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防震安全教案
中班地震安全教案1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孩子在发生地震时不要惊慌,要去安全的地方逃生,并懂得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孩子互相关心的感情,增强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孩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点。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蛤蟆男孩防震减灾科普漫画,地震生存手册漫画图片6张。
2.一些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流程:
第一,引入对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老师:“小朋友们,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一件可怕又悲惨的事情。我们去看看有什么事这么严重。”
二、弹一首《5?12“汶川地震视频用震撼的地震场景介绍了主题。
第三,围绕视频与孩子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告诉孩子这是地震。)
2.老师总结:地震时,地面剧烈晃动,房屋倒塌,地面开裂。路被扭,车被砸,房子倒了以后,房子里的东西都被压碎了,有时候我们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第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卡通版),教育孩子在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及时躲避。
老师:“小朋友,虽然地震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要慌。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晃动后,有短暂的时间逃生。如果你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躲在安全的地方,你就不会受到伤害。”
引导孩子们逐一观察课件,并向他们解释如何应对地震。
1.摇晃时立即关火,发生火灾时立即灭火。
不要惊慌失措地跑到户外。
3.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4.在户外情况下,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的地方。
5.听从百货公司和剧院工作人员的指示。
6.汽车停在路边,管制区域内禁止行驶。
7.一定要注意山体滑坡,落石或者海啸。
8.避难的时候要走路,随身物品尽量少。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孩子观看地震动画《小蛤蟆男孩》,通过动画让孩子了解地震,巩固防震减震的方法。
第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的扩展:
学习儿歌《地震前动物有预兆》,用简单明了的动物形象让孩子知道一些地震前的预兆。
满足中班防震安全教学计划目标的第二班:
1,使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预防措施。了解地震与各种灾害的关系。
2、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让学生明白防火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班会准备:
1,收集关于地震的相关资料。
2.收集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活动流程:
第一,情境导入
人民网北京9月20日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9月20日5时37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1级地震,青海西宁有明显震感。
本次地震的基本情况:
发生时间:2013-09-2005:37:01纬度:37.7经度:101.5深度:7公里震级:5.1。
市:凉州区(距震中约103.4km)民勤县(距震中约173.1km)。
世界各地的地震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你学到了哪些地震知识?
今天,让我们了解地震是如何引起的,以及如何预防地震。
其次,介绍几种可以简单识别的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井水是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泥水,天旱,井水。水位变化很大,花在冒泡。有的变色,有的变味。
2.动物异常:地震前动物有征兆,密切监测最重要。骡马牛羊不入圈,鸭子不下水,狗叫。老鼠逃走了,但是鸽子飞回了它的窝。蛇从冰天雪地的洞里钻出来,鱼害怕地跳了起来。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过程中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和声音,是重要的预报。临震前,一瞬间,大地轰隆隆,火光闪烁。
三、介绍几种在震中紧急避险的方法。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和地声并感受到震动,到房屋被破坏倒塌,造成灾害,需要十几秒钟,最多三十秒钟。这个极短的时间称为预警时间。只要人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在地震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有可能抓住这宝贵的时间,成功逃离地震。
有人调查了974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发现其中有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很大。
(2)逃生原则:当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就近避难,震后迅速撤离是一个好办法。当然,如果你在平房或者楼房的一楼,直接跑到外面安全的地方也是可行的。在陕西省1556滑县M8地震的记录中,也有这样的总结:“如果你突然死亡,你不可能生病,但你必须等待。即使你有一个窝,你也可以希望把你的蛋吃完。”这意味着,当地震突然发生时,不要急于逃离,而是等待地震过去,还有生还的希望。这个“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减震的一个重要原理。
除了“待定”的原则外,还要注意地震时不要顾此失彼。短时间内,首先要想办法自救;只有你能脱离危险,你才能拯救你所爱的人或其他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V待定”,哪里“V”更安全?经验表明:
A.如果在室内,应躲在附近坚固的家具下,如写字台、坚固的床和农村土炕边,也可以躲在角落或小跨度的卫生间、厨房等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地方。注意不要躲在外墙的窗户下,电梯间,不要跳楼。这些非常危险。
