龙舟,在河上比赛。
在端午节,一些生活在文山的壮族人像他们的祖先一样,杀死鸡鸭和鱼来祭奠伟大的医生屈。这种习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壮族人民仍然深深地怀念着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屈大夫。
根据司马迁的《屈原和贾生列传》,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主张培养人才,授权强兵富国,并敦促他与钱钦联合。然而,他遭到楚国贵族子兰的强烈反对,被逐出京城,并被流放到元、湘流域。流亡期间写了《离骚》,忧国忧民。
端午节和壮族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从乔庄开始。首先,屈原和庄强都是百越人,也就是我们今天壮族人的祖先。公元前299年,庄枣因为没有把东方的土地割让给齐国而被土地所统治,屈原因为反对楚国把东方的土地割让给齐国而被视为庄枣的帮凶,触怒了楚王,被辞官流放。虽然在史料中庄强与屈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从他在屈原死后对楚王青香的接受可以看出,庄强受到了屈原思想的影响。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秦国攻占,屈原悲愤交加,投河自尽。也是因为屈原的爱国之心,庄强才动了返回楚国的念头,他愿意接受楚襄王的恩宠,发誓保卫楚国。
悬沙之战后,庄跳到东方反对楚国自治,与楚国为敌。楚人屈原非常怀念以前的统一局面,悬沙之战让楚国四分五裂,这是屈原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屈原没有写庄跳楚自治,是因为他的“忌讳”。晚年,屈原在沅湘流域颠沛流离,一心报国。但最后是国家四分五裂,国破家亡。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庄昭的爱国救国之心。这就是为什么乔庄在屈原死后接受了楚王青香的好意。
据史书记载,战国中后期,楚王青香十九年(公元前276年),壮羌到达滇池。当庄强和秦国争夺楚巴和黔中郡时,道路被秦国切断,他只好带领族人回到滇池老家,灭了夜郎国,然后王典建立了滇国,开始了他统治滇池的历史。
梁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梁武帝攻克云南,设益州郡。后来云南最后一个国王因为多次内乱被杀。滇国胜利后,大部分滇国人沦为战利品或战俘,被迫南迁,一部分到达桂西,一部分到达云南文山,与当地土著融合或居住,成为壮族先民。
现在端午节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百越民族的后代,我们在欣慰的同时,更有更重的责任去弘扬和传承端午文化和百越文化,让壮族的后代记住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切!
广西南宁的端午节习俗
早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就有记载,最迟在战国时期,北方中原就将五月五日视为“邪日”。东汉《海关依桐》佚文中也有一些说法,如“五月盖屋使人秃”,“五月到,夜不动”。虽然这些文献中关于农历五月初五的记载大多是支离破碎的,但如果把这些碎片放在一起仔细研究,就能看出端午节背后的禁忌信息。
农历五月初五是仲夏季节。古人认为这是一年中殷琦开始下沉和杨琪开始上升的结合点。这期间气温升高,蛇虫滋生,疾病瘟疫高发,所以人们称之为“坏月”。流传千年的端午节习俗,与“驱邪”、“祈福”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雄黄酒香包药品市场
为了驱除体内的湿热,避免屋内有蚂蚁苍蝇,民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很多都与中草药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它因徐贤和白蛇女之间感人的爱情传说而广为人知。雄黄最大的作用是可以驱赶仲夏出动的蛇虫。
然而,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在广西,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的人们会将艾叶、菖蒲等中草药用红纸包成剑或图形,挂在家中辟邪。
此外,成年人还喜欢用苍术、广藿香、山茱萸等草药制作彩色香包。,并把它们扣在孩子的胸前,或者用桉树叶、野生薄荷、忍冬藤等草药煮水。,都有为后辈祈福健康的美好愿望。
端午节前后,南宁市民可以在菜市场买到这些相关的草药,或者挂在家里,或者用开水洗澡。这个习俗是广西端午节的常见习俗之一。
稻作民族的“龙”文化
赛龙舟作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谈论端午节时不可避免的内容。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死后,人们自发划船去救他。最后,救不了屈原的人开始在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纪念屈原。
传说归传说,史记还是有其可考性的。赛龙舟的习俗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当时古人划着雕成龙形的独木舟,以娱神娱人。这是祭祀仪式中的一个半宗教半娱乐的节目。赛龙舟是熟悉水的南方人发明的,后来逐渐传入北方。
传说中龙是能呼风唤雨的神灵,是南方稻作民族的文化崇拜图腾。当人们祈求好天气时,他们通常会祈求龙。在广西的农村田野里,有些小水车叫龙车,水蛇也叫龙蛇。稻作民族的生活与龙的含义密切相关。所以,龙舟赛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运动,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有团结协作的文化内涵。
南宁人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是用“龙船花”洗澡,即采集青蒿、菖蒲、香茅等草药烧开水洗澡。以前,南宁人会在端午节的凌晨去邕江取“龙船水”,也叫“龙船水”,用来做饭、煎药。
舌尖上的端午节
糯米被视为大米中的上品,在古代多用于祭祀活动。粽子作为祭品流传下来,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受到高度重视。南宁人在端午节最喜欢吃的粽子是一种叫做“寒性粽子”或“碱性粽子”的粽子。
南宁人很注重包凉饺。比如要求包饺子的竹叶宽大无毛,清香清凉,凉拌饺子的形状一般会包成细长形或三角形。甚至还有一些习俗,把稻草烧成灰泡在水里,然后用这个水泡糯米,包成粽子。吃凉拌粽子时,人们喜欢蘸蜂蜜或白糖,以甜为主。
汪曾祺曾在《端午节吃鸭蛋》一文中介绍,端午节午餐要吃“十二红”,咸鸭蛋是其中之一。这种红色的菜一方面可以祈求未来的兴旺,另一方面人们认为红色的物品可以辟邪避夏。
可见,传统节日流传下来的民俗,各有各的说法,无论各自的含义是什么,都饱含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广西桂林的端午节习俗
桂林端午节习俗1: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漓江码头立起彩门,龙戏珠。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彩球在空中飞舞,河面上一片欢腾。端午节在漓江上举行。
桂林自古就有赛龙舟的习俗,大的十年,小的五年。在过去,划龙舟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祝愿好年景和战胜灾难的意义。每五年一次的端午节仍然是在正月初一,每个村庄和街道都要举行“敲鼓”仪式。“开鼓”那天,年轻人聚集在我们村和街道的寺庙前,开始鸣枪,打划船鼓,响划船锣,唱龙舟歌。热闹的声音吸引了邻村的男女老少前来参观祝贺。开锣打鼓是划龙舟的信号,所有龙舟兄弟也互相祝贺,增进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