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发烧友高端玩具HTC VIVE Cosmos的评测
对VR市场稍有了解的网友应该知道,HTC VIVE是目前VR行业的佼佼者,产品覆盖齐全,功能完善,在玩家中也有着不错的口碑。其最新的PC VR头显Vive Cosmos经过了全新的设计,从视觉效果到舒适度和内容体验都进行了升级或改进。
但是VR行业发展至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看起来很美的产品。整个行业经历了从蓝海到红海的转折,然后趋于平静,给大部分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要么是放在角落里吃灰的VR眼镜,要么是几十块钱让孩子爽的“高端玩具”。即使是那些游戏发烧友,在购买VR设备时也会犯错误。现在买会不会很快被淘汰?展示效果如何?你还觉得头晕吗?游戏或者其他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使用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VIVE Cosmos来回答这些问题。
自由沉浸体验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体验HTC VIVE的时候,整个设备连接的过程真的很复杂。连公司里的DIY大神都要鼓很久,玩的时候脚下有很多电线。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自己绊倒,恐惧自然降低了VR本身的代入感。
这些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VIVE在简化线材上花了不少功夫。目前Cosmos只是从头部引出一根粗细和普通HDMI线差不多的线。这根电线挂在使用者的后脑勺上,长约4-5米,可以保证使用者最多只会踩到一根电线,但在正常使用中,如果不经常走动,根本不会碰到这根电线。
引出线接流媒体盒,另一端分别接电源、主机USB接口和显卡接口。持续运行所需的电线,包括流盒,都是VIVE Cosmos的标配,用户不需要单独购买。值得一提的是,HTC VIVE未来还会推出无线升级包,这最后一根线也将被“砍掉”。
Cosmos最大的升级是HTC VIVE的Inside-Out追踪技术。它借助头显上的多个摄像头采集周围环境的空间数据,然后通过算法将其转化为实时的3D场景信息,再利用SLAM跟踪算法和光线追踪技术捕捉手柄发出的光线,从而实现手柄的定位。也就是说,不使用定位器就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自由控制双手,同时也省去了用户设置定位器的麻烦,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提高了便携性。
但是,Inside-Out并不完美,它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更加苛刻。Cosmos是通过摄像头跟踪手柄的光圈和环境信息进行跟踪的,所以如果你在强光下(白天是阳台)或者暗光下(晚上是没有灯的卧室),跟踪精度会大打折扣。当然,HTC VIVE还为发烧友准备了更专业的外部追踪模块,提供更精准的追踪和更大的自由度,后续还会推出。
Cosmos的另一个设计亮点是创新的翻盖设计,可以快速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的切换。虽然我们都希望在玩游戏的时候不被打扰,但是经常会遇到一个电话打进来,或者给某人开门之类的场景。这不会阻止你玩游戏,但会打断你,所以没必要摘掉头显。翻盖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设计的。
还可以用更酷的方式在佩戴头显的同时看到真实环境,即按下头显上的按钮,瞬间切换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虽然画质差,但也足够临时应急了。从这个功能上,我甚至看到了HTC VIVE未来的演进方向,AR/VR总有一天会融合的。
Cosmos的手柄设计挺酷的,灯有特殊的纹理设计,会给你一种“这是来自未来的手柄!””这样的感叹。手柄的大小和重量也控制的很好,长时间拿在手里玩游戏也不会是负担。关键设计也相当丰富。每个手柄都有两个触发键、一个抓取键、两个控制键、一个菜单键和一个摇杆。
令我惊讶的是,手柄是由两节5号电池供电,而不是内置的可充电锂电池。要知道手柄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一直开着灯条,显然不会太省电。家里留一些5号电池肯定是必要的。当然,HTC VIVE可能会考虑到可更换电池即插即用的便利性,也能省去玩家的用电焦虑,但有些不太环保。
简单,免费,容易上手。
以前PC VR给我的印象是组装复杂,没有一点DIY基础很难上手,但是这个Cosmos给了我很大的改变。我对DIY几乎一窍不通,最多能帮妹妹装个系统。即便如此,我也能独立完整地组装起来,不需要别人帮忙。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两个原因:
1,安装程序自动化程度高,会实时给出图,验证连接是否正确;
2.接口独立,不易混淆,只需连接四对接口即可正常使用。
凭借简单的设计思路和详细的指导教程,HTC VIVE正在努力解决PC VR的门槛,试图让小白用户感受到顶级VR带来的魅力。
