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嘎是什么

沙嘎是动物的踝骨。

沙嘎指动物的踝骨、距骨,汉语俗称“羊拐”,满语叫做“嘎拉哈”。沙嘎有宽有窄、有凸有凹、有正有侧,六面六个形状,蒙古族人民根据畜牧业中的五畜“马、牛、绵羊、山羊、骆驼”进行了命名,也成为沙嘎游戏中技巧花样的依据。

沙嘎游戏以幼儿为主体,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探索的喜悦。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升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团结合作、社会交往具有明显作用。

名字的由来

嘎拉哈是满、锡伯、鄂温克语音译,蒙语称沙嘎、达语称萨克、鄂伦春语称毕劳黑、赫哲语称阿尔初阔其。满文音译是gachuha,在清代的正式汉文写法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称距骨,接近四方形,奇蹄和偶蹄动物都有。

一头牲畜有二块距骨,每块距骨的凸面朝前,内方;凹面朝后,外方。取羊的距骨与猪、牛、马的距骨做了一下比较;羊的规整,猪的稍长,牛的粗糙,马的长大。嘎啦哈有四个面,根据其形状分别取名为“肚儿”、“坑儿”、“驴儿”和“砧儿”。

嘎拉哈一般是长方体,两个大面,两个长条面,还有两头的面比较小,形状不规则。一般游戏时只玩四个比较大的面。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对各个面的叫法不同,有“珍/针/支”,“轮/背/拐”,“壳/坑”,“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