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班教学工作方案
儿童小班化教学工作计划1本学期进入小鸟班,从事小班化教育工作。我开学已经三天了。我发现孩子对新环境不熟悉,害怕,还和别人一起到处跑,乱吃东西,不午睡,不上厕所,随地大小便。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也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班级工作,我会一直以省级示范园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体计划如下:
首先,从思想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第一,思想上政治上
1。关心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经常与园内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探讨教学心得,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使自己尽快掌握小班教学要领,掌握小班教学特点,转变观念,跟上幼儿教育发展。
2。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用关爱、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不体罚或变相体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3。请教这个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多向王老师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听从班主任布置的任务,开展班里的班务。努力成为班主任的好助手,为班级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4。遵守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参加园内活动,提高各方面能力。
5。大量阅读学前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学前教育理论,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拓宽思路,分析问题,多反思教学,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高自身素质。
6。热爱自己的事业,无论面对孩子还是家长,始终保持微笑,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用老师全部的爱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和家长,平等对待孩子,时刻提醒自己一切都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让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加强对幼儿的关爱
1。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进食,不挑食,吃饭时不与他人交谈,吃完后自己收拾碗和勺子,放在指定的地方,保持地面和桌面的清洁。
2。在老师的引导下排队上厕所,不要在厕所推别人,穿脱裤子,照顾好自己,保持厕所干净卫生。厕所在指定的地方,不在任何地方。
3。养成午睡的好习惯,知道保持安静的午睡环境,不打扰别人,不随意办事,知道午睡前要上厕所。
4。培养孩子知道正确的穿鞋方法,午睡后能独立穿完鞋袜。
第三,搞好教育教学
根据幼儿园的指导思想,《三至六岁幼儿发展指南》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一步学习领会《指南》精神,并更好地融入实践活动中,认真研读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包。根据这个班级孩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符合孩子接受能力的主题活动课程。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感受快乐。积极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在本学期的指导作用,做好观察分析,培养幼儿学会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家庭教育
了解每一个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全心照顾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做好养护,及时与家长沟通,在需要配合的地方让家长放心,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就是对老师工作最大的支持,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五、个人努力的方向
1。多一点爱和耐心,孩子就能因为我的引导而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做好班级的常规工作,这样从小班开始就会有良好的班级氛围。
3。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争取上好园内公开课。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工作计划。相信在班主任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
我能完成小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能做好与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沟通。
幼儿小班教学工作计划2一、舞蹈教学目标: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跨度不长,动作发展也不是很协调。所以这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大家面前大胆表演,提高自信心。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克服儿童的自然习惯,训练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放松,锻炼背部和腿部的灵活性,解决腰腿的柔软和控制能力,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会几个基本的舞步。如;去;小步走;小跑步等。,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协调性、节奏感和乐感。
二、教学计划:
1,第一节课:学会正确站姿,了解身体各个部位。脖子;肩膀;肘;手;交叉;踮起脚尖;鞋跟等。培养孩子初步的舞蹈意识,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
2.第二节课:舞蹈《数鸭子》。
3.第三节课:复习数鸭子。
4、第四节课:舞蹈《洗手》。
5、第五节课:复习《洗手》。
6.第六节课:宋表演《二虎》。
7.第七课:复习二虎。
8.第八课:舞蹈《吹泡泡》。
9.第九课:复习《吹泡泡》。
10,第十节课:宋表演《我的好妈妈》。
11第十一课:复习我的好妈妈。
12、第十二课:歌曲表演《娃娃和熊跳舞》。
13,第十三课:复习与洋娃娃和熊跳舞。
14,第十四课:永远复习。
15,第十五班:汇报演出。
儿童小班教学工作计划第三部分I .班级情况分析;
新的一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小班的第二学期,小A下学期的上课计划。目前我班46个孩子,女生20个,男生26个,其中15是大一新生。但是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生活,情绪已经基本稳定,有些孩子还是会哭。原幼儿在园生活学习一学期后愿意上幼儿园,并能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我养成了自我保健的好习惯。我会自己吃饭,注意餐具放的轻一点。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会在午睡的时候完成穿衣服和脱衣服。学习游戏也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上课时,可以安静地坐着,举手回答问题,积极用脑;能听老师的指令玩游戏,主动参加活动;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孩子们喜欢参加运动和玩游戏。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差异和能力的强弱,他们的自控能力差,卫生习惯不好,争抢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孩子上课插嘴的现象也很严重。根据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制定新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计划:
开展常规教育,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努力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将五大领域有机结合,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和卫生习惯。对低龄儿童给予特殊照顾,给予尽可能多的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结合他们的特长给予适当的引导,坚持关心与教育相结合,做到教中有保护,教中有保护。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并融入孩子们的生活;重视孩子的常规教育,细致耐心地做好个别孩子的工作。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给予适应的指导。开展各种游戏,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班级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常规,喜欢幼儿园。
三、发展目标:
(1)在卫生领域:
1,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巩固独立吃饭和上厕所的习惯,学会洗脸,自己穿衣服裤子鞋袜;学习坐、站、走的正确姿势。
2、了解简单的保健知识,知道五官和主要功能,知道并学会保护;愿意接受疾病预防和治疗,理解健康的重要性。
3、爱吃各种食物,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4.知道并学会避开日常生活中的电、火、车辆等不安全因素。
5.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走、跑、跳、钻、爬等动作。
(2)语言领域:
1,学会认真听讲,理解日常用语;继续学习使用普通话,能够回答别人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理解日常语言,并能够根据语言调整自己的行为。
