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水稻田里有很多田螺,会不会对水稻造成影响?
田螺的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1、人工捕螺。简单易行,见效快,
2、药物治疗。在水稻插秧前后进行施药,可撒生石灰、茶麸、或用低毒性的杀螺胺、螺灭杀等进行喷雾。
谷种下田时,芽很嫩、很短,要长出根须来,站稳,才能正常生长,否则东倒西歪,或浮于水田面,难以生根生长。
所以在谷子下田后,要用平板把谷种压入泥中,根据太阳晒的程度,晒上2天左右,用手指压泥不沾手指,有一种硬中带转的感觉,待秧苗生出后再灌水。
田螺对稻叶的其它危害
本人住在湖边,各种螺蛳看过不少,到到过小螺蛳一天取几千斤的情况。
以本人近30余年种植水稻的观察,田螺根本不会产生如螟虫、飞虱等害虫一样对水稻大的影响,也不会产生如福寿螺那样的危害。
田螺怕热不怕寒,夏天气温在40℃以上时,田螺钻入水草下、禾篼旁蔽暑,而到了冬天,田螺又钻进泥土中越冬。
田螺主要以泥土中的细菌为食,并不啃食秧苗的茎叶。水体下泥土有机质含量越丰富,细菌的繁殖数量越多,田螺越喜欢在里面觅食与生活,田螺的个体肥大,繁殖系数高,数量多。而在泥土有机质含量低,泥土瘦的水体中,田螺的个体小,繁殖系数低,数量少。
在水稻生产上,田泥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田块,田泥中的田螺数量多,个体肥大,水稻生长旺盛,产量高;而田泥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田泥中的田螺数量少,个体小,水稻生长弱,产量低。究其原因是,田泥有机质含量越丰富,田螺的数量就越多,田螺排出的粪便也越多,水稻的生长就越好;反之,田泥中有机质含量低,田螺的数量少,排出的粪便也少,水稻的生长就差。实际上,水稻的生长有助于田螺的避暑,而田螺排出的粪便又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二者相辅相存。
而在水稻生产上,也没有发现田螺(螺蛳)啃食秧苗茎叶的现象,认为田螺为害秧苗,影响水稻的生长完全是一种误区,是把“田螺”与外来物种“福寿螺”搞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