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目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小岗位,也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从熟悉的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陌生、拘束的集体环境,接受集体教育,给孩子带来一些不适。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孩子秩序感的建立和孩子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在培养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4岁儿童具有活泼、模仿、赞美、成功、自制力差的年龄特征,认知活动以具象为主,体育游戏可以满足。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和自觉遵守规则。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小班孩子的规则意识?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情境教学,体验规则感
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丰富情节或营造竞技氛围,使体育器材和材料“活”起来,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究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说:“没有一种教学形式像情境教学那样直观而深刻。”情境教学法对幼儿尤为重要。因为有一定场景的游戏不仅有趣,还能让孩子快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感性,加深记忆,又能提高运动兴趣。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规则的自觉执行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孩子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孩子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前提。
情境游戏是一种强调过程,忽视结果的活动。小班孩子目的性差,游戏过程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开发潜能。例如,为了培养孩子快速躲闪和灵活反应的能力,老鹰抓小鸡是一个孩子熟悉并相当感兴趣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要扮演的角色是老鹰、母鸡和一群小鸡。找一个孩子做老鹰,一个孩子做母鸡,母鸡后面的孩子依次拉前面孩子的衣服尾巴,后面的孩子就是小鸡。比赛开始后,老鹰必须抓小鸡,母鸡负责挡住老鹰。如果小鸡被挡住了,有了这样的游戏场景,孩子可以很快融入场景,自然遵守游戏规则。
第二,玩儿歌,观察规则感。
用朗朗上口的童谣展示体育游戏的规则和要领。孩子们可以边唱边说边做。用童谣展示游戏规则,从而督促孩子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孩子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例如,民间体育游戏如《丢手帕》、《老狼几点了》、《烟火》、《木头脑袋》等。都很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情节生动有趣,简单易学,易于学习和传播,而且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孩子很感兴趣。在学年开始时,孩子们吵闹,奔跑,失去控制。因此,我们玩了“木头脑袋”的游戏来测试孩子们的站立能力。一边说着童谣“一,二,三,木头脑袋,别说话,别动”,我们就一个姿势站着不动,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赢了。简单易学,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小班的孩子。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游戏最适合小班的孩子?我意识到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内容要新,二是方法要简单。用“新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的兴趣;用“简”帮助孩子尽快掌握游戏,让孩子有大量的时间去玩,在反复的游戏中不断遵守规则,改变规则。比如体育游戏《老鹰抓小鸡》,可以创作一首儿歌:“老鹰在天上飞,小鸡在地上跑,老鹰抓小鸡,小鸡队排好队,老鹰抓不到!”孩子一边读儿歌一边玩游戏,自然遵守游戏规则。在躲闪和奔跑的过程中,孩子总是紧紧抓住前一个人的衣服,所以孩子摔倒或碰撞的几率相对减少,也不容易被“老鹰”抓住。游戏熟悉后,让孩子尝试不同的角色,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规则意识也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再比如体育游戏“丢手帕”,可以锻炼孩子的柔韧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孩子大肌肉群的发育。游戏前我先教儿歌,因为儿歌的内容和节奏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普遍喜欢。然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孩子就掌握了游戏玩法和规则。老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玩得很开心。
第三,重视游戏评价,强化规则意识
小班的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赏识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在每次游戏结束后的评价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孩子,比如“XX孩子认真锻炼,能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完成老师要求的每一个练习,很棒。”除了语言评价,你还可以使用非语言评价。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眼神,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肯定和鼓励的话语,既能冲淡孩子的挫败感,又能保持孩子对后续活动成功的期待。在这种充满爱的氛围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克服困难和挫折。
其次,在培养小班幼儿秩序感的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反思日本幼儿园和浙江安吉幼儿园的教育。为什么日本幼儿园可以在狭窄甚至狭小的过道里完成体育锻炼,而孩子只需要一个手势和一个口令就知道要完成什么?浙江安吉幼儿园户外运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可以有条不紊地整理自己的体育用品。这种秩序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需求变成支持。我们不规定不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而是在安全的基础上,放开支持孩子的活动,比如打包运动器材。老师会担心孩子小,其实孩子是快乐的。如果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投入其中,秩序感自然会形成。所以有时候这种秩序感不是你教给孩子的,而是孩子在活动中养成的习惯。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配合。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制定适当的规则和要求,让孩子在不逾越底线的情况下生活和玩耍。在和谐的秩序中,积极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