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知识分子的心态和人格发生了什么变 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可以概括为:从怀疑、等待、观望的态度到认同、信任和接受中国***产党和新中国;从对新中国满怀希望、欢心鼓舞到渐生自卑感再到原罪感、负疚感,从而主动参与思想改造,以求自救。

究其原因,一是剧烈的哪社会变革;二是知识分子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三是中国***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等因素。

扩展资料:

知识分子,是指有独立思考能力、以阐发或者运用知识为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受西学影响,朦胧地把知识分子与知识阶层区别开来。如称知识分子为“学界分子”,称知识阶层为“知识界”等。直至 1921 年(辛酉年)中国***产党成立,在《中国***产党章程》上才正式用“知识分子”,和“知识阶层” 两词。1933 年中国***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明确规定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阶层,属于“脑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政治性的概念和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最终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国外的主流看法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