2.喜欢看儿歌,听故事,看表演,看书,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继续说普通话,学会完整表达自己的要求。
4.学会在语言活动中大声说话,在日常活动中不大喊大叫。
(3)社会领域:
1,受大人启发,学会关注他人情绪,做出安慰、关心、帮助他人等简单行为。愿意和熟悉的人打招呼,学会礼貌的求助,感谢别人的帮助。
2.我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学会分享,等待和交流,体会和老师,同龄人在一起的快乐。工作计划是“下学期小A课计划”。
3、逐渐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指导,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懂得遵守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
4.观察周围生活环境的极端变化,能够接触新事物。
5.我喜欢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体验节日气氛。
(4)在科学领域:
1,喜欢操作和摆弄,能长期坚持,尝试提问,表达所见所闻。
2、愿意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感知事物的特征,并学会进一步的分类和比较。
3.引导孩子在熟悉的生活中形成对数字的初步概念。
4.亲近自然,喜欢并学会关爱周围的动植物。
(5)艺术领域:
1,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够关注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的树木、花卉、小动物、车辆等熟悉的美好事物,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2.喜欢听音乐,喜欢看美术作品,可以借助动作、表情、语言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3.尽量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活动,学习画、折、搭、贴、撕、捏、捏的技巧,只为大胆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糙特征。
4.学会用正确自然的声音唱歌,说出不舒服的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四、具体措施:
(1)在卫生领域:
1,组织各种户外活动,运动会等。培养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初步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增强他们的体质。
2、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上保证孩子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为孩子提供各种运动器材、自制玩具,引导孩子玩和爱玩。
3、注意平时的观察,发展和提高孩子的跑、跳、扔、平衡、钻、爬等基本技能。
4.通过各种体育游戏,逐步增强孩子身体的适应能力。
(2)语言领域:
1.培养孩子坚持说普通话和使用正确的普通话,通过个别对话和自由活动,引导个别孩子做一些听说练习。
2.通过教学活动和角落活动,培养孩子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形成在集体活动中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在群体面前发言的机会。
4.鼓励孩子在所有人和集体面前大方地表达自己。
(3)社会领域:
1.利用假期让孩子感受和观察成人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成人劳动,学会帮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关心成人。
2、尽可能多和大中学生在一起,培养他们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
(4)在科学领域:
1.知道春夏季节的名称和一些显著特征,初步了解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利用散步、春游等活动,初步让孩子学会用感官感知季节的变化,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
3.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初步探索和观察简单的科学现象。
4.通过各种活动、智力游戏、角色游戏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5)艺术领域:
1.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初步学会用印章、棉签、手指、油画棒画画。
2.用橡皮泥、剪刀、胶棒等材料制成,以提高手部操作的灵活性,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学习粘贴、撕扯和简单折纸的技巧,运用揉、滚、压的技巧塑造简单的物体。
4、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和自然的声音一句一句地学习唱歌。
5.利用游戏和转角游戏,训练孩子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简单的动作和模仿动作,学习简单的舞蹈。
6.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
动词 (verb的缩写)日常生活:
1,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优势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和自尊。
2、引导孩子认识、体验和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
3.充分利用家庭和幼儿园,带领孩子参观、郊游、做游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工作,产生爱父母、爱幼儿园、爱老师、爱同伴的感情。
4.丰富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再见、谢谢、不客气等。
5、通过老师的提醒和教育,培养孩子爱干净卫生的好习惯。
幼儿小班教案第四部分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素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科素质,让幼儿在学习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长短比较,长短比较。粗细对比,最粗最细对比,按规定排序,计数,6,7,8,9的理解,10,圆,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内外,空间位置,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24学习理解内容。
2.教学目的要求:
(1)目的:
1.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数、量、形、时、空及其逻辑关系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性。
2.发展数、量、形、空间、时间的基本概念,鼓励幼儿运用排序、推理、计算、估计、预测等初步方法探索事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孩子运用数学进行思考,分析问题情境,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解释和确认自己的答案,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4.培养数学的阅读和交流能力,引导幼儿用自己最能理解的实物、图片、符号、文字等语言形式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关系,与同伴、老师、家长交流。
5.鼓励孩子动手动脑,积极探索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2)要求:
1,幼儿认识长方形,厚度,比较最长和最短,最厚和最薄,根据规律排序。
2.让孩子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6,7,8,9,10,用数字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
3、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并能正确区分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4、了解方位,把握内外、空间位置。
5.区分整体和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
1.把数学教育建立在孩子的经验基础上:由于经验有限,孩子很难正确判断事物。如果他们看到10公斤的树叶和10公斤的煤放在一起,孩子会把大的看成重的,说“这堆树叶比煤还重”。因此,要引导孩子发现新旧体验的关系,重视孩子已有的生活和游戏体验,思考是否有必要丰富和补充。在教学中,要减少讲解和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探索。
2.重视幼儿的参与和探索过程:幼儿的数学学习必须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数学教育应以问题为中心,根据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游戏、运算等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数学环境的创设:儿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官和接触、探索、尝试、操作和体验来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很难通过听写和听来提供思维发展所需要的直接具体的经验。
4.为有效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应通过集体演示、讲解、小组研究、交流讨论、个别操作练习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数概念及相关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如设置数学活动区(角),提供有利于儿童数概念发展的操作材料,制作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墙面装饰和挂件,张贴相关数字等。
5.开展各种活动教数学: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的选择,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
6、让孩子练习数学教学:只有当孩子参与大量的活动,使用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时,孩子才能掌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