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下,云游戏的隐秘角落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下班回家,想趁着半小时送货的机会玩一会游戏,于是打开投影仪的开关和开关,拼接游戏手柄,等待进入开关的操作界面。原来塞尔达的游戏卡昨天被拿出来是因为你练了健身圈大冒险。这时候你就要去卡盒找新的游戏卡了...累了,你拿起手机玩王者荣耀。
如果有一个云游戏平台,只要给手机、平板、电视、投影仪等显示终端加上高速稳定的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玩《赛博朋克2077》等显卡的3A大作,那你肯定不会拒绝。
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现实。
从国外的微软xCloud、谷歌Stadia、亚马逊Luna,到国内市场的腾讯START、虎牙YOWA、金山云,云游戏服务近年来遍地开花。
什么是云游戏?
云游戏利用云技术将游戏软件的数据和操作在网络中进行。服务器压缩渲染的游戏图片或指令,并将其传输给用户。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点击玩游戏,无需其他游戏机。它的本质是一个交互式的在线视频流。
理想的云游戏场景就像目前人们打开任何一个视频网站都可以观看高清内容一样。
业界公认支撑云游戏运营的核心技术有四项:5G、GPU虚拟化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边缘计算技术。
早些年,云游戏流媒体技术其实已经成熟。
自2004年以来,G-Cluster已经在日本提供了近十年的流媒体游戏服务。2010年,云游戏初创公司OnLive推出了MicroConsole,它使电视能够通过路由器与该公司的流媒体游戏服务连接。2012年被索尼收购,2014年开始在索尼的PlayStation中使用。
具体来说,GPU虚拟化技术是指运行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可以共享一个或多个GPU处理器进行图形操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自己的云游戏主机,从而实现服务器资源的有效利用。如:AMD虚拟化GPU解决方案MxGPU;英伟达的网格显卡方案;华为鲲鹏的MonBox等。
现阶段音视频编解码技术通常是以视频流的形式实现的。游戏在有GPU的边缘计算节点运行,GPU生成的游戏图像转换成H.264/H265的视频流和音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终端。同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回鼠标、键盘、触控数据等操作指令。
边缘计算技术是指在靠近对象或数据来源的一侧,集成网络、计算、存储和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服务。其应用在边缘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目前支撑云游戏发展的技术难题基本已经攻克。
OnLive的创始人史蒂夫·帕尔曼(Steve Perlman)曾经说过:“(云游戏)技术在十年前是可行的。你只需要五六兆每秒,普通家庭宽带就够了。延迟也可以被控制。少数竞技游戏玩家可能会说他们可以注意到延迟,但这将会改变,大多数游戏玩家根本不会注意到差异。我们可以在数据中心放一个普通人买不起的昂贵的显卡处理器。游戏机容量不够,个人电脑风扇太大,也不舒服。”
5G浪潮的到来再次推动了云游戏热潮。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同年,中国游戏厂商、云服务商、网络运营商蜂拥而至,云游戏市场火热。
因为游戏延迟的问题随着5G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而逐渐优化,云游戏被认为是5G时代速度最快的应用。许多第三方研究机构因此看好云游戏市场。
Newzoo发布的《2020年全球云游戏市场报告》显示,今年年底全球云游戏市场收入将达到5.85亿美元;伽马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云游戏市场规模预计超过654.38+0亿,未来年增长率将超过654.38+0.000%。艾媒咨询预测,借助5G网络,2023年云游戏市场规模有望冲击千亿大关。所有这些数字表明,一个新的机会正在冉冉出现。
云游戏的机会在哪里?我们需要从产业链入手。
云游戏的路径很明确:用户手中的硬件到云端,再回到终端设备,这需要游戏厂商的内容和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支持。细分下来,国内外很多厂商都有上下游的布局:
随着市场热情的不断变化,云游戏的产业链也在发生变化。
2019之前有大麦云游戏、格莱珉云游戏等国产云游戏的开创者。但最终因为云游戏的C端需求和体验水平达不到标准,大麦云游戏关闭,格来云游戏一直不温不火,难以走出圈子。
到2019年,云游戏产业链已经聚集了众多玩家,行业正处于剧变期。
C端云游戏创业公司压力真的不小。作为一名深耕云游戏领域的投资人,陈悦天表示,从他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早期的投资机构都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去面对巨头入局的C端市场。实际情况也是如此。2020年上半年,瑞云科技孵化的斗龙云倒闭,大龙云电脑、格莱云游戏已经加入腾讯生态,百度收购老牌云游戏厂商微机互联。市场加速分化,创业公司开始排队。
其次,从二级市场的头部到中腰游戏公司,竞争同样激烈。从腾讯、网易到西山居、三七娱乐、完美世界、好玩游戏,各游戏厂商纷纷宣布入场。最近获得全球手游首月收入榜第一名的《原神》,也在刚发布不久就推出了云游戏版本。
云游戏的前景早已被业界认可,但现阶段云游戏的发展趋势似乎并不如预期。限制其目前普及的问题有哪些?
