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有了独立意识后,会变成“人”?

机器人有了独立意识后,我更倾向于它会变成“人”。

机器人应该不应该像人一样呢?机器人拥有独立意识到底是好是坏呢?机器人有了独立意识,是否就和人一样了呢?带着疑问与好奇,读了《卧底机器人》这本书。

这是英国作家戴维·艾德蒙兹和休·弗雷泽所著,是一本充满幽默与思考的科幻儿童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文字活泼幽默,又引入了关于“人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哲思,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儿童小说。在当前AI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这个主题更有意义。

看完后简单做些分享:

1、故事背景: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机器人朵儿的卧底故事。

朵儿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机器人,朵儿的设计团队想让朵儿参加智能机器人一项大赛,这项大赛就是让五个机器人伪装成人类的小孩,然后在中学中生活一学年,谁最后能够不被认出,谁就有机会赢得1亿美元的奖金。朵儿伪装成一名12岁的女学生,混进了一所中学的班级。学校里,朵儿不仅需要学会与人类同学相处,还需要完全隐藏自己的“机器人本质”。她需要学习人类的语言、情感和社交规则。

同时,她还需要应对各种意外,像是不会撒谎、对危险过于敏感等等。在家庭里,朵儿需要扮演好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人类。她需要学习化妆、穿衣打扮等等,还要习惯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作息时间。然而,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朵儿的同学马丁。马丁发现揭露朵儿的身份可以获得奖金,于是他开始调查朵儿的背景,并试图揭露她的真实身份。

2、可以把故事分成三个阶段:生硬模仿----加入情感----自我觉醒

第一阶段:生硬模仿

学校生活刚刚开始,作为一个直来直去的机器人,朵儿听不懂别人拐弯抹角的话,一切都从字面理解。朵儿会把别人的感叹词当成别人的名字,把别人的网络语当成字面的意思理解,当别人问朵儿从哪里来的时候,朵儿回答的地点是从国家名到省名到地名。为了更加的真实,朵儿甚至以朋友女儿的身份进入到了制造者的家庭中,由于朵儿的人物设定中有不会撒谎一项,经常好心做坏事儿,闹出了一堆麻烦。

比如:答应瑞奇(同龄小孩)保守砸坏老款手机的秘密,又被迫向瑞奇妈妈承诺不说谎,二者冲突时,选择了向瑞奇妈妈坦白,违背了另一个承诺。还有,看到老师家门口邮箱写着:请勿投递垃圾邮件,以为狗便便明显不属于垃圾邮件,而直接塞进去。这些场景,都是基于知识的理解,对人类行为的一些机械模仿,在复杂的场景下,很难灵活的应对。

这一段看的人很欢乐,在机器人的视角下,人类的许多行为显得十分荒诞,比如贪恋财富、对容貌欺骗性的修饰、对潮流(例如新款手机)的盲目追求……机器人视角是坦率朴实的,她对这些现象的困惑,实际上也是对人类如何获得幸福的一种思考。

第二阶段:加入情感

安装“爱情补丁”,探索吸引力和爱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喜欢上男孩阿维,有心动感,上课时走神,很期待与阿维的眼神交流。当不承认感情时,没能通过测谎仪的测试。看到喜欢的人与其他女孩在一起,会感受到痛苦和嫉妒。担心卧底任务失败,赶紧删除了激发忧郁、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的功能,在“爱情补丁”中发现“欣喜若狂”的情感功能,通过获悉“第二个卧底机器人出局”的消息变得“欣喜若狂”,成功逃出“爱情补丁”的负面影响。

第三阶段:自我觉醒

朵儿终于经过了一年的考验,成为机器人大赛的获胜者。朵儿无比的兴奋,以为获得了人类社会的认可,但是朵儿绝对没有想到,资助这个大赛的老板之所以想获得完美机器人,是想创造成千上万个朵儿,让完美机器人替代家政服务,像朵儿这样的超级机器人会被批量生产,成为老板们赚钱的工具。

已经有了个性意识的朵儿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朵儿从比赛中逃离,这让项目团队失去奖金,也让参赛付出的所有努力白费。当自我觉醒,朵儿意识或希望保持自己的独一无二后,机器人做出的决定就回归人的本性:自私,这貌似与人已无二致。

回归主题:机器人应该不应该像人一样呢?机器人拥有独立意识到底是好是坏呢?当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后,和人的区别与界限又在哪里?

若这一天真的到来,我更偏向于机器人也属于“人”,且和人一样,每个机器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类似肤色一样,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些特征区别。

最后,这本书故事情节轻松愉快,还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对机器人意识和人类关系的思考,是一本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性的优秀科幻儿童小说。不管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都值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