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何保存和传承珠算文化。

珠算是中国数学文化的瑰宝,珠心算是现代珠算文化的重大创新和发展。现代脑科学研究和珠心算教育教学实践证实,珠心算具有开发智力潜能的功能。这是珠心算学习的总目标,不同年龄阶段要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201110 10月,由中国珠心算协会作为指导单位,上海珠心算协会和台湾商会珠心算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弘扬中华珠心算文化——海峡两岸珠心算活动展览大会”,正式提出珠心算与终身学习的主题,将珠心算推向终身学习的高度。

一方面,终身学习中的珠心算,意味着从童年到老年,珠心算可以伴随一生;另一方面,你可以在人生的任何年龄段参与珠心算的学习,只是价值取向不同而已。珠心算老少皆宜,对儿童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弱智儿童有补充和康复的作用,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有促进专业素养和技能发展的作用,对老年人有健脑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第一,普及珠心算教学,以开发儿童早期大脑潜能为目标

儿童珠心算和小学珠心算的价值取向不同。开发儿童早期脑潜能是开展儿童珠心算教学的主要目的。

儿童珠心算课程开发始于1997。上海市珠算协会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所联合承担的“珠心算课程开发研究”项目是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基础教育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子项目。明确提出了幼儿珠心算活动的目的:“开发大脑潜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增强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指导原则:“在娱乐中学习珠心算,在游戏中开发大脑功能”。

儿童学习珠心算是建立在珠心算独特科学的结构和珠心算直观可操作的方法基础上的,而由此形成的表象操作能力是以珠心算为载体开发儿童大脑潜能的根本所在。

坚持珠心算同步教学。珠算和心算的同步,是从儿童开始认数的前期开始的。在学习拨1-9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建立珠算的表象,不断提高加减法运算能力。“算珠表象”和“操作表象”是整个“珠心算”的两个方面,不能简单割裂。计数珠表征的建立是表征操作的前提,计数珠表征的质量可以通过表征的操作(多笔画加减法和心算)来提高,两者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珠算和心算的同步学习还体现在操纵(直觉感知)-实际拨盘(实拨)-模拟拨盘(空拨)-心算拨盘(表象操作)四个活动序列上。这个过程调动和利用手、眼、口、耳、脑的协调活动,刺激大脑神经,启动右脑形象思维,开发儿童的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只有坚持“过程”与“目标”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体现开发智力的总体目标。

直接加减法是珠算和珠心算同步的最佳时机。珠子表征的形成和表征质量的稳步提升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孩子接触算盘,从兴趣开始,把它当成玩具和学习工具,可以直接操作。直接加减不需要算术算法,物理珠算的运算可以直接转移到表示法的运算,从一档的运算(一位数直接加减5-10笔画)到二档的运算(一位数和两位数直接加减3-6笔画)。这不仅能让孩子轻松学会珠心算,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珠心算的质量。后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突破5和10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孩子能很快形成珠心算能力,达到中国珠心算协会儿童珠心算九级鉴定标准(2005年以来达标率保持在95%-98%之间,课时安排为每周60分钟,分四个学期)。而且只要方法得当,用算盘理解算术算法要比用笔容易得多。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通过直接加减法提高儿童表象运算能力的过程与笔式计算学习在方法、手段和目标上都有本质的区别,珠心算的范围不能被概念性笔式计算的计算要求所限制(儿童只能在10以内学习)。当然,在珠心算同步教学过程中,也要兼顾儿童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在体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条件下,坚持两条主线。