对于玩家来说,是否玩云游戏,取决于云游戏能否带来高质量的游戏体验。
现阶段要想在PC或主机等硬件设备上玩出高质量的游戏大作,需要有渲染能力强的显卡(GPU)、更大的运行内存、更快的CPU、高帧率高分辨率的显示器等。显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提供云游戏服务的厂商来说,帮助游戏用户降低硬件算力成本具有重要价值。
陈悦天认为,游戏本地计算中最复杂的计算任务可以放在云中。理论上,所有的本地计算都可以放在云端。云游戏铺设的基础设施,开启了一个被称为C端计算能力云化的时代。
对于目前正在观望詹韵游戏业务的厂商来说,在技术上实现已经不再困难。难点在于如何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游戏体验的同时,消化和控制这些硬件成本是其盈利的关键。
现阶段,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从上面提到的软硬件条件来看,云游戏厂商的大致成本如下:云游戏的研发成本或购买其他游戏版权的成本;公有云GPU虚拟化建设或租赁成本;边缘计算中心的建设或租赁费用;高速网络带宽租赁成本。
对于C端运营商来说,一套体验好的云游戏的综合成本是复杂的,与传统互联网公司有着明显的边际成本降低的区别。每增加一个新的云游戏玩家,云(公有云+边缘计算中心)都要为其分配一定的CPU和GPU计算能力,高速网络传输流量的成本必然增加。除了游戏研发或租赁的成本,其他成本并不会随着云游戏用户的扩大而有效降低。
即使是现在做得比较好的云技术服务商,也只能优化现有资源的成本,比如云CPU和GPU的计算能力的动态调度,避免游戏玩家峰值变化造成的计算能力资源浪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际成本的问题。
这意味着,与现有的游戏产业链相比,云游戏似乎并不是一种更赚钱的方式。
Epic Game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蒂姆·斯维尼也对云游戏技术的进步速度和成本降低持负面看法。他认为,虽然互联网的可靠性、速度和容量都在提高,但本地处理能力(硬件升级)的提高速度更快,结果是“把实时处理交给延迟方的计划注定要失败。”
简单来说,从现阶段游戏硬件设备的迭代速度和降本速度来看,玩家已经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强大的手机,同时更多的优质手游也在层出不穷。如果游戏硬件厂商能够保持高速的升级迭代速度,那么云游戏厂商帮助游戏用户降低硬件计算成本的需求是否还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陈悦天认为,在长达几十年的互联网浪潮中,拥有最好的技术和计算能力的一定是少数公司。对于英特尔、英伟达、AMD等硬件厂商来说,无论实际应用层面发生什么变化,云游戏的游戏硬件和服务器设备都离不开那些技术最好的公司。但从长远来看,公司上云,数据上云,游戏上云,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互联网一定会给公司到达人类顶峰的机会。
一个确定的事实是,云游戏是未来的趋势,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只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大量的投入,才能在云游戏时代占据一席之地。现在云游戏面临的矛盾是,现在投资云游戏需要大量的金钱消耗,未来能否烧出行业领先优势并不确定;但是现在不玩云游戏,以后肯定会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云游戏行业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但是不同位置的玩家已经在积蓄力量。就像流媒体深刻改变了娱乐业一样,云游戏的未来潜力毋庸置疑,但谁也无法预测那一天何时到来。
在此之前,谁能成为云游戏浪潮中的重要角色,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