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的五个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一下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树,对称的房子1,对称的三角形图片1,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给每个人找一张对称的作业纸。
活动流程:
首先,故事导入
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一天,一个可恶的女巫来到了王国。她把公主关起来,设了五道难关。人们试图走出公主,但他们未能通过这些关卡。孩子们,你们愿意克服困难吗?
其次,介绍对称性的概念
老师:“孩子们,在你们突破习俗之前,老师有一些关于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你。”(让孩子观察对称图形,探索发现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所了解)
第三,通过游戏加深对对称性的理解
1.第一关,_,找对称图形。
2.第二关,看蝴蝶,找对称图形。
3.第三个层次,看看脸书,找到对称的图形。
4.第四关,分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5.第五关,让孩子画一个对称的网格图形。
第四,联系实际
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老师身上的对称图形,分享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张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不一样),让孩子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和颜色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2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孩子独立表达春天美好的事物。
2.激发孩子大胆的想象力,用不同的变化自由剪出“春”字。
3.通过孩子的独立操作,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我可以大胆想象用不同的变化剪出“春”字。
活动难度: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和环境创造:
1,小朋友已经学会剪“春”字了
2.工具:剪刀、胶棒、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铅纸。
3或5以内的减法题(每人一题)
活动流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春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纸。春老师带了什么彩纸?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想请你再剪一次《春》。上次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见了谁?
二、儿童剪“春”
要求:
1,切之前,数一数春老师给你带了多少张纸?
2.“春”每个字都不一样。
3.把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笔画纸上。
孩子剪了一些纸后,老师示意停下来。老师给的纸可以不剪)
第三,比较“春”字
1,请给孩子讲一下。你们的「春」字有什么不同?
2.老师总结孩子的变化,及时肯定孩子大胆的想象力。
第四,找话题:
老师:春老师今天给了你多少张纸?现在还剩多少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可以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要用减法?
老师总结:当剩余的东西小于原来的总数时,我们用减法来表示。
2.让孩子们根据他们剪“春”字的纸的用途找到相应的题目,把答案写在等号后面。
3.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动词 (verb的缩写)扩展:
引导幼儿向同伴和客座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3
活动目标
1,理解">"、" & lt理解不平等的含义。
2.根据“>”、“& lt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童谣和身体感知,让孩子记住这两个符号的开启方向。
3.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要准备的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儿童操作单。
活动过程
第一,进口
老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那里有什么。
第二,理解“>”。
1,感知量(演示课件)
老师:这里的风景真美。你有什么?(树木、山脉、河流等。)
老师:看!谁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蝉)
老师:来了几只蝉?(3)
老师:我们能代表什么数字?(数字3)
老师:看,谁又飞进来了?(边讲边放课件)(蜻蜓)用数字可以表示多少只蜻蜓(1)?(编号1)
老师:三只蝉和一只蜻蜓,哪个多,哪个少?(3蝉以上,1蜻蜓以下)
2.读“>”,初步感知不平等
(1)阅读">"
老师:三大于一,所以三大于1,大于1。我们可以在3和1之间放一个符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我们学了“=”。看看能不能放在这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它的名字是大于号">"我们来认识一下:大于号(后续)。如果放在数字中间怎么发音?先听老师说:3大于1(3 & gt;1),一起看。
(2)运动知觉">"
看,比数字大是什么样子?你能从你的肢体动作中学到它的样子吗?(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
(3)书是空的">"
孩子模仿“>”看起来真的很像,所以“>”我该怎么写?先看看它的大嘴是向前还是向后。大嘴比签大向前(老师一边说一边带领孩子集体写“>”)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4
活动目标:
1.试分析图表的三个特征。
2.培养孩子的逻辑分析和判断能力。
3.在游戏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4.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学习工具:鱼竿,几个海绵垫鱼(红、黄、绿、大、小、方、圆、三角)围成的大池塘,带塑料圈的小池塘。
教具:冰柜式的桌子,大小,颜色和形状,以及奖品。
活动流程:
1,导入,激发兴趣。对鱼类三个特征的初步认识。
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去钓鱼吧!
哟,这里有一个大池塘。哇,里面有很多鱼。有哪种鱼?(让孩子自由谈论颜色、形状和大小)
2.整体感知鱼的三个特征,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
让我们来一场钓鱼比赛吧!看谁抓得多,抓得快!(小孩钓鱼,钓完坐下休息)
来吧,我们来数数。你抓了多少条鱼?(小朋友自由交流,个别小朋友提问,评判钓鱼冠军,颁奖)
孩子,你钓到的鱼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和别人比,是大还是小?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自由交流、个别介绍、引导孩子充分表达三个特点)
3.根据三个总体特征将鱼分类。
孩子,那很能干。这么多鱼来不及吃完。如果它们变质了呢?(把它放在冰箱里)
老师的冰柜有些特别。不能随便放,要按照上面的标记放。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标记?(请谈谈个别孩子,大小,颜色,形状标志)
这三个标志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请完成由三个标志组成的三个特征。)
谁钓到一条红色的大方鱼,赶紧送去冰柜!(小朋友分析鱼的三个特性,送到冰柜形式,老师会引导小朋友检查。)
(同样的方法:请幼儿单独或集体谈论三个特征,并根据三个特征将相应的鱼送入冰柜,检查操作结果。)
4.根据三个总体特征捕鱼
孩子,真聪明。让我们再来一次钓鱼比赛。这次我们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钓鱼。每个人抓一个,然后尽快送到冷冻室。让我们看看谁抓得又快又准!
看一看。这次你打算钓哪种鱼?(请看着冰柜上的标记,说出是个人还是集体)
明白了就开始!(小朋友去小池塘钓鱼,抓到后送冰柜)
让我想想,我们钓得还行吧?(检查)
(同理,操作三次)
5、孩子出问题,分男女钓鱼比赛。
小孩子的钓鱼技术真的很神奇!现在让孩子们提一个问题。把他们分成两队,男生和女生。大家来比一比哪个队好,抓的多,抓的快!
(a)要求儿童从尺寸、颜色和形状标记中选择一个特征,以形成钓鱼要求。
(b)男女比赛,把鱼糊成冰柜形式,分为男女两部分)
(c)测试结果,获胜者将获得奖品)
6.摘要
孩子的钓鱼技术很棒!你钓鱼玩得开心吗?我们下次去钓鱼,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5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数字和图形来测量和比较各种事物的面积。
2.在观察和运算活动中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相互转化。
3.在看、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一只操作手、记号笔、泡沫垫。
活动流程:
(1)以小灯笼的角色展现场景,引出话题。
(二)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用数字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1.老师:这里有两张床。哪个是张才?
2.第一个老师演示并录制,第二个孩子操作并录制。
3.老师总结:能铺的垫子越多,床就越大。
(3)巩固经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展示两面镜子,猜猜哪一面大。
2.老师介绍操作单,小朋友操作。
3.总结:能铺的手帕越多,镜子就越大。
(4)第二次操作,铺设泡沫垫。
1.儿童团体地面操作。
2.引导孩子看白板,老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记录数据。
3.引导孩子观看flash演示。
4.老师和孩子一起得出结论。
(5)拓展活动。
1.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比较礼物的大小。
2.老师讲解了要求,把操作留给孩子们课后完成。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计划相关文章五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五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五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5个优秀案例
★ 2020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精选
★幼儿园数学教案集锦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
★ 2020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精选汇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