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被激怒,请这样做。

这几天孩子一回家就会跟我说,学校放假的时候,某某同学来找他“打打闹闹”,不管他同意不同意,就开始互相拳打脚踢,甚至把孩子的衣服都脱了打。

在我心目中,这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偶尔有点小摩擦很正常。问清楚前因后果后,我告诉他,如果不喜欢这种方式,就先警告同学,不听就向老师举报。

但接下来的几天,攻击他的学生增多了。没有理由冲突,反正只有他被打。而他又一次选择了忍着痛不告诉老师。

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变严重了,孩子性格懦弱,从来不闹。如果你还学不会被激怒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开始他的漫漫征途?

所以我告诉孩子,遇到挑衅要有足够的自信,要相信自己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要有充分的勇气和爆发力,防止受伤。

(一)坦诚地与人相处,如果遇到对抗时刻,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说“不”。

宇哥因为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都会慢热,成绩也会受影响。而他的自信已经被看似玩笑的霸凌消磨殆尽。所以当他的同学抢了他的书和笔记本扔出去玩,或者故意在他的笔记本上乱涂乱画的时候,他只能又气又急的拿回来,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这下又被同学欺负了。而且因为他觉得自己成绩一般,老师肯定不会帮他,所以他觉得自己更孤立,更不自信。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恢复自信心。让孩子在再次面对上述情况时,第一时间大声说“不”,然后抓住其中一个,严厉警告,然后起诉老师或者用更直接的方式处理。为了起到震慑作用。

(2)不惹事,不怕事,关键时刻有“爆发力”。

当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过度玩耍而感到被欺负时,他们的身心也会受到挫折。也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委屈。因此,他们会表现出沉默、疲倦、敏感、易激动。而且这种情绪波动很大,什么都写在脸上,会让欺负者很有成就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需要让他们的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爱和保护。然后我经常带孩子去锻炼,提高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让他们在特殊时刻有瞬间爆发力。

马云曾指出,教育的核心之一是体育。足够强大,足够灵活,别人一般不敢轻易招惹。

心理学家李玫瑾告诉他的父母:“孩子们应该有一个无害的成长环境,但他们也有一种不受伤害的氛围。

教育的重点是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不主动打人。但是,如果你无缘无故被打了,你就应该马上还手,哪怕你的力气很小。反抗意识很重要,让对方知道我会反击,用行动告诉对方“不”。

(三)确立自己的底线

在《安德的游戏》中,主角安德的一段对话向你展示了底线是什么。

安德抬起头,冷冷地看着其他人,说道:“如果你明天早上来打我,我很可能会被你打得很惨。但别忘了我是怎么收拾我的恶霸的。只要你敢打我,你就得小心看我什么时候报复。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通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往往会把玩耍升级为摩擦,进而打架。另一种情况是被其他同学无端挑衅,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孩子缺乏清晰的底线思维和及时的反应。

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应该坚持什么原则,怎么说。与人交往要保持哪些原则和底线。什么样的表现叫无理冒犯他人。一旦你咄咄逼人,你就会付出代价。

比如告诉孩子借书当球,就是坚决反对。也不允许借作业本当绘本。如果这位同学还坚持伸手拿书,就要严厉警告,然后就会有皮肉之痛。

希望在让孩子自己走的路上,能看到更多孩子自信的笑脸。遇到突发状况时,他们无畏于强大的刚毅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