不过我在连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一开始我尝试用惠普的暗夜精灵5搭配Cosmos,但是在连接过程中发现暗夜精灵5并没有配备显卡插口,只有一个HDMI接口。我也尝试过各种类型的跳线,但最终,我失败了,不得不改用台式机。
笔记本行业普遍追求轻薄化和集成化,接口种类越来越少。暗夜精灵5页不是个例。目前业内支持万元以下热门游戏显卡接口的产品很少。这让我想到HTC VIVE是否应该在界面的选择上寻找更受欢迎的方案,比如雷电3,而不是选择高门槛的图形界面。
有些驱动需要在设备连接过程中下载,这取决于各家的网速,大致需要6GB左右的硬盘空间。第一次使用Cosmos系统,会自动上手教程,包括指导用户画虚拟墙,设置高度,教你如何使用手柄等。个人认为至少还是需要5㎡以上的空间才能保证良好的体验。
VR行业还是硬件驱动。
虽然VR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与PC和手机相比,它仍然是一个小众的硬件平台。放眼全球互联网巨头,谁没有VR设备?但是仔细回想一下,是什么让你想起了这几年VR内容的诞生?有没有专门针对VR设备拍长片的大导演?VR设备上有多少堪比PC的3A大作?其实都不是。目前VR行业还处于硬件厂商补贴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的阶段,市场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打开。
即便如此,作为行业领导者,HTC VIVE为开发者和用户打造了最完整、最丰富的内容商店VIVEPORT。在这里,用户可以播放最受欢迎的主流VR内容,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也可以通过玩家的付费获利。
VIVEPORT提供无线会员服务。会员每个月只需要花58元就可以体验到商店里的大部分付费内容,这对于喜欢不断尝试VR的用户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这些单独购买的游戏价格往往需要50元以上甚至上百元。当然,热爱Steam的用户也不用担心。Cosmos也支持Steam平台。只要在开发商提供的兼容列表中找到Cosmos,就可以下载玩了。
但是Cosmos上市时间不长,需要给开发者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如果你买Cosmos主要是为了玩某个游戏,那么一定要提前在开发者的更新日志里确认它的兼容性。
在评测Cosmos的过程中,主要体验了三款游戏,分别是佣兵2、藤井和音频之旅。《佣兵2》不用多说,是HTC VIVE平台的代表作,可能是目前VR上最有趣的射击游戏。游戏不仅画面精美,背景配乐和角色配音运用得当,能给我带来极佳的代入感。在枪战过程中,系统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高光时刻躲避子弹的方式,让你的身体在射击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转身甚至蹲下寻求庇护,这可以给沉浸在游戏世界中的你或者周围看你玩游戏的朋友带来很多乐趣。
藤井可以理解为纪念碑谷的VR版,是一款治愈类益智游戏。进入游戏后,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故事中,推着操纵杆在环境中寻找关键物品,拉着按钮拿起它们,然后逐渐打开一个又一个梦境世界的大门。通过使用VR的沉浸式体验,我可以全神贯注的思考,没有杂念,在完成解谜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音频之旅在我看来是一款伪装成音乐游戏的健身游戏。一段音乐短则6、7分钟,长则10分钟。你需要按照图中给出的指令不断挥动双手来迎接旋律。看似简单,实则考验体力。快节奏的旋律刺激着我的大脑皮层,让人不由自主地挥动双手,舞动身体。每次打到两个,都要摘下脑袋擦擦汗才能继续。
和同事在Cosmos玩了一下午的游戏,没有让我头晕,也没有引起任何身体不适。相反,它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几个人争夺手柄,我可以为一款游戏注入一整天的激情。但是过几天冷静下来,我会发现这些游戏都不能像《塞尔达荒野》一样给我留下一些羁绊,于是我又忍不住打开它,重温这个世界。我只是想下次有朋友来看我的时候再打开。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缺乏内容。如果有一天有一款大作能撬动VR销量,那就真的是VR行业的元年了。
游戏爱好者的高级玩具
Cosmos官方售价5899元。这个贵吗?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肯定贵,因为我可以换到最新的iPhone 11,价格一样;但是对于游戏发烧友来说贵吗?他们愿意花一万块买一个显卡,难道他们不愿意花五千多块来充分发挥这个显卡的性能吗?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和我一样喜欢游戏的人,但是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能激发你的热情,我劝你钱包即使再充裕也不要买,因为它很可能会留在一个角落里吃灰;但如果你是一个“独狼”,喜欢探索新鲜的游戏体验,试图摆脱鼠标键盘,寻找一个无拘无束的游戏空间,那么Cosmos非常适合你,因为它的佩戴体验和内容量都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