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扔东西,家长该不该制止?
宝宝为什么喜欢扔东西?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喜欢扔东西有几个原因:
1,好奇,逗乐。
刚开始宝宝扔东西的时候可能是不省人事的,但是扔出去之后发现是这样的,会发出响声,有的还会在地上跳。而且每次我扔出去,我爸妈都会帮他捡起来。这是玩游戏的方式吗?所以他会多次尝试把东西扔出去。
2.感到幸福
随着宝宝四肢的发育,从刚开始只能拿东西,到后来慢慢能拿起来扔出去。对于宝宝,他觉得自己很伟大,很骄傲。他很享受这种乐趣,所以不会一直扔东西,向父母证明自己很有能力。
3.婴儿生气了
宝宝不开心的时候,摔东西是他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比如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吃饭等某些事情产生抗拒,对没人陪他玩感到不开心等等。简而言之,宝宝是在通过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以在宝宝扔东西的时候,先判断他扔东西的原因,然后合理引导他改掉这个习惯。比如,如果一个宝宝用扔东西的方式向父母证明他有能力,父母可以鼓励他,告诉他好孩子是不会扔东西的。如果宝宝扔东西是为了发泄不满,那么家长一定要尽快改掉宝宝的坏习惯。
宝宝爱咬人有几个原因:1,发泄情绪:
跟往上面扔东西是一样的,但是宝宝爱咬人,不仅仅是不开心不满意,还有就是太兴奋了,不会用咬人来表达自己的快乐。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多引导,告诉宝宝什么行为是不对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等等。比如开心的时候可以拍手。
2、长牙:
婴儿牙齿发痒需要通过咬来缓解。咬人是方法之一。这很简单。给宝宝准备一个研磨棒,研磨饼干等等。
3.模仿他人:
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咬人,就跟着咬,渐渐成了习惯。
无论宝宝有什么样的咬人行为,家长都要及时制止。如果宝宝一直不听,适当的小惩罚也可以。
这种行为必须停止和纠正。
但是在停止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
首先,这些行为也是分年龄段的。如果婴幼儿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有几个原因:
1.在口唇期,用嘴探索世界,或者在出牙期,牙龈不舒服,就咬。
2、无意识(无意),通过反复扔东西,自主学习。
这种情况,不停是正常现象,大一点就可以自行解决。
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4岁多了。有必要了解孩子产生这些行为的动机。
来吸引成年人的注意?通过伤人毁物来吸引家长的关注和交流。这个时候,你需要多和孩子沟通。
为了保护自己?仔细深入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唯一方式吗?还是孩子没有安全感,只能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自我保护?
是不是孩子的一种模仿行为?有没有向周围其他孩子学习模仿?还是父母有每天动手扔东西的习惯?
可能是以上情况的原因不同,制止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比如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发泄情绪的安全场所;不要大声打骂孩子(打骂孩子怎么纠正孩子的行为?);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
但如果孩子咬人、乱扔东西,这些不良习惯如果不加以制止和纠正,会对孩子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家长需要尽早干预。
你好,我是露露老师。作为家长,孩子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咬人、扔东西等行为。但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三岁前的孩子,严格来说,三岁前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对情绪的理解和控制还不完善。他们容易因为:愤怒、焦虑、食欲不满足、表情不佳,或者为了观察别人的情绪反应而摔东西、咬人。
如果这种行为不经常发生,我们可以假装没看见,但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比如:
如果宝宝频繁出现这种行为,有意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时我们仍然不能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和明显的行为纠正,而应该在宝宝做对的时候表扬他。为了削弱错误行为的印象!例如:
在三岁之前,如果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家长不需要特别在意和紧张,及时化解,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和鼓励宝宝做一些正确的行为。
宝宝扔东西是在需要探索,不是故意破坏。
二、三岁以后的孩子,三岁以后的宝宝,因为思维意识的发展,很多宝宝已经意识到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他们的行为往往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例如:
这时,家长要认真对待这些行为,严肃制止,并需要伴随必要的惩罚:
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来自父母的坚持,坏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妥协和抛弃。
三岁左右的孩子,当他们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出正确的反应。否则孩子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影响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年龄越大,越难纠正!
小孩子把它们扔到东边很好玩。
闲咬出牙期。
生理需求很难控制,
父母不必阻止。
无论多大的孩子,在咬东西、扔东西的时候,家长都需要干预。但是孩子的年龄不同,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也不同,所以家长的干预方式也不同。
一般来说,孩子咬人扔东西可能有两个原因:1,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2.孩子在表达负面情绪。家长首先要判断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从儿童的成长规律来看,3岁以前的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出现,会试图不断拓宽自己的活动范围,证明自己有能力控制周围的事情。这个时候扔东西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有了坏笑,家长可以马上收起易碎的东西,拿出布偶或者塑料玩具和孩子一起玩扔东西的游戏,告诉孩子哪些可以扔,哪些不可以扔。
在出牙的过程中,孩子的牙龈会觉得痒,有的孩子会咬人。家长要问孩子嘴里是不是不舒服。他们可以给孩子买根磨棍,告诉孩子不要咬,会伤人的。
两三岁以后的孩子咬人摔东西,更多的是因为负面情绪。用这种方式告诉大人自己的不满。当孩子有这种行为时,家长要观察孩子的神态和表情,询问孩子是否感到很生气。并鼓励孩子说说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这么生气。问问TA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而不是去咬东西扔东西。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不开心的事,折叠成小飞机,扔得远远的。总之,父母要有适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教给孩子。
如果孩子因为情绪问题咬人摔东西,家长不仅要制止,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生活中正确的行为示范。
咬
宝宝1岁的时候,咬人行为就该停止了!
