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学校学。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要引导学生有趣地、主动地学习,必须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入手,让学生从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气氛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进出教材,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讲授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我在讲完概念后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让质数的学生举小红旗,合数的学生举小黄旗,然后引导学生对照概念评论对错。我问另一个学生:你为什么不升旗?他说:因为我的学号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是1。这个游戏让学生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及其区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思想闸门,培养了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2.创造操作场景,形成学习乐趣。

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问题、注意听课、积极思考等习惯的形成。比如在讲授“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底高相等、底高不等、底高(底高)不等的三个圆锥分别装满沙子,然后倒入圆筒中观察比较。学生感兴趣的是在趣味中运动和思考,从而发现圆锥体和圆柱体只有在底高相等的条件下,V cone = 65438+。v圆柱=3V圆锥。学生在愉快的练习中对“等底、等高”印象深刻,很好地掌握了圆锥和圆柱的关系以及圆锥和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第二,培养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多思考的习惯。

未来的社会需要竞争和合作。能否与他人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总结吸收他人的意见,对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古人云:“学而无友,则无知”。合作学习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合作,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想象和探索,找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助于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多思考、多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复习百分比应用题的时候,我设计了一道习题:修建一条540米长的小路,已经用了四天的时间,这段路已经完成了1/6。照此计算,这段路需要多少天才能走完?然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积极思考,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以下不同的解决方案:

① 540÷(540×1/6÷4)-4

② 4÷1/6-4

③ 4×(1÷1/6)-4

④ (1-1/6)÷(1/6÷4)

⑤ 4×[(1-1/6)÷1/6]

⑥ 4×(6-1)

可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掌握常规解法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既达到了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有些题目往往没有仔细阅读,从而导致计算方法的错误。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培养科学的考试程序入手。例如,分数和百分比应用中的一些主题:

问题组(1): (1)白糖50公斤,比红塘少1/4公斤。红色池塘里有多少公斤?②糖50公斤,比红塘少1/4。红色池塘里有多少公斤?

课题组(2): (1)南方服装厂拟投资25万元扩建厂房,实际节约12%。存了多少百万?(2)南方服装厂计划投资25万元扩建厂房,比计划少12%,节约了多少万元?

这类题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和审题,找出差异,思考算法,最终确定计算方案。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他们就能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逐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作为常规教学内容来进行,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