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冷”
如果你来天津旅游,被当地的朋友接待,其实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因为天津人幽默,爱吃爱聊,可以适当满足你的所有要求。但只有一点,不要跟他说你想吃狗肉而不理。
在天津人眼里,这就跟去重庆必须吃鸳鸯锅一样,是一种说不出的冒犯。劝阻外国朋友进狗不理的门,是每个天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虽然是老牌子,但天津人从来不愿意把狗不理当成家乡的名片。只是千年春晚上,郭和冯巩写了一段《老歌新歌》,让狗不理火遍了全国,天津人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从更早的独家使用航运槽工,到流连青楼楚馆的居民宵夜,再到最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狗不理和其他百年老船一样,充满了烟火气和传奇色彩。
一个
1831年,一个名叫高的孩子出生在天津市武清县。老莱子的父亲继承了一个便宜名字好喂养的民俗,给孩子起了个外号叫“狗子”。
当桂友友长到14岁时,他的父亲把他送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佳蒸坊当服务员。店主看他年纪太小,不会做别的,就学着做包子。然而,尽管贵由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却很聪明,很好奇,他在几天内就学会了做包子,大小均匀,褶裥漂亮。后来我学会了怎么做,特别是我心思缜密,悟性高,所以包子又白又软,有嚼劲又油,肥而不腻,很好吃,深受顾客好评。
当了三年老师后,攒了一些钱的贵由自己开了一家包子店。因为他做的包子书馅大,肉多油多,所以特别受到码头上从事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人的认可。于是,生意越来越红火,贵人朋友整天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时间和顾客搭讪,于是有人戏称“狗卖包子,凡人不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他的包子店叫做“狗不理”。
所以,在当时的天津人眼里,狗无视平民和穷人的食物,没有“高大上”的机会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让天津的所有人都觉得家里的包子其实比狗不理好吃多了。
二
真正让狗不理走出三岔河口,扬名天津的,其实是高的儿子高。
1916、高病逝后,高继承产业,次年在东街开设分号。1932,旧号移至北大官桥口。1937年,高将旧号与分号合并,迁至天香商场后门,现为天津地标之一,并设立新号“德居”。短短20年,狗不理包子从天津的一个角落,正式走进了城市的中心。
它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高赶上了时代的机遇。当时,天津在全国的政治版图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离北京不远,不仅足以避开首都的动荡,还方便风平浪静时跳出来“摘桃子”。
一时间,天津成了政治家、文化名人、德高望重的士绅们“寄望”的唯一选择。这些上流人士经常出没于青楼楚馆,通宵聚会、茶会是家常便饭。
但在当时,这些附庸风雅的妓院和楚餐馆往往不提供热食。看到这个商机,高带着他的伙计,把馒头装进笼子里,沿街叫卖。这种原始的外卖叫“胡同川子”,和今天的“街边小贩”一样,专门做夜间经济。它简单粗暴却有效,使狗不理的名声响彻整个天津卫。
三
1947年,高病逝后,其子高继承了狗不理的招牌。但当时的天津已经是一地鸡毛,不再是政商人士的避风港。动荡的局势下,狗不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高忍痛操作到1952,最后选择了平仓。
其实到这个时候,所谓的“百年号”已经完全黄了。它的归宿本该和“一家店铺逃离大漠时不得不带的百年老汤”“一家店铺得到了一份流出皇宫的菜谱”一样,成为一堆旧纸中荒诞的美食传说。
但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将狗不理包子收归国有,将店面迁至和平区山东路,后又在石楠美食街开设分店。虽然与高家没有任何关系,但艾辛乔罗·溥仁用金字在黑底上题写的“狗不理”招牌却被保留了下来,至今仍挂在其总公司大门上。
也就是在这之后,狗不理开始走出天津,开始了艰难的张之路扩张。
四
在全国范围内扬名立万并不容易。事实上,在随后的40多年里,狗不理的名气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靠真假难辨的名人轶事偶尔刷刷存在感,但后来很快就冷却下来了。
转折点是1999。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狗不理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然后在千禧年的春晚上,郭和冯巩在他们的相声《老歌新歌》里突然提到了狗不理包子。有一段时间全国都知道这家店的包子是“皮薄馅大十八折”
狗不理开始以一种蛮横无理的方式传遍全国,并迅速成为资本的宠儿。
2004年,狗不理在韩国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2005年,同样是“百年老号”的天津同仁堂,以654.38+0.06亿元的高价买下了狗不理,并给它起了个英文名信雅达“GoBelive”。这也标志着从码头工人走出来的狗开始抛弃接地气的过去,转向高大上的品牌创新之路。
如今看来,同仁堂是《他是我兄弟》这个群体中少有的玩资本游戏的角色。拿到能“讲故事”的招牌后,同仁堂为了打破产品的空间和地域限制,开始让狗不理转型卖速冻食品。同时还在全国各地开设了消费水平较高的餐厅和酒楼,企图快速完成资本扩张。
2006年6月,经商务部批准,狗不理正式获得“中华老字号”荣誉。借助资本,狗不理开始筹备上市,计划2007年或最迟2008年登陆a股。
但这个时候,脱离生活土壤的狗开始习惯了。
五
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
2008年,狗不理一个普通的猪肉包子的价格是1.5元,已经超过了另一家知名商店庆丰包子目前的价格。到2020年,猪肉包子的价格已经达到5.7元。
这只是狗不理产品替代战略的冰山一角。其董事长张也在2017公开表示,一定要打破“老字号”便宜的观念,因为老字号在保持品质的同时,一定要有利润空间和合理的价格。
狗不理山东路店菜单(来自大众点评)
“保质”二字没做到,狗不理,消费者各执一词。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是,从2006年计划上市开始,狗不理一直到2014才提交申请。但同年7月,这份难产申请还是被证监会铁腕粉碎。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被“教做人”的狗依然固执,退而求其次于2015挂牌新三板。
财报公开后,吃瓜群众得以一窥“百年老号”的造富能力:2015年,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收8949万,同比增长20.82%。净利润6,065,438+0,000,增长率超过30%,一时间成为新三板上耀眼的明星。即使在2019年,其营收和利润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和隔壁的老牌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续三年业绩下滑的全聚德甚至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其对公司经营数据做出解释。
但是,当风景相同的时候,狗狗没有理会,选择了主动退出。2020年5月8日,狗不理公开提交股票终止上市申请,并于5月11获得通过。
六
选择主动退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新三板的交易量真的太低了。这对于痴迷于玩资本游戏,试图从二级市场获得融资的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融资失败意味着无法获得充裕的现金流,意味着无法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意味着在互联网大潮中被甩在了后面。相对于“不好吃”的负面评价,这才是狗狗最忽略的。
但是狗不理会,失败了,或者说失败了。
2015,上证综指从3210冲刺至4277,随后快速下跌,甚至在2016年初跌至2737。狗连解禁都不理,股价随指数陷入四年“长熊”。
为了提振股价,狗不理开始频频讲故事,比如花3000万跨界玩咖啡,比如收购澳洲公司推出“益生菌包子”,更不用说后续的面膜和大健康产业了。
花里胡哨,但都没啥效果。
其实狗忽略了经验,就像很多“百年老店”一样,陷在自己的骄傲和矜持中,或者坚守自己的职业然后被抛弃,或者盲目多元化不断失血。当你不得不转身的时候,你已经被时代的车轮碾过。
正如《舌尖2》所说,在中国,人和食物的移动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不管他们的脚步有多匆忙,不管他们来的有多不由自主,总有一种气味以它独特的方式一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去处。
狗不理作为一种食物,既不能提醒人们它从哪里来,也不能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