B.学校防震知识:桌椅要放在离窗户和外墙一定距离的地方,避免外墙倒塌伤人,并留出一定的通道,方便紧急疏散。幼、弱、残学生应安置在便于防震或快速疏散的位置;加固书桌和平台,便于隐藏和减震;检查并加固教室内的悬挂物;在门窗玻璃上贴防震胶带,防止玻璃碎裂伤人。
上课的时候,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上眼睛,躲在课桌下。在操场或户外时,可以蹲下,用手护住头部。注意避开高楼或危险物体。不要回教室。地震后应该组织疏散。必要时应该在室外上课。
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宣讲防震常识,教学生避难和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实验室的柜子,图书馆的书架都要固定。
2.地震时背对窗户躲在桌子下面,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不要冲出教室,避免慌乱中上下楼梯。
4.如果地震时你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如果地震时校车正在移动,你应该呆在座位上,直到车停稳。
如果在教室里,要在老师的指示下迅速抱头,闭上眼睛,蹲在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撤离时不要拥挤。
C.如果你在剧院、体育场或餐馆,你应该迅速躺在座位下,双手抱头。也可以躲在舞台或者乐池下面;大门口的观众可以快速跑出门外,也可以在球场内。
d如果在室外,尽量远离狭窄的街道、高大的建筑、高大的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以及存放危险品和易燃品的地方。地震停止后,不要轻易跑回倒塌的楼房,防止余震伤人?
E.如果在行驶中的汽车、电车、火车上,要抓紧扶手,避免摔倒磕碰,同时要注意行李掉落伤人。面对座位上行李的人,可以用手臂靠在前椅,保护头部和面部;背对行李的人可以用手护住后脑勺,抬起膝盖护住肚子,收紧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转移到空旷地带。
(4)正确处理地震时的特殊危险:遇到煤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碰撞;如遇火灾,躺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爬行到安全的地方;有毒气体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上风方向跑去。
四、班主任总结
地震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的不可预测性和威力,但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准备,地震的威力在发生之前就会低很多。冬天来了,多风多雨,气候干燥,是火灾多发的季节,防火尤为重要。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的书,保护我们的安全!
中班地震安全教案3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懂得应对地震,掌握逃生的技巧。
2.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3.掌握藏、爬、钻、跑技能,提高体育锻炼质量。
4.以地震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5.考验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地震后的照片
活动流程:
1.观看地震的摄影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片。
2.放图(边放图边提问解释)。
(1)怎么回事?
(2)地震发生时有哪些感受和现象?
(3)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和危害?
3.如何应对地震?
(1)老师:小朋友,如果这里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吗?
(2)总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冷静,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你在家,你应该配合你的父母关掉煤气、电、水龙头等。在你能跑出房子之前,把脸盆或锅盖在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上,避免被天花板上的吊灯或其他东西伤害。不要躲在招牌或玻璃里,以免它们掉下来伤到自己。
4.地震逃生游戏引导孩子不要惊慌,要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不要撞倒别人,要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要互相保护,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孩子掌握逃生技能。
中班地震安全教案4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地震造成的危害。
2.帮助孩子掌握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逃生技巧。活动准备:关于地震知识的视频剪辑。
活动流程:
先看地震知识的视频片段,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
(1)通过短片让孩子知道,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导致地壳一些脆弱区域的岩层突然破裂或震动。这是地震。
(2)老师的问题: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地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地震时,地面会剧烈摇晃,会裂开裂缝,房屋会倒塌,家里的一切都会被压垮,有时我们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地震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减震的知识。
第二,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孩子们,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2)教师总结正确的做法:
1.在室内时,可以躲在角落、厕所等容易形成三角支撑的地方,在坚固的家具下或旁边结识。用软物保护头部,如周围的垫子和枕头。选择好藏身地点后,正确的自我电击姿势是;蹲下,低下头,闭上眼睛或用手保护头部。你也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吸入灰尘
毒气。千万不要跑向阳台或窗户,远离玻璃门窗,或悬挂物下。
2.如果你在户外,你应该尽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墙壁、树木、广告牌等。,也不要躲在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不要坐在车里,去空旷的广场避难。
3.千万不要跳楼或进电梯。
4.如果你被埋了,不要惊慌。试着保护自己。你可以试着敲一些能发出声音,发出求救信号的东西。