宝宝4个月左右的时候,会因为牙龈肿胀等不适而咬玩具或最亲近的人。这个时候他还不明白咬人是对是错,就算父母瞪着他说“不要咬人”也没用。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吃一些果蔬片、饼干,或者研磨棒、牙胶,给他提供更多的咀嚼机会。这样宝宝会减轻出牙的不适感,不会咬人。
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有时候一兴奋就会咬人,不仅咬周围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宝宝,还会咬自己。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用错了地方。家长要及时制止,明确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需要弄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为了发脾气还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可以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
扔东西
可以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不建议严厉制止!
宝宝9个月左右的时候,会非常热衷于“扔东西”的游戏。凡是能抓到的东西,宝宝都会有意识地扔出去,还会开心地“咯咯”笑。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任何东西,不管是积木、球还是鞋子,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宝宝也在观察探索!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性行为的开始,也不用担心阻止宝宝扔东西。
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各种物体有了新的认识。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扔、捡”的游戏,同时引导和培养宝宝把东西扔出去再拿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应该自己捡。
当然,家长也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比如告诉宝宝什么该扔,什么不该扔,同时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
孩子咬人、摔东西的行为,往往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家长发现后,首先要找出原因。对于娇生惯养的孩子,家长应该彻底改变教育方式,而不仅仅是容忍。如果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咬人、摔东西都很正常。咬人可能是在长牙,扔东西会让他们好奇有趣。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还继续咬人扔东西,家长一定要制止,好好教育他。
打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扔东西会对环境甚至人造成伤害。这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所以必须停止。
但是,如何制止,需要成年人深思熟虑。
常见的做法是:这些做法用心良苦,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简单粗暴,因为只是制止了当前的行为,并不关心孩子为什么打人、扔东西。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同时,这种以暴制暴的示范也在无声地向孩子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要让别人听自己的话,就必须比别人更有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学会这种处事方式:要么崇尚武力,用暴力解决问题;或者屈服于暴力的力量,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
所以,
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冷静、坚持不懈地制止行为,并倾听孩子的声音,让他说出背后的原因,然后进行引导。具体来说:
1,冷静地抓住孩子打人或扔东西的手,让他马上不疼了;
2.将孩子带离现场,到僻静处冷静(大人可在离开前替孩子向被打者道歉);
3.用安全的方式让孩子发泄愤怒:打枕头、深呼吸、大喊、拥抱、哭泣等。
4.带孩子冷静下来后,问问发生了什么事,感觉如何,让孩子倾吐心声:注意——大人只需要看着孩子,静静地听,不需要任何评价;
5.就此事与孩子交换看法,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加深对问题和情境的理解;
6.善后处理:收拾残局(向被打者道歉,清理被扔物品,必要时赔偿)+以后类似情况如何处理。
这取决于宝宝的年龄。我家小宝八个多月的时候,总喜欢扔东西,有什么就扔什么,喜欢听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是因为他已经到了丢东西我们捡的月份,他爱上了这个游戏。玩了近三个月,和他合作了快三个月,现在快一岁了。只有我不喜欢的东西才会被扔掉。
那么你家孩子小时候扔东西吗?如果当时你没有配合或者制止他,等他大一点了,这种现象还是会发生。慢慢引导就好了
此外,儿童咬人,现在我的鲍晓家庭成员只是咬,让你流口水。他仍然不知道如何表达他的爱。他高兴的时候会拍我的胳膊或者肩膀,咬我的脸。我在慢慢教他,给他正确的示范。
有的孩子不开心就咬,有的孩子不和他们玩,不分享玩具等等。这可不好。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时,一定要及时纠正,给孩子一个简单的解释。
首先,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父母,首先不要惊慌,不要为更不用说发火。这是孩子改变身体或表达内心感受,与世界建立联系的独特方式。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冷静的看看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然后逐一拆解,寻找答案。
01咬:牙来了,人咬。孩子4个月的时候,会因为牙龈肿胀等不适而咬玩具或最亲近的人。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本能反应。他此时完全没有意识,即使你告诉他也无济于事。
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一些果蔬块、饼干,或者研磨棒、牙胶,让孩子找到合适的“发泄对象”,他就会“适可而止”。
撕纸:让孩子享受在撕中表达情绪。很多孩子在7、8个月的时候开始喜欢撕纸,尤其是那些嘶嘶的声音。纸还撒了一地之后,孩子会觉得开心,因为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刚刚得到满足。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和他互动玩耍,孩子会更开心。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会让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乱扔东西:用极端的方式表达被忽视的反抗。2、3岁的孩子有时会无缘无故打人或扔东西,尤其是出现面无表情或夸张表情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格外注意了。也许你和孩子的陪伴和关系太少,情感互动不够,以至于孩子用极端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这时候多陪陪她,讲讲故事,出去玩玩,就能慢慢恢复,不要紧张。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认为是孩子的错,然后再去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