第三,教育孩子在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及时躲避,运用逃生技巧。虽然地震很严重,但是孩子们不应该惊慌。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晃动后,还有一小段时间可以逃生。如果在此期间躲在安全的地方,就不会受到伤害。
中学防震安全教案之五
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防灾减灾
活动名称
安全活动-我是地震预防专家。
活动目标
1.教育孩子在遇到地震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2、了解一些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培养孩子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
焦点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行为。
困难
了解一些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培养安全意识。
要准备的活动
地震前后的图片;地震时的视频动画,震后的场景图片;一些救生物品。
活动过程
课后反思与建议
首先解释一下地震的相关知识。
1,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图片中的现象。问题:图1中的人和房子发生了什么事?图2发生了什么?图3中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2.总结:原来是地震了,房屋倒塌,很多人受伤,还有人没有逃出来,被埋在房屋下面。
3、结合地震动画,让孩子更生动地观看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助于加深孩子的理解,引发思考: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4.总结:当我们遇到地震时,一开始不要害怕。要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会在一些经常被人开采的脆弱的地方发生破裂,从而地表下降,形成地震。我们要冷静下来,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躲到空旷的地方或紧贴墙壁,在主震过后撤离到空旷的地方,防止余震造成的伤害。
第二,交流总结防震减灾知识和方法。
1,了解一些地震前兆:动物有异常反应,会出现地光、声音低、天气异常等现象。
2.巩固关于减震的知识。
(1)发生强烈地震时,家中人员可暂时躲在床、桌等坚固家具内(不在下方),或厨房、卫生间等跨度小、刚性强的小房间内。
(2)主震发生后,应迅速向室外撤离,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可以用枕头等软物保护头部。
(3)住高层的人不能用电梯,不要跑到阳台,尤其不能跳楼。
(4)孩子上课要躲在课桌和小床旁边(不要在下面)。听老师安排,不要乱跑。
讲师:XX
中六活动目标地震安全教案
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情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具备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考验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孩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准备的活动
1.孩子们、家长和老师* * *在报纸和杂志上收集有关汶川地震的信息或图片。
2、课件: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 * *视频。
活动过程
(1)展示一组震后图片,激发孩子的兴趣。
1,老师启发孩子们:孩子们,这里发生了什么?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发生了什么?
2.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对地震的看法,老师引导孩子们把事情说清楚。
3.总结:是啊,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地震是如何引起的吗?
(2)播放地震课件,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1.老师读后感指导: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2、孩子的沟通,老师引导孩子把事情说清楚。
3.总结:哦,原来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是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4.儿童可以自由发表。
5.老师和孩子一起总结避险的方法:不要慌,不要跑,不要跳,小地震不要跑,大地震也不能跑。听从老师或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到地动山摇。听指挥。疏散疏散。如果在一楼或者平房,可以跑出去找个空旷的地方。
6.那我们怎么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哪里安全?
7.播放视频:如何在幼儿园、家里、户外、公共场所找到更安全的藏身之处?请孩子们找出答案。
8.让孩子自己总结如何在不同的地方找一个地方躲避比较安全。在幼儿园,我双手抱头蹲在桌子下面,然后听指挥撤离;在家里用枕头或被子蒙住头部,在卫生间、角落、厨房、桌下、床下等附近的地方;在公共场所,跟着大人找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桌子底下,角落等等。就蹲在地上,把头伸到室外。
(3)教会孩子安全有效的疏散。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问题:演习中我们撤离时如何保护自己?孩子们讨论如何找到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前倾,迅速撤离)
2、出示班级疏散图,带孩子观察并找出紧急情况下班级疏散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疏散时为什么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让孩子知道图中标注的疏散路径是离室外安全区最近的通道。
3.带孩子观察疏散通道的情况(几个楼梯,弯道等。)并引导孩子讨论:如何最快到达安全地带?启发孩子谈论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能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井然有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示等。(孩子下楼梯的路线是男生靠着扶手,女生同时靠墙下去。因为男生和女生的反应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比男生强,分开可以提高逃跑的速度,给女生更多的行动空间。)
4.组织孩子的“实践练习”。演习室内减震和紧急疏散。如果孩子拥挤,疏散时间过长,老师会带着孩子找出原因,重新练习,让孩子掌握正确快速的疏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